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宇宙標尺!開普勒捕捉到了一顆超新星在做一些罕見的事情

宇宙標尺!開普勒捕捉到了一顆超新星在做一些罕見的事情

約翰尼斯·開普勒是最後一個在銀河系中發現超新星的人。在最後幾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太空望遠鏡在一次類似的爆炸中觀察到了一些不尋常的東西,幫助我們理解這些事件。

在開普勒望遠鏡的反作用輪失靈後,天文學家們利用一系列非凡的工程技術壯舉,利用太陽光的壓力來支撐它,這樣它就可以增加驚人的太陽系外行星發現數量。

有一半時間,開普勒2號任務都像第一次任務一樣,把目光投向密集聚集的恆星,尋找發現行星的最佳機會。其餘的時間,它必須向外看。由於可供研究的星系恆星越來越少,包括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布拉德·塔克(Brad Tucker)博士在內的天文學家抓住了這個機會,將開普勒投入了另一種用途。通過定位充滿10000個星系的天空碎片,他們希望在超新星亮到足以被地球發現之前找到它們。

今年年初,開普勒在1.7億光年之外的星系中首次發現了超新星的跡象。大多數Ia型超新星,開普勒自己看到的那種,需要三個星期才能達到亮度峰值,但這顆超新星,命名為SN 2018oh,在其周期的早期經歷了三倍的亮度。

Ia型超新星是由白矮星和伴星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塔克在一份聲明中說:「在SN 2018oh的例子中,爆炸的白矮星產生的衝擊波有可能撞向伴星,形成一個極熱且明亮的暈,這就是我們觀測到的亮度和熱量增加的原因。」

天文學家在之前的開普勒觀測中一直在尋找這種反應。塔克表示,只有在伴星不是另一顆白矮星的情況下,我們才會看到它。我們認為開普勒之前已經看到了這顆白矮星,它將改變我們對超新星的看法。此外,可見性取決於這兩顆恆星是否與地球相匹配,以及伴星是否相當大。

塔克表示:開普勒望遠鏡的數據每三個月才被下載一次,但是地面望遠鏡檢查了同樣的天空區域。開普勒望遠鏡每隔30分鐘對早期亮度的追蹤,加上智利和夏威夷望遠鏡的彩色測量,最終在《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和《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發表了三篇論文。

所有的超新星都有助於我們了解宇宙,但Ia型事件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它們在峰值時亮度的一致性使我們能夠測量到它們所在星系的距離,這對於把握宇宙的尺度至關重要。SN 2018oh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事件,並改進我們對其距離的估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未解之魅 的精彩文章:

現實生活中的獨角獸!在冰河時代滅絕之前,野獸與人類祖先共存
沒有海嘯警報!哥倫比亞附近加勒比海域發生6.0級大地震

TAG:探索未解之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