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開原威遠堡

歷史上的開原威遠堡

作者螢火蟲


我們生活的遼北地區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作為清代的重要文化遺存,

柳條邊在風雨剝蝕中已基本消失,

只在邊門一帶留存一些歷史印記可供追尋,

許多精彩故事等待挖掘。

今天收集整理了一下開原威遠堡的資料


開原威遠堡邊門是柳條邊的20個邊門之一,地處「三省交界,統要六邊」,

在諸多邊門中地位最為顯耀。

在清代,康熙東巡時曾駐蹕於此,

許多文人名士經過邊門時都留下了詩作;

在解放戰爭時期,

著名的奔襲威遠堡戰役就發生在邊門附近。

?


攝於上世紀初的威遠堡邊門文官章京辦公衙門。

威遠堡邊門被稱為「三省通衢第一門」

威遠堡邊門可以說是清朝柳條邊上

最出名的一個邊門,它是老邊十六邊門之一,被稱為「三省通衢第一門」。柳條邊呈人字形,威遠堡邊門就在柳條邊的交叉點。

但據鐵嶺市歷史學會理事高清林考證,柳條邊人字形交叉點並不剛好位於威遠堡邊門原址,而是有一些偏差,其真正的交叉點在開原黃龍崗北的楊堡。


開原市威遠堡鎮大街東段路北的邊門原址上,只剩下斷壁殘垣,

道路邊一塊刻有「威遠堡邊門」

幾個大字的石碑,

提醒人們這裡是一片有歷史的土地。


「三省通衢第一門」之說

並非空穴來風,

這句話出自當年邊門懸刻的對聯。

據介紹,威遠堡邊門坐南朝北,

是一個單門牌坊、木製覆瓦式門樓。

邊門外側為正面,

上懸「威遠堡邊門」長方匾一塊,

右上方有「盛京所屬」字樣。

邊門兩側鑲刻對聯,上聯是「六邊統要無雙地」,下聯是「三省通衢第一門」。

「所謂『六邊』就是以威遠堡邊門為遙望點,

西段老邊,將威遠以西地區劃作南北『兩邊』;東段老邊,將威遠以東地區劃作南北『兩邊』;威遠以北的新邊,又將威遠以北地區劃作東西『兩邊』。這樣推算,新老『兩邊』就成六邊』。」高清林說,「三省」與「六邊」相呼應,指的是奉天、吉林、黑龍江。

另外,清代京師至吉林的驛路(也稱大御路)就經過威遠堡邊門。因此,在老邊門中,威遠堡邊門地位最為顯耀。


根據民國本《開原縣誌》記載,

邊門內側修建章京衙署,設文官章京一員,

由盛京委派,二年一更換。

盛京軍方還派來武官防禦一員,三年一更換。屬下的官兵則由開原城守尉委派,

包括滿漢八旗兵45員。

邊門官差晝夜防查,

只有檢驗關文(通行印票),方可通行。

據開原市旅遊局原局長、

地方史研究專家劉興曄介紹,

當時凡進出邊門者均需持有關部門發的印票,從指定的邊門驗票出入,

否則就以私入「禁地」論罪。

以威遠堡邊門為例,在邊門防禦衙門前牌子上寫著:

