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李東榮:推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 面臨三大挑戰

李東榮:推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 面臨三大挑戰

來源丨網貸之家

12月1日,在2018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目前,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許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結合當前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在有序地推進中國的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更好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李榮東認為充分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要充分地認識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

當今世界正迎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化的浪潮蓬勃興起,推進數字化轉型已經日益成為各國金融業提升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的共同選擇。

一是適應現代生產力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二是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內容。三是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補齊傳統業務結構中短板的迫切需要。

第二,我國金融業數化轉型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但也面臨很多挑戰。

目前,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客觀上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是理念上挑戰。一些機構既有盈利模式慣性較大、數字化轉型的主動性不足,還有的機構數字化思維欠缺,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還沒有完全形成。

二是機制挑戰,很多機構在產品研發延續傳統項目管理模式,存在環節多、流程長、耗時久、創新容錯不足等問題,難以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敏捷創新的要求。

另還有的機構在業績考核上,關注短期成本收益,對一些需要落地時間長、先期投入大、見效慢的創新存在激勵機制不相融的情況。

三是人才挑戰。目前既懂金融業務、又懂信息技術的高水平複合人才總體上供給不足。同時傳統的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司大型機構和中小機構之間的人才素質和結構差異比較大,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智力支撐有待進一步加強。

第三,把握好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趨勢和發展要求。

一是科技驅動更加明顯。從金融電子化、金融信息化到數字化金融,科技的作用不斷深化加強,由最初的輔助作用、支撐作用日益向驅動作用發展。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正驅動著金融功能的實現形式、金融市場的組織模式以及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式將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二是需求引領更加突出,即需求驅動。金融業數化轉型應該注重圍繞實體經濟需求,特別是普惠金融需求,充分地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資源配置精準化、業務流程自動化、風險管理實時化、決策支持智能化等方面的優勢,增強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三是風險治理更加重要。由於數字化時代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推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更容易產生業務、技術、網路、數據等多重風險的疊加效應。金融風險發生的隱蔽性、突發性和擴散性,如果發生的話會更為突出,對金融監管和社會穩定將會提出更多新的挑戰。

李東榮認為,迫切需要建立包括法律約束、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機構內控、社會監督在內的一個全社會的多層次治理體系,實現風險的防控全覆蓋。

四是行業生態更加開放。在當今公平、開放、聯動、共享的數字化時代,所有封閉式的、割據式的經營發展思路將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在這個新的時代,金融業的分工將日趨專業化、精細化,金融產業鏈和價值鏈將被拉升,各類的從業機構應當注重結合自身的特點找准市場定位,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建設兼具包容性和競爭性的金融生態圈。

五是數據資源更加重要。在數字化時代,數據是基礎性的戰略資源,也是金融業深度運用各類信息技術的重要前提條件,俗話說「數據為王」,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從業機構應該從單純的數據囤積者積極轉變為數據挖掘者。

在依照國家法規,符合金融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做好消費者保護的前提下,努力激活內部的存量數據、盤活外部的合作數據,提升數據的挖掘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充分地發揮金融數據資源的作用和價值。

六是基礎設施更加關鍵。金融基礎設施作為金融業務鏈和價值鏈的關鍵節點,既是推動數據系統機構互聯互通的高速路,也是防範各類風險交叉傳染的防火牆。

在這點、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對整個國家的金融基礎設施有一個完整的構思和完整的規劃,這是防範各類風險交叉傳染的防火牆。隨著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金融業務的流程和服務環節將實現數字化和線上化,支付清算統計監測、信用信息共享、身份認證等基礎設施的作用將更加關鍵,其安全性、穩健性和高效性的要求也更加突出。

來源 | 網貸之家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絕了!銀行董事長帶被子碗筷住「老賴」家,成功清收欠款
關聯4家平台全部涼涼!網易灑淚宣布:下線所有理財產品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