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後期真的無名將嗎?這三人謀略才幹不在諸葛亮之下

三國後期真的無名將嗎?這三人謀略才幹不在諸葛亮之下

從漢末黃巾之亂到夷陵之戰,短短四十年的時間裡爆發了三次決定天下大勢的大戰,這段歷史也成為《三國演義》的菁華部分,佔據了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諸葛亮死後的三國更是索然無味,羅貫中僅用十六回便匆匆結書,給人一種三國後期無名將之感,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除去我們熟知的「三賢」姜維、鄧艾與鍾會,三國後期可謂將星雲集。

一、羊祜。羊祜出身於泰山望族羊家,他的背景有些嚇人:祖父曾是南陽太守,父親做過上黨太守,外祖父是漢末大儒蔡邕,母親是蔡文姬的妹妹,庶母是北海太守孔融的女兒。他還有個姐姐羊徽瑜,嫁了個老公叫司馬師,他本人的妻子是夏侯淵的孫女、夏侯霸的女兒。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羊祜本身也很不凡,一路平步青雲,官至荊州都督,全權負責對吳戰事。這樣的重任,可不是靠裙帶關係都能挑得起的。羊祜到任後積極發展生產,開辦學校,以恩義服人,荊州大治。羊祜病死任上,留下滅吳之策,推薦杜預接替荊州都督。他死後,荊州百姓罷市痛哭,就連吳軍邊防將士也為之落淚。

二、杜預。杜預的出身同樣不凡,他的祖父杜畿是曹魏名臣。他本人博才多學,精通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和工程等學科,當時人稱「杜武庫」。他的父親杜恕死於高平陵之變,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不惜把親妹妹嫁給他。因此,杜預成為司馬相府最倚重的幕僚。

杜預接任荊州都督後,繼續執行羊祜留下的策略,發動滅吳之戰。杜預動作迅猛,僅用一個月時間便佔據荊州全境,繼而順江南下,勢如破竹,連克揚州、交州,東吳滅亡。從戰爭動員到最終滅吳,僅用了不到四個月時間。杜預之功,足以與鄧艾、羊祜相媲美。

三、陸抗。說起羊祜,就不得不說陸抗,他們雖處不同陣營,卻是惺惺相惜。羊祜坐鎮荊州的第二年,東吳方面也換上了陸抗接任江陵都督。羊祜在荊州積極備戰,陸抗也沒閑著,向孫皓提出十七條建議,與晉軍針鋒相對。西陵之戰,羊祜與陸抗初次交手,陸抗棋勝一招,羊祜兵敗,被貶為平南將軍。

羊祜失敗後,意識到東吳不可急勝,於是採取長期對壘策略,對吳軍實施懷柔攻心之計。每次交戰,羊祜都提前下戰書,從不搞偷襲;吳軍打獵,獵物跑到晉軍營地,羊祜就吩咐士兵拱手送回。久而久之,吳軍士兵對他心悅誠服,不呼其名而稱「羊公」。

對於羊祜的攻心之計,陸抗心知肚明,與羊祜以禮相待。很長一段時間內,晉吳兩軍好得像一家人,雙方還有使節互相來往,贈送禮物。陸抗生病了,就向羊祜求葯,羊祜馬上派人送葯過來,陸抗當著使者的面仰而服下,毫不見疑。陸抗病死任上,羊祜上書請求伐吳,因朝中大臣反對而作罷,滅吳之戰因此而推遲六年。

羊祜、杜預、陸抗都是難得一見的軍政全才,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才能堪比諸葛亮。只是讀者更喜歡陣前斗將,對權謀策略不感興趣,以至於他們在演義中聲名不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始皇太小看楚國了
假如洪仁玕的《資政新篇》得以推行,太平天國有可能成功嗎?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