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坦克兵戰術詳解:號稱世界第一的90式主戰坦克這樣打炮

日本坦克兵戰術詳解:號稱世界第一的90式主戰坦克這樣打炮

「我們能準確擊中3000米外的一個汽油桶!」這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王牌坦克部隊—第7師團,綽號「虎子師團」經常拿來炫耀的成績。該師團列裝了曾名列世界第一的90式主戰坦克。

按照防衛省所謂「動態防禦」的要求,第7師團開始更多地納入馳援沖繩防務的「有事行動」訓練內容。對於這支神秘的東瀛裝甲集團,我們不妨從他們的訓練中了解其戰鬥力。最近日本刊物登載軍事專家星野誠一的文章,具體講解了包括第7師團在內的日本坦克部隊的作戰模式,其中第一條便是如何做到射擊「先發制人」。

像宮本武藏那樣「修行」

大家都知道美國西部片里的快槍手的厲害,先開槍的一方不僅可以震懾對方,說不定還能把對方撂倒在地。以前的經驗也說明,不論火炮還是導彈,最重要的是「先發制人」,然而日本陸上自衛隊所面對的敵人不光是坦克,如此一來,陸上自衛隊就得不斷提高自己坦克先於敵人進行攻擊和「一擊致命」的能力。為此,除了提高坦克的攻擊能力外,坦克兵的熟練程度自始至終也是不可或缺的。

根據第7師團坦克兵的訓練體會,即便是計算機自動控制射擊的90式坦克,從遭遇敵人到發射第一發炮彈一般也需要10秒左右。不過一旦炮彈打出去,即使敵人在運動中,命中率也會達到70%以上。換句話說,「先動手者必勝」。美軍的研究也證明,坦克交戰中,先開第一炮的一方殲敵的概率達到80%。

不過即使你先開了火,有時候你的對手未必只有一輛坦克,因此獲勝的必要條件是:「對目標進行先發制人的一擊,而且這一擊必須癱瘓目標。」這就要求坦克手必須要經歷宮本武藏(日本戰國末期的劍術家)式的「修行」和「磨練」。事實上,日本坦克兵的訓練正是以世界最高水平為目標的。當然,日本坦克部隊不能忽視的是,假想敵的坦克射擊精度正在不斷提高,而射程300米的單兵火箭筒、射程1000米的無後坐力炮和射程3000米的反坦克導彈等武器也非常普及,令未來的戰場步步驚心。

那麼,當日本坦克遭遇敵人時應該首先攻擊誰呢?日本陸上自衛隊的作戰手冊是這樣寫的:「從威脅最大的對手開始攻擊!」所謂「威脅最大的對手」,是指距離自己最近的敵人,如距離在500米(含以內,下同)的手持火箭筒的步兵,或距離在3000米、裝備125毫米炮的主戰坦克,或距離在3000米的反坦克導彈陣地。

要是對手同時出現,日本坦克該怎麼辦?遇到這種情況時,坦克車長的判斷就變得重要了,而正確的判斷基於三大指標:「敵人發現我們沒有?」「敵人瞄準我們沒有?」「敵人向我們所處位置開火沒有?」這其中,車長最重要的判斷力就是能在瞬間洞察敵方陣營中,誰已進入對自己的攻擊姿態,自己稍一遲疑,就可能送命。

直瞄射擊

面對敵人時,日本坦克兵經常使用「戰鬥瞄準射擊」開火方式(日文譯作「零距離射擊」),即「直瞄射擊」。此法只限於一定距離內使用,主要利用炮彈水平彈道。射擊時,首發炮彈已事先裝填,用炮長瞄準具在預估範圍內直接射擊,與普通步槍射擊方法相同。

以日本陸上自衛隊裝甲兵主力坦克74式坦克為例,當使用脫殼穿甲進行「戰鬥瞄準射擊」時,坦克車組先要事先設定好1600米射程,然後只要一發現敵方坦克炮塔或車身就瞄準開火。只要敵我坦克距離在這一範圍內,命中率非常高。原因是74式坦克的105毫米脫殼穿甲彈在此距離內的彈道近乎水平,高度差不超過坦克目標的高度。若換用高爆反坦克榴彈,則要把攻擊距離壓縮到1100米內,因為該彈藥的炮口初速要比脫殼穿甲彈低一些。

