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以欣:古傳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和概念

王以欣:古傳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和概念

古人和今人都崇拜英雄,羨慕英雄並渴望成為英雄。但英雄的形象和事迹在歷史上和現實中卻是千差萬別的。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創作者按照人們心目中理想的英雄形象和標準去塑造故事的主人公,形成一種英雄模式。這種英雄模式當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與創作者所在的社會環境緊密關聯的。古代社會的發展水平、倫理觀、價值觀和具體的生活環境都有所不同,其英雄人物的塑造也就各有差異。儘管如此,古傳故事(traditional tales)中的英雄模式仍存在某種共性,這種共性可大致歸納如下:

他們是凡人,卻有超人的能力和稟賦;

大多有高貴的血統,有著非凡和奇特的出生;

成年後接受各種艱難考驗,努力去建功立業;

他們可能獲得成功,也可能是失敗者;

他們的結局未必幸福,但他們都竭盡所能去追求自己的目標,最終贏得了不朽的榮耀。

克西爾?鮑拉在其名著《英雄詩歌》中曾這樣概括史詩英雄的典型形象:

英雄是實現人類願望的鬥士,即突破人性弱點所難以承受的閾限,去追求更完整更有活力的生命;不遺餘力地追求自信的男子氣概,即不被任何困難所嚇倒,即使失敗,只要竭盡所能,就心滿意足了。

古傳英雄故事中的英雄形象也是發展演變的。在較原始的社會,人類的世界觀受各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束縛,祭司和巫術主宰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因而在口傳詩歌中,英雄常常被塑造成巫師,其能力體現在對超自然力量的駕馭上。他利用巫術而不是人的自身力量去建功立業,贏得榮譽。這種巫師型的英雄在芬蘭史詩《卡勒瓦拉》(Kalevala)中非常典型,他們不是靠力量和勇氣取勝的武士,而是鬥智鬥法的巫師。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對超自然力量的無名恐懼減弱了,對自身力量的信心增強了,原始的薩滿型世界觀就被富有人本主義精神的英雄世界觀取代,於是出現了英雄史詩中的那種典型英雄形象,正如鮑拉所指出的:

英雄只是在力量的程度上有別於他人。在絕大多數英雄詩歌中,英雄們只限於人,即便他們超越了人的一般局限。即使英雄掌握了超自然力量並因之使人生畏,也無法取代其本質上的人的稟賦。他令人羨慕的主要原因是:他擁有很多別人所匱乏的稟賦。當大眾只把關注焦點置於人的稟賦而非人所掌握的巫術力量時,英雄史詩就出現了;而且,儘管英雄在人們的觀念中仍保留著某些早期世界觀的殘跡,但人們羨慕他是因為他合乎新的標準,這種標準為那些品質卓越的人確立了更高的價值觀,而人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具備這種品質。

