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哭慘了!17歲姑娘節食減肥,一個月內反倒重了30斤,怎麼回事?

哭慘了!17歲姑娘節食減肥,一個月內反倒重了30斤,怎麼回事?

對於減肥這件事,

無論是節食,

還是堅持鍛煉,

越減越肥,

出現在誰的身上都足夠讓人崩潰。

17歲的小麗(化名)就經歷著這樣的尷尬,對減肥這件事已經進入了吃東西前稱重量、算熱量的程度。

「戰果」是一個月內減了12斤,可緊接著下一個月就出現了30斤的反彈,在她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1

「每次吃完都充滿內疚和自責

又感到控制不住……」

前幾天,小麗戴著帽子走進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的診室,小麗把帽檐壓得很低,沒說兩句話就哭了起來,「我控制不住想吃東西,要吃到撐才能停下來,吃的量超過了正常的3倍,我不想這樣,但是我控制不住,真的太痛苦了。」

明明有了一段成功減肥經歷的小麗,怎麼會控制不住吃東西?

通過追問病史,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吳月靜醫師發現,6個月前,小麗在國外讀書期間,身高1.6米出頭的她體重超過了100斤,看上去有些偏胖。

被同學們嘲笑後,小麗開始關注自己的體重、身材,通過節食、運動的方式進行減肥,效果很明顯,1個月內體重減掉了12斤

減掉的這12斤並不是小麗的最終目標,她總覺得自己還屬於微胖行列,之後減肥行為逐漸發展為過度關注食物熱量,吃的東西要稱重,計算熱量,多吃一點就要通過運動消耗掉,吃完飯必須站著。

更誇張的是,小麗不敢久坐,不敢側睡,怕腿受壓發胖,過度關注自己的腿型。

就這樣,體重持續下降到72斤,已經弱不禁風的小麗出現了閉經、進食後胃腸不適等癥狀,但她仍繼續嚴格控制飲食,控制體重。

1個月前,小麗突然出現暴食癥狀,控制不住地要吃東西,並且停不下來,一定要吃到難受為止,可吃完後又對自己的行為充滿內疚和自責。結果,1個月內她的體重增加了30斤,看到這樣的狀況,她情緒低落、擔心緊張。

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小麗不得不到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就診。經過綜合分析,吳月靜認為小麗得了暴食症,並存在神經性厭食的病史。

2

什麼是暴食症?

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吳萬振副主任醫師表示,暴食症的主要表現為發作性地進食大量食物,遠遠超過正常水平,進食時感到無法控制,吃的速度快,直到吃到難受為止。

在情緒不佳時易出現暴食癥狀,患者怕被別人看到自己的進食狀態,所以通常是獨處時或隱蔽狀態下進食。進食後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有罪惡感、自責。

根據病史,小麗在暴食前其實已經存在神經性厭食,研究發現,因為長期處於生理性飢餓狀態,部分厭食症患者會轉變為貪食或暴食症,小麗就屬於這種情況。

神經性厭食多見於女性,發病的兩個高峰年齡在13~14歲和17~18歲,對體重體型的病態觀念是該病的核心癥狀,體重低於正常水平仍堅持自己肥胖,並採用極端方法控制體重,如嚴格限制進食數量和種類,過度鍛煉,甚至運動強度過大與體力不相稱,催吐、濫用瀉藥導致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水平,出現營養不良、月經停止等軀體癥狀。

通常神經性厭食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持否認態度,拒絕就醫,常常是家人發現患者消瘦、閉經等問題後帶其來就診。

3

針對厭食症、暴食症患者

該如何治療?

不管是厭食還是暴食,都存在對體重體型的病理性關注,從而產生相應的病態進食和行為模式。

吳月靜說,患者的個性特徵以低自尊和追求完美為主要特徵,自我評價低,希望通過控制體重維持自信心,有完美主義傾向。

目前發病機制與上述因素有關,但這些因素如何相互影響,尚不明確。

Tips

治療方法

1.幫助患者控制進食模式,每日三餐定時定量。

2.提供關於營養和進食模式的教育,幫助患者改變對進食問題的病理性關注。

3.藥物治療,針對患者伴隨的焦慮、抑鬱、強迫等癥狀,進行藥物治療。

4.心理治療,早期通過改善患者對體重、體型、自我價值等方面的歪曲認知,鞏固健康的飲食模式;後期協助處理人際關係、學習工作等社會心理問題,處理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鞏固療效,預防複發。

對於進食障礙的患者,建議同時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據錢江晚報

新媒體編輯 | 王洋

喜歡就轉發·更喜歡就關注

您 可 能 錯 過 了 這 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城市快報健康 的精彩文章:

這些家庭用藥國外禁止了 趕緊翻藥箱
微風拂過,關節炸裂的痛你有過嗎?年輕人將要成痛風的「主力軍」

TAG:城市快報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