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文 | 漁火

當下,一些能直接切中現實情緒的紀錄片在「創紀錄」的路上狂奔,比如《二十二》以及《厲害了,我的國》。有幸在公映前看到現實題材電影《生活萬歲》,被感動到涕泗橫流。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生活萬歲》是《極地》導演程工的新作,同時《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執行總導演任長箴亦是本片的聯合導演。《生活萬歲》在風格上延續了兩位導演對「人」的強烈關注。影片是15個人的故事,他們是在亡妻墳前朗誦樸素情書的抗戰老英雄,是重慶夜場美麗潑辣的失戀舞者,是武漢帶著女兒開計程車的單身媽媽,是深圳兼職單車獵人的快遞小哥,是荊州街頭唱歌相濡以沫的老年盲人夫婦,是廣州夜市賣田螺供女兒上學的明哥,是廣州等待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中年女子,是拉薩蹬人力三輪車的老大爺……五味雜陳的世態在一天的時間內的交錯濃縮,讓人體味冷暖人生。

那些「記不住」也「忘不掉」的群像

看完《生活萬歲》的第一時間,我就發了一條微博,算是最直觀的感受——「那些痛哭的人,祈禱的人,罵人的人,咽麵包的人,哄女兒的人,換心臟的人,欲言又止的人,酩酊大醉的人,沒有歸路的人……」10分鐘一個的獨立故事又被切成碎片散落在電影中,讓我記不起他們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但他們一個個被定格下來的生活瞬間,再也忘不掉了。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人民日報》(客戶端)曾經報道過這位武漢的女計程車司機。在這部電影中,她全程帶著女兒,總是要在乘客的詫異中不停地解釋;寧夏西海固地區海原縣的這位老師一邊教孩子認字,一邊聽著父親的教誨「知識是最貴的,知識貴於一切,有了知識,才可以說不是虛度一世。」他也入不敷出,面對著床榻上妻子的眼淚和埋怨手足無措;這位賣田螺的明哥剛在深夜努力安慰完周圍痛哭的人,卻在夜市收攤的清晨歪歪斜斜獨自走向回家的路;這位「小丑醫生」,剛在手舞足蹈的逗樂醫院病榻上的孩子,卻在下班的公交車上獨自痛哭……《生活萬歲》描畫了這樣的群像,可以概括為「小人物」的日常,他們的生活是有反差的,一邊是我們都習以為常的,一邊是難為人知的。大概也正是這樣,這些人讓人念念不忘。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人物關係中的「親疏遠近」被以各種姿態呈現出來,既有躺在出租屋床上的父子,相視無言後冒出的一句「我感覺我們像陌生人」;也有澡堂里坦然相對時,搓澡的姐妹說一句「咱們認識這麼多年,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辛苦了」;甚至是綿延叢林中那個孤獨哨崗里的護林員,也悄悄地把卡在窗沿的蝴蝶放飛了出去。在片中還有一些更為直白的表達,每天打三份工的下崗女工在澡堂洗澡,赤裸的背影下是鬆弛的皮膚和彎曲的脊柱。我們看慣了銀幕上的香艷肉體,這樣的場景反而更具視覺衝擊力。包括正在接受換心臟手術的中年女病人,大銀幕上直接出現那顆離開身體卻還在跳動的真實心臟,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刺激呢?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其實片中的這些人物,他們每天都生活在我們身邊,有的就是我們自己。在大望路上和國貿CBD的地下通道里有多少人賣唱,你是否知道他們在出租屋裡吃個饅頭喝杯酒的樣子是什麼?在人潮湧動的街頭舉著牌子問是否要修水管的人,你又是否清楚他們的困境和心愿?甚至街上任意一個蹬三輪的老人,他們為什麼一把年紀來到這座城市做這種賣力的工作?100分鐘的《生活萬歲》,真讓人看盡人生冷暖。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其實我們都「記不住」他們,只是剛好這部影片拍了他們,然後用奇妙的視覺語言編織起來,我們便「忘不掉」了。