偉大的英雄生而不凡,血管中流淌著神的血液。蘇美爾英雄吉爾伽美什是女神寧蘇恩之子,「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古希臘傳說中的英雄常被描述為「宙斯之子」或「神的後裔」。從搖籃到墳墓,英雄總是伴隨著奇蹟出現。他們有著不凡的出生,降生時常有奇異徵兆,即使被父母拋棄也能奇蹟般地獲救。他們在嬰孩時就有不俗表現,如搖籃中的赫拉克勒斯(Heracles)曾徒手扼死兩條毒蛇;成人後更是英武異常,心智、膂力和精力均超乎常人。他們都有強烈的使命感,渴望冒險,建立功勛,追求榮名。顯示超人的力量,追求不朽的榮譽是英雄們的最高奮鬥目標。忒提斯女神為兒子阿基里斯擺出兩條可供選擇的人生道路:或戰死於特洛伊而獲得不朽聲名,或留在家中度過漫長而不光彩的暮年。他曾猶豫過,最後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前者。英雄們寧肯光榮地赴死,也不願羞辱地偷生,這就是英雄的榮譽觀和價值觀。赫拉克勒斯也曾面臨類似的人生抉擇,他選擇了苦難而光榮的人生,放棄了富貴而墮落的人生,顯示出大英雄的本色。英雄是肩負使命感的領袖人物,但未必總是故事中的最高領袖人物。淋漓盡致地展現英雄主義色彩的人物常常是國王或最高統帥的下屬。英雄為之奮鬥的事業可以是充滿神幻色彩的,也可以是歷史和現實的。他們憑藉膂力、意志、勇氣和智能戰勝野獸、妖魔、強盜、各種幻化的自然和社會力量,或是比較現實的入侵者、敵國軍隊和異教徒,並常常得到神明的襄助。他們是蠻力的征服者、戰勝死亡的人、造福人類的文化英雄、保護人民的救星、忠君愛國的武士、偉大的民族英雄或殉教者。他們的結局並不總是幸福的,如贏得公主或王位等,而常常是災難性的,有些是註定難逃厄運的。他們也常常自我意識到這種厄運的降臨,但為了捍衛和追求榮譽,卻坦然面對,知不可為而為之。他們總是死得轟轟烈烈,充滿英雄主義氣概和震撼人心的悲劇效果,在道德和經驗方面也有垂訓後世的價值。

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英雄們,其思想和行為遵循一套所謂的「英雄準則」。他們的生活目標、行為規範、榮辱觀和價值取向帶有古樸粗放的時代特徵。他們的基本生活目標就是追求榮譽,炫耀武力,顯示男子氣概,個人的榮辱高於一切,甚至重於生命!歷史學家摩西?芬利曾對「武士文化」做如是評述:

「武士」和「英雄」是同義詞,構成武士文化主旨的基礎有二,即勇武和榮譽。前者是英雄的基本素質,後者是其基本目標。一切價值、判斷、行為、技藝和天賦,無非是解釋何為榮耀,或是博取榮耀之手段。甚至生命本身也無礙於此……為了榮譽甚至可以獻出生命。

在比較原始的英雄世界裡,如荷馬的世界,劫掠其他民族的城市和財富,獲取和分配戰利品是無可厚非的英雄行為,並不受道德譴責;攻陷城池,將城中男人盡皆屠戮,把婦女兒童沒為奴隸,亦屬無可指摘之通例。贈送禮物必圖回報;釋放俘虜索要贖金都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殘酷的殺戮被視為勇武的表現,狡猾欺詐被當作智能歌頌。荷馬的英雄不懂得尊重婦女權益,羅蘭伯爵也不懂得寬待異教徒。我們今天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常常不能適用於古代英雄,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和準則,帶著各自時代的古樸特徵。

依靠古代文學資料提供的信息,我們對古人的英雄觀念已有大致了解。然而,本書的關注點並非古傳故事中的英雄形象,而是故事中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傳說的英雄有些是虛構的,有些則有歷史原型;英雄故事本身也常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基礎,並曲折地反映古代風俗制度、宗教儀式和觀念,同時與故事賴以產生的社會現實緊密關聯。本書將集中探討古希臘的英雄故事,探尋其中所蘊含的有關上古希臘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在展開相關研究之前,我們還應對古希臘人的「英雄」觀念有個大致了解。

摘自王以欣《神話與歷史:古希臘英雄故事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作者通過剝開希臘英雄故事的神秘外衣,揭示其中包含的歷史真實因素、社會生活信息、精神文化含義和社會政治功能。增訂版對初版的文本和注釋進行了修訂,並增補三章內容,以希臘古典文獻中的東方傳說人物為研究對象,分析傳說故事中的歷史、神話和民間故事成分。增訂版也對書後附錄部分進行了修訂和擴充。

作者簡介

王以欣,物理學學士,歷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教學名師,中美富布賴特研究學者,主要從事世界古代歷史和宗教研究,專業方向為愛琴文明、古希臘史、世界古代宗教和神話學。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古典研究中心、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古典系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並在東方衛視《世界文明講壇》擔任主講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