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薩達姆當年為何入侵科威特,找了個什麼樣的理由?

薩達姆當年為何入侵科威特,找了個什麼樣的理由?

很明顯,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在現在看來是一記敗招,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這個特殊時期,薩達姆也確實沒什麼更好的選擇。

眾所周知,從1980年到1988年,伊拉克同伊朗發生了長達八年、卻並沒有帶來什麼實際效益的兩伊戰爭。為了填補因大規模軍事行動產生的裝備和物資損失,薩達姆不得不向包括科威特在內的國家借債,這成為了日後伊拉克面臨經濟困難的重要誘因。

到20世紀90年代初,伊拉克的財政已經面臨很嚴重的困難,想不「賴賬」都不行了,因此通過吞併科威特來造成事實上的債務消失,也就成了薩達姆不得不走的一條路。而對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還有個足夠「理直氣壯」的借口:科威特原本就是從伊拉克獨立出去的國家,伊拉克「收復」獨立出去的地區是理所當然。

然而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伊拉克若吞併科威特,不但會擴充國土面積、增加原油產區,更重要的是會大幅增加在波斯灣的海岸線長度,這將使伊拉克成為一個能對波斯灣發揮顯著控制力的國家,自然而然,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是絕對不允許出現這種局面的,而美國也正是利用了伊拉克周邊國家對伊拉克吞併科威特的抵觸和反對情緒才成功組織多國聯軍、並以此插手中東事務。

可以說,薩達姆入侵科威特導致多國聯軍打擊的結果是必然的,而從薩達姆手裡除了入侵科威特以外沒什麼更好的牌可以打,也能看出小國在國際社會特別是涉及地緣戰略的問題上迴旋餘地有多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菌 的精彩文章:

美媒:俄羅斯這一武器將摧毀你家航母
美俄最強核潛艇若在海底狹路相逢,勝利勇者是誰?美媒給一種可能

TAG:武器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