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肝咳五大癥候的辨證施治(4)

肝咳五大癥候的辨證施治(4)

在臟腑表裡關係中,心小腸、肺大腸、脾胃、腎膀胱、肝膽為表裡關係,肝咳中其實也為包含了膽火上逆咳嗽之候。最明顯的癥狀是咳吐膽汁,這在《素問·咳論》就說:「膽咳之狀,咳嘔膽汁」。清朝名醫葉天士即葉桂,更明確地指出:足少陽膽經鬱熱上逆肺經而咳,嚴重時胃脘脹悶、頭脹喉癢,兩寸脈大等。

肝膽互為表裡,膽附於肝,皆主升發,膽鬱熱肝也熱而上逆於肺致咳嗽發生。所以病在肝膽有熱,治療時必須祛除肝膽鬱熱,病原去咳嗽自消。另外,肝咳嚴重後,也容易轉為膽咳,因為在肝氣(肝火)上逆中,本身也夾雜了膽火。所以清肝火也必須清膽火,而清肝火宜用苦寒之劑,清膽火則需祛濕利膽。

必要時還需選用祛濕利膽方劑為主方,比如用蒿芩清膽湯,主要作用是清膽利濕,病和胃化痰,還可用於寒熱往來的寒輕熱重並胸膈悶而口苦、吐酸水、咳吐嘔粘稠黃涎、胸協脹痛等。臨症時還需視癥候加減。蒿芩清膽湯主治為瘧疾、急性黃疸肝炎,在用於治療膽火上逆肝咳中,臨症加減的空間大。

膽火上逆的肝咳中,還容易出現咳吐粉紅痰現象,而後還可鞥呢轉為咳吐青黃痰,此證清代吳鶴皋在《醫方考》中記載了柴前連梅飲方劑,主要針對的癥候為咳嗽有時強烈,有時衰弱,咳吐粉紅痰等,清代醫家曹仁伯認為是「肝膽留邪」癥候,臨症時依癥候也可用於膽火上逆的肝咳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禹番時代 的精彩文章:

肺結核的肺陰虧損施治

TAG:禹番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