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人為國家掙了很多錢,但最終,落得個被誅全族的下場

這個人為國家掙了很多錢,但最終,落得個被誅全族的下場

在中國歷史上,桑弘羊是一個有著重要地位和影響的歷史人物。在長達近三十年的時間裡,他秉持工商富國思想,極力主張和踐行工商官營,主持或參與制定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和制度,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個人,分析一下如此能臣為何最終落得個被誅滅族人的結局。

根據史料記載,桑弘羊,是西漢政治家、理財家。早在13歲時,桑弘羊便已入宮為侍中。至39歲時,任為大農丞,主要負責全國的財政事宜。漢武帝在位期間,開拓疆域,抗擊匈奴,桑弘羊為了配合前方作戰,制定了一些列經濟政策。

這些政策如:鹽、鐵、酒官營,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統一鑄幣,皆依次推行。最終,在桑弘羊的努力下,西漢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得以支撐漢武帝對外用兵的龐大開銷。正因如此,漢武帝對他極為寵信,賞賜爵位封為左庶長。

桑弘羊名利雙收,可百姓卻苦不堪言,須知,他所推行的這些政策,獲利方是朝廷,受害者卻是天下百姓。各政策的實施,等同於搜刮百姓錢財,財政是增加了,但是,百姓的日子卻更加難熬,一些中等商人因此破產,更別提普通百姓了。

當然,漢武帝開疆拓土,打擊外敵,自然值得歌頌。但若功績建立在不顧百姓存亡,頑固推行剝削政策,那麼,他又與暴君何異。漢武帝晚年時,曾反省過此事,稱:「若後世像朕這樣窮兵黷武,必然會像秦朝那樣亡國。」

其後,還頒發了輪台罪己詔,這是自秦以來,第一份皇帝反省詔書。漢武帝在晚年時,能夠主動反省生平所犯錯誤,實屬難得,這為他在千秋青史中,留下來較好的名聲。他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距離秦亡時期不遠,漢武帝不願後世子孫效仿,走上亡國之路。

其實,站在漢武帝角度,他確實有這個資本對外用兵。須知,漢武帝之前,漢朝經歷「文景之治」,兩任皇帝的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為漢武帝造就了一個強盛的漢朝。皇帝敢四處開戰,將領敢喊出「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來源就是底氣足,家底厚,禁折騰。

不可否認,漢武帝時期,是漢人最為揚眉吐氣的時候,四海之內皆臣服,周邊鄰國無敵手。可是,如果沒有盛世作基礎,漢武帝極可能成為亡國之君,好戰必亡,絕非一句空話。桑弘羊明知不可為,卻依舊選擇了推行剝削政策,有人認為他是奉迎之舉。

但是,筆者覺得,桑弘羊應該知道會造成什麼後果,但是,漢武帝迫切追求功績,他是無法改變其想法的,索性順水推舟,配合一番。儘管政策推行後,社會陷入一時動蕩,百姓驚惶不安,但是,好在不久後這些就恢復如常,足見當時國力之雄厚。

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逝,年僅8歲的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遺詔中,漢武帝找了五位顧命大臣,用來輔佐少子執政。分別為霍光、桑弘羊、金日憝、上官桀、田千秋,這幾人都是漢武帝生前信任之人,待新帝繼位後,五人分掌大權,共同輔佐漢昭帝。

五位顧命大臣,其中,田千秋老邁之年,無法參與政務。金日憝在輔政第二年即去世,朝中政權主要由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人控制。值得一提的是,霍光在朝中是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身份,地位要高於其餘兩位。

且漢武帝死前,曾明確讓其仿效周公輔成王,態度明確,即是說,朝中霍光權力最大。漢武帝在位時,以強硬治國的手段統治西漢王朝近54年。在他死後,是否堅持原本的治國方針,成為當下漢昭帝需要面對的問題。

霍光認為,漢武時期,征戰過多,國力損耗,百姓怨聲載道,眼下應該以發展民生為主,修戰養息。而桑弘羊作為漢武帝時期的主要政策制定者及執行者,不願以前的心血前功盡棄。他試圖繼續推行原有政策,並稱武帝制定的發展路線,任何人不得違抗,只能遵照執行。

霍光與桑弘羊,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政見分歧。

經過一番明爭暗鬥,兩人的矛盾不斷加深,最後終於迎來攤牌時刻。有次,霍光部下杜延年上書稱:「這幾年天災不斷,各地均有不少百姓流離失所。為了穩定地方,應該恢復孝文帝時的主張,厲行節約,官員以身作則,爭取老百姓支持。」

霍光覺得言之有理,便讓各郡國推舉賢德學士60多人,前往京城共商國事。談論的話題基本圍繞民生,如:包括如何解決災患、在安撫百姓方面,國家應當採取什麼措施等社會問題。公元前81年,中國歷史上首次經濟政策辯論大會——鹽鐵會議正式在長安舉辦。

那麼,為何要說是辯論大會呢?因為,這是一次賢德派與桑弘羊的辯論大會。

通過上文可知,桑弘羊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制定了一系列不利百姓的政策,此次霍光召集民間賢德60多人,目的就是推翻桑弘羊所制定的政策。會議剛開始,賢德派即展開圍攻,以鐵官營違背了古代「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為由,對桑弘羊推行的政策大肆批判。

賢德派認為,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政策,與民爭利,破壞貿易規則,壓迫百姓生計,導致國富民窮,是為病態發展。桑弘羊當即爭辯,稱鹽鐵官營等政策的推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以解決邊防經費不足的問題。

總結起來就是說:帝國運轉需要巨額的財政開支,光靠農業稅根本不夠,如果不執行國有專營制度,請問錢從哪裡來?一旦遇到戰爭、災荒等急需用錢,國庫卻空空如也,怎麼辦?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財源掌控在手中,形成壓倒性的力量,一旦地方勢力膨脹起兵造反,怎麼辦?

同時,他再次肯定了漢武帝的功績,明確表示「國安則民富,國危則民亡」的道理,指出國防建設的重要性。以今人角度來看,兩方都有各自的道理。漢武時期,雖無內憂卻有外患,北部匈奴頻頻襲擾漢朝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每次漢軍趕至,這些匈奴早已逃之夭夭。

漢武帝決心傾盡國力清剿匈奴,倒是有情可原。可是,眼下匈奴早已逃離北方,外部威脅已除,桑弘羊完全沒有堅持原本路線的必要,當下之際,理應為休養生息,以農為本,發展經濟。此次會議,霍光雖未參加,但世人皆知,這是他與桑弘羊的較量。

賢德一派代表的就是霍光的態度,桑弘羊本就理虧,加之勢單力薄,最終敗下陣來。這一敗,後果還是比較慘重的,公元前80年,即距離鹽鐵會議已過去一年,五位顧命大臣之一的上官桀捲入「燕王之變」,桑弘羊亦受牽連,最終,落得個被族誅的下場。

根據《漢書·食貨志》記載:鹽鐵官營等政策在西漢後期基本沿襲未變,只是在漢元帝時一度廢除。桑弘羊儘管被殺,他的財政措施依然被繼續推行。到了成哀時期,隨著官營壟斷政策的控制逐漸鬆弛,對桑弘羊及其理財措施的評價越來越趨於完全否定。

參考資料:

『桓寬《鹽鐵論》、《史記·平準書》、《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本是一個小地方,多年後卻成「中國」的代名詞,凡有戰爭必成口號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