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玉璧上的竊曲龍紋之美 龍紋文化

玉璧上的竊曲龍紋之美 龍紋文化

原標題:玉璧上的竊曲龍紋之美 龍紋文化


玉璧上的竊曲龍紋之美 龍紋文化


玉璧上的竊曲龍紋之美 龍紋文化

玉璧上的竊曲龍紋之美 龍紋文化


鑒賞龍紋文化,玉璧上的竊曲龍紋之美


正早在五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龍就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祖先的一種圖騰標誌。興隆窪文化中龍的發現則把中國人崇龍的禮俗推到了至少8000年前。由此,歷朝歷代龍紋以及龍形玉器也因理解不同而各有差異,筆者試圖探討和研究歷代龍形玉器及玉器上的龍紋圖案,希冀對藏家辨別龍紋真偽上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龍紋是我國古代玉器的主要裝飾紋飾,龍本身就是一種想像中的動物,因而龍的裝飾圖案不可能採用寫實的手法,所以出現在玉器上的龍紋飾,往往用變形、誇張、對稱、淺浮雕和高浮雕等手法,把龍的圖案凝固在玉器上,形成一種浪漫而又神秘的美感。


先秦龍紋的演變經歷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早期龍紋較為具象,西周晚期龍紋逐漸抽象化,龍的角、眼睛、上下顎、四肢骨骼、龍鱗演化成S形、C形、長蝌蚪、矩形等類似於幾何形的紋樣,並成為程式化的紋樣


竊曲紋,又稱窮則曲,竊曲紋產生和發展於周朝,是中國古代傳統紋飾設計圖案中的一種,它是對動物形態的輪廓的簡單化和抽象化後形成的紋理樣式。竊曲紋通常採用環形曲線線條,組成扁長的圖案,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直線因素,具有直線、曲線相結合的特點。



周代打破了商代以來,以直線為主的裝飾特點,也打破了對稱格式。一般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形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但又未完全擺脫直線的雛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圓、圓中有方的特點。始見於西周,盛行於西周中、後期,春秋戰國時仍見沿用。西周中期以後,逐漸抽象化,形成一種新的主導性的紋飾:竊曲紋。其名稱也是據《呂氏春秋》:「周鼎有竊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離俗覽》)竊曲紋的基本特徵是一個橫置的S形,正符合於「上下皆曲」的特點。竊曲紋由鳥紋、龍紋衍化而來的痕迹是很明顯的。


竊曲紋適應性很強,可以隨機變化,裝飾於器物各種不同的部位,以竊曲紋構成的裝飾,代表器物是各類青銅器和玉器。竊曲龍紋玉璧,重量:243g 直徑:14cm,上等玉圓璧,玉質潤澤通透,沁色自然,包漿古樸凝潤,壁身精雕竊曲龍紋,工藝精湛,繁而不亂,排列有序。從造型到紋飾均仿商周青銅器,莊重、古雅,神秘莫測,為西漢仿古玉器,值得收藏。


西漢龍紋玉璧,為西漢時期的玉器,代表了漢代石器工藝的水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先秦時,壁、琮、璋、璜等物被稱為祭玉和瑞玉,用於祭祖和朝覲等禮儀。到漢代,祭玉和瑞玉的使用已漸趨衰落。不過璧在燎(燒柴祭天)和沉(沉壁祭川)這樣的大祭祀中仍被使用,用於隨葬的也不少,有的放在死者的胸部和背部,有的放在棺槨中間,還有的鑲嵌在棺外作為裝飾。這件碧玉谷紋壁,谷紋細若「粟文」,由排列有序的同形顆粒組成,外緣飾以一圈圖案化的夔龍紋,質地堅硬,晶瑩悅目,代表了漢代石器工藝的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小叮噹 的精彩文章:

TAG:時尚小叮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