「萬歲」的不是生活,而是人百折不撓的樣子

「盼著唄。」我甚至忘了是誰說了這樣一句話,但它卻代表了影片中幾乎所有人的狀態。

盲人夫妻上樓時有一個長鏡頭,男人叫女人先上去,自己接過琴和音箱,蹲下,背起,再摸索著扶欄,一步一步的消失在狹窄的樓道;在拉薩蹬三輪的72歲老人,拉著乘客路過布達拉宮,風吹著、氣喘著,這也是一個長鏡頭,我們就這樣花了近30秒看他在風中如何向前。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我一直在想,這部現實題材電影起名「生活萬歲」是什麼意思,因為我們提到「萬歲」時多少寄託了期許,在過去的文藝作品中我們不停地說「理想萬歲」「青春萬歲」。但生活這個詞本身就夾雜各種酸甜苦辣的維度,承認「生活萬歲」也似乎意味著接受生活的多樣。這不是被包裝後的勵志故事,只是說生活就是如此,給你看那些被裹挾的人,有哭有笑,但他們從未抱怨。

看完《生活萬歲》,我甚至開始反思這部電影的本體意義。說它要滿足一部電影應有的戲劇和衝突吧,片中的人都不是超級英雄、顏值大咖。計程車司機、助教老師、盲人夫妻、夜場舞者、93歲的抗戰老兵……他們都在生活的邊緣處。片中也幾乎沒有具有經典戲劇結構的故事,他們每天都重複生活本身,喝酒、開車、跳舞,甚至遛狗……誰會關注這些細枝末節?說它平淡無奇吧,我們又確實能在那些突然的無聲處見驚雷,感嘆一聲「大家都不容易」。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里有句經典台詞,馬蒂爾德問,「生活是一直這麼艱辛,還是只有童年如此?」里昂說:「一直如此。」

「生活萬歲」是什麼?就是「滄海一聲笑」。

現實題材與院線紀錄電影

我喜歡看紀錄片,甚至可以給這部電影打一百分。

從製作的角度說,這是一部很成熟的電影。攝影的乾淨克制、剪輯的流暢自然,甚至是配樂的輕重緩急都恰到好處,視覺上雜質的剔除,讓這部紀錄片具有了在銀幕上被放大的基本資格。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此類紀錄片的拍攝都陷入到一種「追求生活真實,放棄藝術真實」的窠臼,在不停地抖動、漫長的敘述中孤芳自賞。我也拍過紀錄片,才更加敬重這部片子創作者的態度。最後呈現在影片中的是15個人物故事,但在前期調研階段,他們一定接觸過百組以上的人,甚至更多。作為別人日常甚至有點不堪生活的「闖入者」,被拒絕、被否定也一定是常事,但最後影片能呈現出這種零距離的效果,一定付出過很多的努力。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大多數人走進電影院終究是希望在燈暗下來的那一刻,有一些影像來慰藉疲憊的心靈,所以去看看電影史上那些票房最高的電影,多數有著完整的結構和一個能接受的「圓滿」結局。人物可以失敗,但不能有「最後的失敗」。這部紀錄片的殘酷之處也恰恰在於此,因為它沒有結尾,它只告訴你,我要走了,我不信天,我信良心,我會回來。

我也並不推薦想看奇觀或買笑的人走進電影院,因為你可能會失望。但我又竭力地想分享給我們的朋友和家人,不管你是社會精英、成功人士,還是初入人生江湖的菜鳥,看《生活萬歲》時,你也許會痛哭,但淚水裡不是悲傷。那些困境中堅持的人,當我們再看見那些渺小又習以為常的人時,心裡至少能生出幾分柔軟和善意。

鏡頭背後,這部紀錄片里是「生活」本來的模樣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的時候,一位(北青報的)記者深入四川多地震區做了一次歷時3個月的歷難者心理精神康復狀況調查。「管它呢」是在採訪中聽到次數最多的一句話。這和《生活萬歲》中那些人說「盼著唄」、「我會回來」近乎一種狀態,誰都知道生活不易,無時不在困境之中。但這種執拗又何嘗不是生活的真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