那麼在坦克炮瞄準的時候,日本坦克兵主要瞄準敵方坦克什麼部位呢?按照日本陸上自衛隊教案,炮手要瞄準目標的底盤,即準星要對準目標與地面接觸的部位,由於地形或草木等地物影響,有時會很難瞄準。

之所以把準星對準底盤,主要考慮到瞄準目標底盤射擊,炮彈要麼命中所瞄的地方,打不中也會落在目標近處,而不會從目標頭頂飛走。如果炮彈落在目標近處,日本坦克車組就會迅速意識到沒有命中目標,並發現瞄準基線偏離目標多遠,從而據此快速「二次瞄準」,贏得補救機會。如果對準目標中心射擊,一旦脫靶,炮彈可能會從目標頭頂飛走而落在遠處,那麼補救開火所需要調整的步驟和時間就會大大延長,這樣自己的處境就極其危險了。

「戰鬥瞄準射擊」也適用於日本更先進的90式和10式主戰坦克,這兩種坦克裝備先進的穩像式火控系統,不但具備「獵-殲」能力,還具備在行進間自動跟蹤瞄準能力,可在一定距離內無需解算射擊諸元而直接開火,從而大大提高了反應速度和命中精度。

至於坦克的夜戰射擊問題,由於裝備有熱像儀,因此日本坦克的夜間射擊方法大體與晝間一樣,不過細節有所不同。日本坦克用熱像儀的工作距離大致在1500米以內,坦克炮手一發現目標就可瞄準其底盤開火,其開火步驟「炮長瞄準具的熱像儀搜索-激光測距機測距-目標鎖定-開火」與晝間大致相同。

贏得「第二炮」的機會

戰場上的意外隨時隨地都會發生,如果第一發沒能命中,就要保證有機會再開第二炮,確保摧毀(或者癱瘓)對手。因此,儘快修正彈道並迅速開炮就變得異常關鍵。

陸上自衛隊坦克車組最常見的彈道修正方法是「直接修正法」,每個坦克兵都要對此耳熟能詳。此法步驟是炮手先確定好首發彈的彈著點在瞄準鏡內刻度的具體位置,然後把這一刻度位置移到目標底盤位置,發射第二發炮彈。不過日本坦克所用炮彈初速極大,很難目視確認彈道,且開炮時後坐力會影響同步觀瞄(由於開炮時有衝擊,炮手無法把臉一直貼在瞄準具上),還有火藥煙霧的影響。如果使用穿甲彈(AP),由於該彈在命中時不會爆炸,所以坦克兵觀測起來會更加困難,比如90式坦克使用120毫米主炮時,即使發射初速較慢的高爆反坦克榴彈,其初速也達到1140米/秒,是音速三倍多,只有視力特別好的老炮手能在1500米內使用直接修正法。

如果使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其初速更高,達到1650米/秒,直接修正法的使用就變得更困難了。因此,掌握其它的瞄準方法就非常必要了。其中一種方法是:如果能確定炮彈是落在目標前方還是後方的話,坦克車組以50米為單位逐次改變射程,直至命中目標。也就是說,如果炮彈落在目標後方時,就往前瞄50米,如果炮彈落在目標前方,就往後瞄50米。

另一種方法叫作「目標圖示法」,在瞄準具鏡內,目標坦克可見部分的高度會顯示出來。

比如,日本坦克兵在1 500米的距離上發現一輛俄制T-72坦克並開火。由於敵方沒有發現自己,所以可以進行精確瞄準,炮手把準星瞄到目標高度的中心點上。此法在戰鬥瞄準中也非常有效,如果首發炮彈瞄準了目標的底盤但從目標頭頂飛走的話,下一次就瞄準目標中心開火,因為兩次開火間隔只有5~6秒,如果敵方是側對著自己的話,在它調整到攻擊姿態之前,就可以發射出第二發炮彈。

綜上所述,戰鬥瞄準射擊是日本坦克兵在面對最厲害的敵人時「先發制人」的技術,而且即使第一發炮彈沒有命中,只要能清楚確認彈著點的位置,就可以使用「直接修正法」快速發射第二發炮彈。正如日本陸上自衛隊坦克兵《戰鬥瞄準》手冊最後兩句箴言所言:

「先開火!」

「迅速進行修正射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TV國防觀察 的精彩文章:

被美國技術輸入摧殘凋零的英國航空工業:獵迷霍克今安在?
牽出來溜溜後的洋相:俄軍工腐敗致使無人坦克敘戰場暴露大量問題

TAG:CCTV國防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