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成功旅社×農用書店

成功旅社×農用書店

提到入鄉,很多人腦海自然浮現一片遼闊的田園。台灣的農村乍看美麗,卻藏有很多無奈;產業轉型後大量人力流失,加上環境污染,水源不足,農民收入不穩且常被中盤商剝削,更難建立完整的行銷管道。走進農田間的年輕人用創意十足的腦袋面對這些問題。從保價收購,互助幫農,谷東認養,到進一步設立銷售平台,努力把農村的好推廣出去。不僅爭取更公平的獲利可能,也重建田間辛勞的耕耘者,應該擁有的驕傲和自信。

「不管是文化、社區營造還是藝術,溪州都沒有。」成功旅社·農用書店團隊里的元老級人物巫宛萍,七年前以藝術家身份來到溪州。從溪州文化季、藝術踩街活動到近年的黑泥季,宛萍串連鄉公所與藝術家,凝聚社區居民共同參與。三年前,宛萍陪伴圳寮社區居民投入社區劇場,60、70歲的阿公阿嬤將中科搶水的故事搬上舞台;對他們來說,那不是新聞報導里短短几分鐘的抗爭衝突,而是深刻影響日常生活的共同記憶。在溪州走闖數年,這群年輕人在2014年才有了實體的據點,一棟座落在溪州街區最熱鬧的中山路上,屋齡將近百年的成功旅社,沉寂半甲子,直到6年前吳音寧路過,才偶然發現這棟隱身在鬧區多年的沒落旅社,基於對老空間的疼惜,他們動手打掃、重新粉刷,溪州富庶的過往也隨著旅社重生一併出土。

60年前溪州曾是台灣糖廠重鎮,據說酒家、旅社林立,光劇院就有兩間,「行路會相甲夾」(台語,近似摩肩擦踵的意思)。成功旅社前身為大正十年(1921年)興建的養真醫院,二戰時被誤認為糖廠基地遭美軍轟炸,修復後加蓋二樓,1956年被陳姓屋主買下作為成功旅社,1980年歇業。30年後,以「農用書店」之姿回春,不只販售詩集、文學作品,更陳列自家公司的尚水米、糙米麩與玄米茶,還有美濃紅豆、雲林黑糖等,讓頭腦與肚子一次滿足。

第一眼看到成功旅社,很難不被土耳其綠的四根羅馬柱吸引,水泥作工紮實,在日治時期可是大戶人家的象徵。踩著木頭階梯上二樓,20坪不到的空間分隔成13間房,間間都有精美的木頭窗欞。最小的一間房,入口僅有60公分寬,房內只能塞下一張雙人彈簧床,擁擠程度可比膠囊旅館。根據屋主回憶,當時一斗米(7公斤)只需要17元,而在民國65年的訂價表上,住一晚要價40元。如今房內仍擺著過往的塌塌米、電視機、轉盤式電話、熱水瓶及鏡子,原汁原味保留著50年代的氛圍,也曾被電視劇劇組指定為拍攝場景。

這段繁華,仍流傳於老一輩居民的口中,許多從外地嫁來溪州的媽媽們都曾下榻成功旅社的房間,代替娘家等待夫家前來迎娶。宛萍去年也選在成功旅社出嫁,談起這個選擇,活潑的她也有點害羞。「因為太多媽媽都跟你分享過,有機會就想體驗,畢竟這空間是跟大家一起做的。我論文也在這裡發表,只差生小孩還沒在這裡生。」講完又爽朗地大笑起來。

成功旅社不僅成為尚水米面向全台灣的銷售據點,也成為外地遊客認識溪州的重要媒介,吸引不少有志於友善農業的人前來朝聖。從尚水米到成功旅社,大多不是理性計算後的成果,甚至今年初才召開第一次的年度會議。團隊經營過程中也面對過掙扎,他們曾發現農民忍不住偷撒消滅福壽螺卵的農藥,即使不忍,也必須請農民退出尚水米行列。「希望農村永續,環境、人與生態可以互相依存。」慈慧認為團隊看似浪漫又隨性,但六年來卻是友善耕作、生態永續理想最堅實的捍衛者。

「有年輕人想勸媽媽轉作友善耕作,看到電視報導,就帶著媽媽來旅社看這裡也有一群作有機的人,他們活得還不錯。」宛萍笑稱媒體報導為他們帶來不少遊客光顧,但更多的,是讓友善耕作的理念不再孤單。「這是一條少人走的路,沒有太多前行者可以參考。」慈慧感嘆,雖然友善耕作在台灣已經不是新概念,但實踐是條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道路,他們會陪溪州農民、以及對友善耕作有興趣的人繼續走下去。

地址:彰化縣溪州鄉復興路50號

電話:+886 4 889 4423

營業時間:星期五~星期日 09:00–18:00(星期一~四 休息)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新浪微博:artplanet藝術星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voi 的精彩文章:

阿姆斯特丹的小清新雜貨店
巷弄中的咖啡調進所

TAG:artv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