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探測火星之路:有多少探測器無功墜毀?

人類探測火星之路:有多少探測器無功墜毀?


這張由美國宇航局美國「洞察號」(InSight)火星無人著陸器傳回的照片,呈現的是火星上的一個景色。「

洞察號

」於2018年11月26日著陸火星。

網易科技訊12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美國宇航局(NASA)的InSight登陸探測器通往火星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由那些前輩登陸器的墜毀遺骸鋪就的。這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事實,如果現在能夠利用智能手機來觀看登陸器著陸的現場直播,你會發現讓一艘自動航天器降落在火星上仍然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作為其火星計劃的一組成部分,前蘇聯火星探測器2MV-3 No. 1於1962年11月4日發射,但是由於發射該探測器的火箭出現問題,該探測器在發射後從未脫離近地軌道。這次發射遭遇的失敗,就像上個世紀60年代初美國和蘇聯實施的火星計劃中一系列太空飛越和軌道飛行任務情形一樣。一些在發射時就遭遇失敗,一些則在發射後未能夠進入預定軌道,還有一些則滯留在軌道上。可以說,距離完成探測任務,這些努力還只停留在最初始地點。

「火星2號」和「火星3號」

前蘇聯在1971年5月發射了「火星2號」(Mars 2)和「火星3號」(Mars 3)兩個火星探測器,兩者屬於同一系列的探測器,都包括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著陸器。著陸器都裝載了自己的Prop-M火星車,它可以在火星表面移動,旨在對火星表面進行探測。Prop-M火星車拖出的一根很長的電纜線始終將該火星車與著陸器相連。

「火星2號」 於1971年5月19日發射升空,6個月之後即當年11月27日,著陸器與軌道飛行器軌道艙分離,隨後使用大約4.5小時候到達火星。在著陸器以大約6千米/秒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層後,著陸系統出現故障,未按預定程序控制著陸器的降落。最終著陸器裝配的減速傘沒有被打開,著陸器墜落在火星北緯4°西經47°的地點。據前蘇聯科學家判斷,導致「火星2」著陸器著陸失敗的原因,可能是著陸器進入火星大氣的角度過於傾斜。儘管「火星2」著陸器墜毀了,它仍然是第一個到達火星表面的人造物體。

「火星3號」於1971年5月19日發射升空,它距離「火星2」發射只有短短的9天時間。「火星3號」著陸器於當年12月安全著陸在火星上,成為成功登錄火星表面的第一個人造物體。但是這次成功著陸帶給前蘇聯科學家的喜悅時間是短暫的,著陸器的信息傳輸在大約20秒後停止了,它只發送回來一張看起來像火星地平線的不清晰的局部範圍圖像,就永遠地與地球失去了通信聯繫。對此,沒有人知道其中原因:是著陸器的電氣或通信系統出了問題,或者所依賴的「火星3」軌道飛行器上的通信繼電器出了問題?此外,宇宙塵埃大風暴中的電子活動也有可能對著陸器裝載的電子設備產生破壞。

儘管「火星2號」著陸器著陸火星表面失敗,但在1971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間,「火星2號」的軌道飛行器卻傳回了大量的數據。1972年8月22日,「火星2號」完成了它的使命。在前蘇聯實施的這次探測中,「火星2號」與「火星3號」共向地球傳回60張圖片。它們發回的圖片和數據,讓人類對火星表面的情況首次有了知曉,其中包括火星表面山峰的高度、大氣層氫氧原子含量、地表巨大的溫差、大氣壓水平、水蒸汽含量等。這些圖片和數據為繪製火星表面立體圖、研究火星重力和磁場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火星6號」和「火星7號」

「火星6號」和「火星7號」,是前蘇聯於1973年8月份發射的另一對同一系列火星探測器,兩者也都是由一個軌道飛行器和一個著陸器組成。其中,「火星6號」於1973年8月5日發射,1974年3月12日,其著陸器在距火星表面4.8萬公里(3萬英里)的高度上與飛行器分離。飛行器飛越火星最近距離為約1600公里(990英里)。著陸器在通過火星上層大氣層時,速度從每秒5600米緩慢地降至每秒600米。但是,它在穿過火星大氣層時傳送信息的時間只維持了224秒,在那之後就和地球失去了聯繫。由於設計缺陷,導致著陸器上的晶元存在故障,使得傳送回來的大量數據無法使用。

「火星7號」於1973年8月9日發射,但在1974年3月9日從距離火星1300公里處掠過,因釋放著陸器時間錯誤,著陸器未接觸到火星,任務失敗。由於這一錯誤,導致「火星7號」完全錯過了火星,最終飛向了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

由於火星探測連連受挫,前蘇聯至此暫時中斷了火星探測計劃。

「火星極地著陸者號」

美國「海盜1號(Viking 1)和「海盜2號(Viking 2)登陸器在1975年登錄成功,並且「火星探路者」(Pathfinder)和它的探測車Sojourner在1996年成功登錄。

在一系列成功的著陸後,作為美國火星探測98計劃(Mars Surveyor "98)的一個組成部份,NASA的「火星極地著陸者號」(Mars Polar Lander)在太空飛行接近一年之後,於1999年12月3日到達火星。但是它在登錄之後從未發回信息。後來的分析認為,著陸器的引擎在該著陸器著陸過程中距離火星表面仍然很高的時候就停止了工作,導致著陸器過快而猛烈地撞擊到火星表面的岩石而損壞。

不過,NASA的分析人士也不排除存在其它問題的可能性,比如微流星體的撞擊可能損壞了著陸器的隔熱層,或者重量變化或大氣抖動而失去控制,或者因著陸地點的地形或其他情況出現的問題等。

在接近10年後,NASA的「鳳凰號火星登錄器」(Mars Phoenix)於2007年8月4日發射,在2008年5月25日成功在火星北極軟著陸。該登錄器完成了許多土壤和氣候研究。2008年11月2日,由於電力不足,鳳凰號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但在失聯之前,該登錄器已經完成了預定的任務目標。(天門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幾百萬美金享受私人太空服務? NASA送你去太空
美公布商業載人飛船試飛時間表:2019年載人試飛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