「衙門重地,國課攸關,

有敢故違,定行究辦」。

當時經過邊門的馬車都要納稅,

出邊門的納二百文,

進邊門的納四百文。

此外,在邊門轄區各地段,

還設四個卡倫(路卡)。

每卡倫由開原城守尉額外加派軍官一員,

兵十名,兩月一更換。

每年四月派出,十月撤回。

威遠堡邊門的文武章京衙署,

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築,

有門房、上房、東西廂房。

門房為磚瓦結構,東西一順三大間,

中間是大門洞,東西兩側是耳房,

一邊作囚室,一邊住巡差。

清朝末年(1860年以後),柳條邊開禁後,邊門廢弛,但邊門衙署的房屋得以保留。

「邊門老衙被威遠堡二道河子村的

一個車老闆張老八買去,上世紀70年代,

邊門老衙被張家人翻蓋,

房子上的橫樑和檁子都是上好的紅松,

百餘年不腐。


出威遠堡邊門就是盛京圍場。

圍場老樹參天,濃蔭蔽日,荒草迷離,人跡罕至。清朝文人楊賓出威遠堡門東去。有感,

成詩一首,

名曰《出威遠堡門》(載《柳邊紀略》)。

此詩充分表現出邊門外的荒涼景象

黃沙漠漠暗乾坤,威遠城頭欲斷魂。

蘆管一聲催過客,柳條三尺認邊門。

亂石雪積人煙絕,老樹風回虎豹蹲。

從此征鞍隨獵馬,東行夜夜宿雪根。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

玄燁第二次東巡,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到吉林。於四月初啟駕南歸。十三日回到葉赫西,

十四日到寇河溝射獵一隻老虎,

後進威遠堡邊門,駐蹕威遠堡。

地方百官聞訊趕來,雲集威遠堡,

迎駕盛況空前。開原知縣周志煥親臨其事。

事後他寫詩一首,讚頌這一盛典。

現將周志煥《威遠堡朝駕恭賦》抄錄如下

邊廷迎帝輦,朝賀已三更。

鴛羽聯班肅,鴻臚引奏清。

馬嘶青嶂地,人卧綠台營。

萬騎隨鑾輅,千官聽漏聲。

荒屯成壯麗,行幄儼都城。

宣拜天顏近,晨昏瑞露盈。

懸旌非耀武,控馭若觀兵。

扈從丹衷切,神馳到玉京。

這首詩共十六句。


在柳條邊廢弛之後,

威遠堡邊門的戰略位置依然十分重要。

「南滿鐵路開通之前,

威遠堡一直是通往吉林、黑龍江的咽喉要道,且是深入東北腹地唯一的道路。

南滿鐵路開通後,威遠堡邊門仍是行人往來

乃至戰爭兵力運送的最近通道,可以說

這裡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關鴻業說。

據介紹,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奔襲威遠堡戰役便發生在邊門附近。當時,國民黨五十三軍一一六師師部帶347團及輜重隊、特務連駐紮在今天威遠堡火車站附近,那裡距曾經的邊門也就200米左右。


1947年秋,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司令部

發起秋季攻勢,

命令第三縱隊主力和四縱一部

主攻敵人師部駐紮地威遠堡,

採取遠距離滲透、掏心戰術,奔襲威遠堡。

戰鬥命令發出後,

東北民主聯軍一、三、四縱隊

從西安(遼源)、東豐、清原等地出發,

於1947年9月30日距敵40公里處秘密集結。

10月1日至2日,東北民主聯軍迅速佔領

威遠堡周邊重要地區,

對敵形成了四面包圍之勢。

最終,在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之後,

敵人在威遠堡苦心經營的工事全部被摧毀,

除少數人逃至開原外,

國民黨一一六師師部三個團全部被殲滅。

「包括國民黨一一六師師長劉潤川、師參謀長吳賀生在內的8174名國民黨官兵被俘。

這一戰役在東北解放戰爭中,

不失為一次大型戰役。」

關鴻業說,

奔襲威遠堡在錦州遼瀋戰役紀念館

有專版介紹。

通過這次戰役,

東北民主聯軍佔領了威遠堡這個咽喉要塞,

解放了開原以東的廣大地區,

摧毀了中長鐵路東側國民黨軍事防禦體系,

控制了長春至瀋陽間400餘里的鐵路線,

打通了東、西滿解放區的聯繫,

迫使國民黨軍隊龜縮在中長鐵路幹線的

城市裡,陷入了孤立待殲的被動局面。

以上介紹的是清代到解放前威遠堡邊門的歷史

其實在明代威遠堡就是重要關隘。


從上圖可以看出威遠堡的當時地位。

威遠堡邊門的重要地位,

從其名稱中也有所體現。

威遠堡本是明朝長城內側的一個堡城,

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屬開原城東要塞,

位於威遠堡邊門南面,

兩者相距不過200米左右。

清代設的威遠堡邊門是六邊通行的交通要塞,戰略地位同樣不容忽視,

因此清代設威遠堡邊門時,

邊門的名稱便採用威遠堡城「威遠」二字,

以借其威震遠方之意。


明代的威遠堡--位於開原市北威遠堡鎮,

遺址現已毀。

《全遼志》卷二:

