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德國將法軍趕下大海,為何還要扶持維希法國?

二戰德國將法軍趕下大海,為何還要扶持維希法國?

1940年法德兩軍主力對峙,德軍另派一支裝甲部隊穿過阿登森林,出其不意地橫插在法軍後方。前後夾擊之下,法軍全線崩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也在這次打擊當中宣告覆滅。

此後德軍進入巴黎並佔領法國五分之三的國土,代表法國保留餘下五分之二的正是維希傀儡政府。

圖-戴高樂

雖然在「自由法國」與維希政府之間一直存在著誰是正統,誰是叛逆之爭,但客觀地說在整個二戰期間,維希法國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儘管戰爭結束後戴高樂將軍領導下的「自由法國」以勝利者的姿態返回巴黎,但在戰爭期間除了英國之外,沒有哪個國家真正承認過它。

維希法國的正式國名是「法蘭西國家」,因政府所在地處於維希而得名。從1940年到1944年,維希法國只存在了四年時間,其國家首腦為一戰時法國的民族英雄貝當元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之後,貝當開始與德國佔領軍展開合作,這也導致維希政權不可避免地與「傀儡」、「法奸」等標籤脫不了干係。

貝當作為一戰當中的英雄在法國國內享有崇高的威望,但法國的戰敗卻讓貝當等人對民主政體失望透頂,並將國家的滅亡歸咎於議會的無能。因此當維希政府成立之後,貝當便急不可耐地解散了參眾兩院,宣布廢除總統和總理的職位,甚至連國名當中的「共和」字眼都被刪除。從此以後,貝當成為「法蘭西國家」唯一的「國家元首」,集行政、立法、司法等各項大權於一身,儼然一副君主專政的派頭。

在對內進行獨裁統治的同時,維希法國的對外活動卻不完全依賴與德國的合作,在調動自身武裝力量、處理殖民地事宜以及維持與盟國的關係上,「法蘭西國家」仍然具備一定的自主性。實際上德國佔領當局之所以保留維希法國的一條重要原因就是擔心法國完全滅亡之後,龐大的法國海軍徹底倒向英國,這對德國將要進行的對英作戰極其不利。

圖-貝當

再有一點就是戰前法國擁有僅次於英國的殖民體系,如果沒有維希政權的代理,僅憑納粹德國根本不可能對遍及全球的法屬殖民地進行接收和消化。那樣一來,這些地區的資源和作戰潛力只會被擁有強大海軍的英美佔據和利用。

維希法國自始至終都盡量避免與盟國開戰,但納粹的戰敗還是引來了盟國從西線和南線攻入法國。自此維希政權宣告終結,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法國」重返巴黎。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一戰後德國靠什麼崛起發動二戰?
西班牙征服菲律賓後,為何沒有繼續進犯明朝?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