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胸痹心陰虧損的辨證施治

胸痹心陰虧損的辨證施治

中醫胸痹中,有寒凝心脈、氣滯心胸、痰濁閉阻、淤血痹阻、心氣不足、心陰虧損、心陽不振等近十大病因、病機、病理。前面已經進行了寒凝心脈、氣滯心胸等交流和分享,這一節從心陰虧損(心陰虛)切入。中醫的胸痹,包含了西醫的所有心臟病,前面已交流了心氣不足而發生心脈不暢的癥候和治法,不再贅述。

心陰虛

陰陽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若有一方偏虛,另一方就會顯得「過盛」,其實是一種假象,比如心陰虛時,就容易出現虛火症,分別有口乾盜汗、心煩失眠、頭暈、心痛,和舌紅少津、脈象細數等癥狀。比如在心痛中,就會表現為一會兒痛、一會兒消失的時作時停,也可能是燒灼痛、隱隱約約痛。

在心煩失眠中,還可具體地表現為心悸怔忡、五心煩熱、夜醒難以入眠、五心等煩躁煩熱、潮熱盜汗,在頭暈中也是眩暈時作時止,還可能會耳鳴等等。這些癥狀會因心陰虛的程度不同而不同,越虛癥狀越強烈、頻率越高,舌紅少津中還會有苔薄甚至苔剝離,脈象細數中也可能有結脈、代脈等。

天王補心丹

對於心陰虛引起的胸痹證,施治時自然需要滋陰清虛火、養心安神,常用的主方為天王補心丹、炙甘草湯,這需臨症辯證而定,兩方也可結合用,並決定加減。比如心煩不眠較重,並見舌尖紅少津,可用酸棗仁湯安神清熱,若效果不顯著,可再用黃連阿膠湯,加強滋陰清火功效。如果心悸怔忡較重,只用炙甘草湯加減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禹番時代 的精彩文章:

中醫虛則補其母有哪些具體性之二
中醫整體性是始終的要義

TAG:禹番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