「南至靖安三十里,北至鎮北堡二十里,

西至開原城三十里,東至大邊十五里。」

(下屬墩台二十座,駐守官軍三百六十名;

邊台有:葉海青台,新添台,平頂台,

威遠台,那木川台,平靜台,夏旺台,

北空心台,高架子台,韓春台,黑山台,

李力兒台,新架子台,石頭台,南空心台,

失敬台,范千兒台,談三保台,石峰台,

平虜台。)

注:這裡的開原城是現在的開原市老城街道

靖安堡:現在的清河區清河水庫淹沒區(清代的尚陽堡)

鎮北堡是現在是開原市蓮花鎮蓮花村南

大邊是:明代的遼東邊牆遼東段


資料:

按修築時間的先後,

清代柳條邊有「老邊」和「新邊」之分,

老邊又叫「盛京邊牆」。

據遼寧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關亞新介紹,「老邊」分東西兩段,東段從鴨綠江口到開原,設有6個邊門,始建於1638年,皇太極

對鳳凰城至鹼廠邊門一段利用明邊加以修繕,這是東段修邊之始,

順治年間,又從鹼廠邊門向東北外展至今天的新賓滿族自治縣,折向西北到開原的威遠堡;西段主要是為了劃定蒙古諸部落游牧區的

界限而築,自開原威遠堡到山海關,

設有10個邊門。

「新邊」修築於康熙初年,

主要是為劃定蒙古科爾沁諸部游牧區的界限,東自吉林北界,西抵開原威遠堡,

設有4個邊門。

柳條邊上的20個邊門,均設在交通要道上,以山海關、威遠堡、鳳凰城和法特哈為

重要節點,聯成「人」字形。

1860年退出歷史舞台。


清政府在1860年廢棄了柳條邊牆,

因為歲月的流逝,柳條邊到了乾隆年間

就已經荒廢失修。

乾隆對這種「多成坦途」的柳條邊

也無奈地承認:「其設還與不設同」。

柳條邊廢弛的原因還與東北土地肥沃,

物產豐富,吸引了大批的關外流民有關。

康熙時,中原災荒不斷,人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關外東北,地廣人稀,地肥水美,

是「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落在飯鍋里」的地方。所以,東北便成了人們逃荒求生的目的地。

於是,人們冒著生命危險,不顧一切逃入東北。在大勢所趨之下,清政府也逐步認識到同,

對東北的封禁已經無法再持續下去。

清政府在1860年廢棄了柳條邊牆,

使其退出歷史舞台,成為歷史的記憶。


對於柳條邊的修築方法,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劉長江說,

這是滿族的一個獨創,

根據清代楊賓《柳邊紀略》的記載,

首先是挖溝取土,

用土堆成寬高各3尺(約1米)的土堤,

堤上每隔5尺(約1.6米)插柳條3株,

各株間用繩連接,就是所說的「插柳結繩」。

土堤的外側,挖掘深8尺(約2.6米)、

寬8尺、底5尺的槽形壕溝,

以禁止行人越渡。


歷史的長河,幾百年的時間,

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

為了還原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

位於鐵嶺縣養馬堡村北溝的滿族人家

修建了柳條邊,

仿建了威遠堡邊門

建立了滿族博物館。

滿族人家牌坊。

滿族人家歡迎您回家!

愛家鄉!

愛鐵嶺!

愛祖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悼念完顏璽先生
近代史上,滿洲地區有哪些軍閥?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