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貴妃專寵!唐玄宗竟然真的和楊貴妃有過七夕盟誓!

貴妃專寵!唐玄宗竟然真的和楊貴妃有過七夕盟誓!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首詩非常有名,他告訴了我們一件事,那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在七夕節的晚上,曾經對天盟誓。其實這件事不光是白居易《長恨歌》裡面有描寫,陳鴻的《長恨歌傳》裡面也有所描寫,也就是說他們發誓這件事應該是真的。

七夕節又被稱為情人節,中國的情人節。道教它認為七月七日是升仙的日子,而唐玄宗和楊貴妃他們崇信道教,他們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將來也能夠羽化登仙,所以他們在七月七日藉助這個七夕節,借這個情人節然後來發誓,這是有可能的。

關於楊玉環和唐玄宗他們兩個盟誓的細節,文獻中也有些記載,說他們把這個衛士,安排在東西兩廂的殿中,晚上半夜了,他讓衛士休息。然後他們兩個人來到神殿之前,唐玄宗他的手扶在楊貴妃的肩膀上,兩個人仰望天空。仰望天空兩個人很有感慨,然後雙雙跪下,對天盟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就是他們的盟誓。

陳鴻《長恨歌傳》:「天寶十載,……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之夕。」 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些記載說明,唐玄宗和楊貴妃曾經在七夕時節盟誓。這是楊貴妃後庭專寵的最好證明。

關於唐玄宗與楊貴妃海誓山盟的具體年代,史書上沒有記載。從有關資料分析,很可能是在天寶十年。因為天寶九載冬幸華清宮,楊貴妃比從前更為玄宗所寵愛。李楊欲作「尋常夫妻」,故次年七夕盟誓似乎合情合理。

至於盟誓的地點,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是「長生殿」。「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是白居易《長恨歌》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句。而「七月七日長生殿」這一句也能反映出唐玄宗與楊貴妃和道教的一些聯繫。

長生殿在什麼地方?一般認為,所謂「長生殿」,就是帝王的寢殿。以長生殿作為寢殿,最早見於《資治通鑒》:武周長安四年(704)十二月:「太后寢疾,居長生院。」胡三省注云:「長生院,即長生殿,明年(神龍元年,705)五王誅二張,進至太后所寢長生殿,同此處也······此武后寢疾之長生殿,洛陽宮寢殿也。」並且說《長恨歌》中的長生殿是華清宮的寢殿。

其實,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無論就長安興慶宮或驪山溫泉宮的寢殿,都沒有稱長生殿的記載。《舊唐書·玄宗本紀》記載天寶元年(742)新成長生殿名曰集靈台,以祀天神。《舊唐書·禮儀志》也有類似記載。按照此載,似乎長生殿即是集靈台。《類編長安志》卷九「長生殿:按實錄,天寶元年新作乃齋殿也,有事於朝元閣,即齋沐於此殿。」《長安志》、《雍錄》也認為長生殿是齋殿。《唐會要》記載「天寶元年十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台,以祀神」,與《舊唐書》一致。但是,也有人認為長生殿是齋殿,而華清宮的寢殿是飛霜殿。有人認為長生殿不是齋殿,而只能是寢殿。

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們還要說說集靈台。集靈台是玄宗祭祀天神的神殿。《舊唐書·禮儀志》記載:「玄宗御極多年,尚長生輕舉之術。於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興,焚香頂禮。」寢殿要臨近神殿,才便於夜間禮道。天寶元年(742),增建驪山溫泉宮,其中可能就有長生殿或者稱集靈台。

胡三省根據《長恨歌》推斷華清宮的長生殿是寢殿,而《舊唐書》作者劉昫說長生殿是集靈台。事實上,肯定集靈台是神殿而否定長生殿是寢殿,或肯定長生殿是寢殿而否定集靈台是神殿,都有片面性。究其原因,可能是沒有考慮到驪宮內神殿與寢殿的建置模式是仿照興慶宮而來的。

從天寶元年至六載,唐玄宗與楊貴妃每次游驪山,都住在長生殿,併到集靈台祭祀。後來擴建宮殿,在長生殿北面建成老君殿。老君殿之北為朝元閣,相傳老君降於此,故改為降聖閣。王讜《唐語林》中記載說:「朝元閣在北嶺之上,最為嶄絕。次南即長生殿。殿東南,湯泉凡一十八所。」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圍繞長生殿呈南北發散的新建築群。

朝元閣是「北嶺」最高峰,王建《溫泉宮行》有「朝元閣向山上起」的詩句。朝元閣的啟用,意味著集靈台的消失。新的神殿取代了舊的神殿,集靈台併入了長生殿,長生殿就成為單獨的寢殿了。

這一時期,因為玄宗逐漸安於現狀,出現「武皇一夕夢不覺」、「日光斜照集靈台」的情況,所以也不會有「中夜夙興,焚香頂禮」的習慣了。自此以後,每年游幸華清宮都有去朝元閣的計劃,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禮道生活與朝元閣緊密聯繫在一起。「那勝妃子朝元閣」,張祜說的正是楊貴妃在朝元閣禮道的情景。「朝元閣迥羽衣新,首按昭陽第一人。」李商隱這句話則說明楊貴妃是以女道士的身份去祭祀的。

天寶後期,楊貴妃「好服黃裙」,女道士戴黃冠,穿黃袍,朝廷敕令中往往以「黃」作為道士代稱。從側面說明楊貴妃崇道從道衣的象徵到虔誠的禮道,都不失為表率。

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多次行幸驪宮,但是從來沒有夏天的記載。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既然夏天沒有去過驪宮,那為什麼白居易的詩中會寫道「七月七日」呢?其實這個日期從多方面都能解釋得通。

第一,如果真的是七月七日,則從上述解釋中可以得出不可能在華清宮,而應該在長安寢殿,玄宗與貴妃度七夕節,「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

第二,從文學的角度理解,那就應該有隱喻的含義了。道書中《列仙傳》和《續仙傳》中有一篇《王子喬傳》,說王子喬是周靈王太子,年輕好道,有一天告訴一個朋友「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然後在那一天升仙而去。故後加號為「升仙太子」。從這方面來理解,七月七日的含義就又與道教升仙聯繫在了一起。

那麼,唐玄宗與楊貴妃到底有沒有「七月七日」的緱山之期呢?我們看玄宗所頒的《敕冀州刺史原復邊仙觀修齋詔》就會明白。「朕承唐運,遠襲元(玄)元,載宏道流,遂有靈應……遼海雖別於千年,緱山復期於七日。」從這段材料能看出,玄宗是相信緱山之說的。

七月七日作為升仙的隱喻,是白居易對玄宗求仙心態的表達。自天寶以來,玄宗也多次表現出「朕志求道要,緬想真仙」的意向,多次流露出羽化登仙的希望。《楊太真外傳》中有一段記載:「(上皇)悲悼妃子,無日無之。遂辟穀、服氣」。而辟穀和服氣都是道教養生求仙的道術。

由此看來,《長恨歌傳》描述的李楊七夕盟誓之事,以及《長恨歌》篇末的傳神佳句,都是融入道教絢麗色彩、別開生面的浪漫主義大手筆,也是對真摯愛情的歌頌。由於馬嵬驚變,「願為連理枝」的願望夭折了,那隻能願作「比翼鳥」了。充當傳遞太真仙子信使的方士還說「但令心如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這樣就可以實現「在天願作比翼鳥」的夙願了。

摘自王雙懷《大唐貴妃》,標題為小編所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方克強:《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序言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