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老兵回營「講那過去的故事」:腳下的路來自哪裡,又該怎樣走下去

老兵回營「講那過去的故事」:腳下的路來自哪裡,又該怎樣走下去

老兵們通過視頻演示欣喜地看到老部隊的變化

11月15日上午,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駐寧某部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曾在這裡開山建庫的88名老工程兵。

40多年前,為響應「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時代號召,原工程兵建築第223團來到這片土地修建地下國防工事,開啟了數十年與大山為伴的艱苦歲月。如今,老兵們在寒風中依然挺直腰板,雙目炯炯,向後輩講述著他們鮮為人知的軍旅往事。

重回故地,老兵們的耳旁似乎又響起了連綿不絕的鑿石聲。那一年,他們跟隨部隊來到這座杳無人煙的深山。老兵陳梅生說:「那個年代修築『地下長城』,國家投入巨大,我們就算付出再大代價也要完成任務。」

走進部隊史館,老兵們在一張張老照片前駐足。對軍人而言,戰爭年代經歷生與死的考驗,和平時期更多的是接受苦與累的磨礪。當年,鑿石開山沒有重型機械開路,打坑道的任務十分艱巨,他們只能靠著雙手和臂膀,一錘一錘敲,一車一車拉,1個班組8小時干下來,往往只能掘進1米。

「那時候鑽進工地一貓就是12個小時,吃的管飽,但喝的是池塘水,如果半個月不下雨,石頭也要跟我們搶水喝。」一名老兵感慨地說。「那你們周末休息時幹什麼呢?」戰士小李好奇地問。老兵們打趣地說:「我們唱山歌,不過是邊幹活邊唱。『大山溝那麼吼嘿,建新功那麼吼嘿……』」說話間,幾位老兵哼起了最喜歡的勞動號子。

那些年,為了開山炸石,老兵們整天與雷管和炸藥打交道,不知遇到過多少危險,曾有多少次死裡逃生。有些坑道附近就是烈士墓地,那些為國防建設犧牲的戰友就長眠在他們奮戰過的大山裡。

因為坑道作業時產生了大量粉塵、油污,加之山裡常年陰冷潮濕,許多老兵都落下了「病根兒」,得的最多的就是關節炎和腰肌勞損。「當時我們根本沒把吃過的苦、受過的累放在心上,就是一心一意想建好『地下長城』,讓中國人的腰板挺起來,不怕別人來侵略……」談到在那麼艱苦惡劣的作業環境中,他們為什麼能做到捨生忘死、不計得失時,原223團指導員曹產炳的回答表達了老兵們共同的心聲,「最難最險的任務,黨員都沖在最前頭。當時最大的榮耀就是看誰能站排頭、點炮眼……」

「邀請老工程兵回營參觀交流,就是想讓90後、00後官兵知道腳下的路是怎麼來的,又該怎樣繼續走下去。」該部副主任葛志勇說道。「40多年前,老工程兵們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憑著雙手和臂膀鑿出了一片陣地。今天,我們要學習他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拓荒精神,練就過硬本領,爭做聯勤尖兵!」上等兵張家天代表大家表態,他們作為後來人將繼續堅守在這片藏於深山一隅的陣地,立足本職崗位,踐行強軍目標。(來源:解放軍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超九成App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美媒:忘掉中國殲20隱形戰機吧,殲10才是真的強悍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