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號稱出生在雍和宮,其實他的真正出生地這裡,有此為證(圖)

乾隆號稱出生在雍和宮,其實他的真正出生地這裡,有此為證(圖)

乾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一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故事,而其中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的身世。直到今天,關於乾隆的身世一直說法不一。

乾隆號稱出生在雍和宮,其實他的真正出生地這裡,有此為證(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直以來,關於乾隆的生母是誰?主要有三種說法:

其一、秀女生子說。王闓運在其所著《湘綺樓文集》說:「孝聖憲皇后,純皇帝(乾隆)之母也。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六七歲時,父母遣詣市買漿酒粟面,所至店肆,輒大售,市人敬焉。十三歲入京師,值中外姊妹當選入宮,隨往觀之,門者初以為在籍中,既而弓見,十人為列,始覺之。主者懼,譴令入末班。孝聖容體端頎,中選,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即世宗憲皇帝(雍正)王宮也。憲皇帝肅儉勤學,靡有聲色侍御之好,福晉別居,進見有時。會夏被時疾,御者多不樂往,孝聖奉妃命。旦夕服事維謹,連五六旬,疾大愈,遂得留侍,生高宗焉。」

這就是說,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沒有僕人,十三歲時到北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選秀女,被分到雍親王府當使喚丫頭,後來竟生下了乾隆。

可是,有學者提出疑問:清朝選秀女的制度是何等地森嚴,怎容一個承德女子隨便混入?

因此,有了第二種說法: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清宮《玉牒》中,這樣記載道:乾隆「母孝聖……熹妃鈕祜祿氏,系原任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住之女。」這大內秘檔似乎可以證實,乾隆的母親不是什麼秀女,而是熹妃鈕祜祿氏。

乾隆號稱出生在雍和宮,其實他的真正出生地這裡,有此為證(圖)

而且,根據史料記載,乾隆十分孝順,他在慈寧宮為母親60歲誕辰舉行盛大壽宴。他曾侍奉母親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多次到避暑山莊。乾隆還用3000多兩黃金做了一個金塔,專門用來存放供奉母親梳頭時掉下來的頭髮,所以叫金髮塔。由此看來,乾隆對生母的感情很深。

乾隆還別出心裁,命令宮中巧匠用三千多兩黃金精心製做了一個金塔,專門用來存放他母親鈕祜祿氏梳頭時掉下來的頭髮,所以叫「金髮塔」。乾隆母子感情如此之深,也可從一個側面證明是親生的了吧!

然而,有人不認可,提出了草棚誕子說。說是雍正還是親王時,一年秋天在熱河打獵,射倒一隻梅花鹿,把鹿宰殺後大口喝起鹿血。鹿血有很強的壯陽功能,雍正一時躁急不克自持,正好行宮有一漢宮女,奇醜,雍正就拉住這位很醜的李姓漢族宮女發泄一番。第二年夏秋之際,康熙偶見此女,頗為震怒,蓋以行宮森嚴,比制大內,種玉何人,必得嚴究,詰問之下,則四阿哥也。正在大詬下流種子之時,而那位宮女就要臨產了,康熙怕壞了皇家名聲,忙派人把她帶到草棚,醜女在草房裡生下的就是乾隆。

現代小說大家高陽在《清朝的皇帝》一書贊同道::「高宗(乾隆)生母為熱河行宮『避暑山莊"的宮女李氏,經我友蘇同炳兄考定不虛;正面的證據,當然不會有了,但反面的證據仍很堅強,除了蘇同炳兄指出高宗誕生之地,所謂『山莊都福之庭"即熱河行宮獅子嶺下,世宗(雍正)的賜園『獅子園"中,殿閣環繞的『草房"以外,我亦發現世宗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並非高宗的生母。」

乾隆號稱出生在雍和宮,其實他的真正出生地這裡,有此為證(圖)

第一,「依清會典規定,親王可請封側福晉四人,但以生有子女者為限,世宗在潛邸時,側福晉僅二人,即後封貴妃的年羹堯之妹,及後封齊妃的李氏,皆曾生子。孝聖憲皇后出身滿洲八大貴族之一的鈕祜祿,父名凌柱,官四品典儀內大臣,如確於康熙五十年誕高宗,不應不封;且號為『格格",仍是小姐的身分。」

第二,乾隆未說過鈕祜祿氏「誕育」自己。高陽說:「凡妃嬪以生子為帝而被尊為皇太后者,上尊號的冊文中,必有『誕育"皇帝的字樣,因為這是她唯一當上了太后的原因,非彰明不可。」細檢張采田所纂《清列朝后妃傳稿》,舉證如下:世祖(順治)生母孝庄文皇后:「順治八年八月大婚禮成,加上徽號冊文:翼襄皇考,篤育眇躬。」聖祖(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康熙元年十月上聖母尊號徽號冊文:「秉淑範而襄內治,化洽宮庭;誕眇躬而贊鴻圖,恩深顧復。」世宗(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上尊謚冊文:荷生成於聖母,誕育眇躬;極尊養於慈闈,未酬厚載。」

依高陽先生的看法,孝聖憲皇后並非乾隆生母,只不過乾隆幼年時交由她撫養而已,到後來索性替代了乾隆真正的生母李氏,而乾隆雖尊養母鈕祜祿氏為皇太后,但在上尊號、徽號的冊文中卻始終有意避開「誕育」二字。

目前,關於乾隆的身世和他的出生地,各有看法,但又不能令人完全信服,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破解。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史》,京東、噹噹滿100減5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