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佛陀:懈怠之人,初雖小樂,後則大苦(圖)——道德真源

佛陀:懈怠之人,初雖小樂,後則大苦(圖)——道德真源

來源:道德真源《聖賢法語》欄目1134篇

摘自:《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佛陀:懈怠之人,初雖小樂,後則大苦(圖)——道德真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複次,菩薩種種因緣,呵懈怠心,令樂著精進。懈怠黑雲,覆諸明慧,吞滅功德,增長不善(懈怠如同天上的黑雲一樣,遮覆著自心的光明和智慧,吞滅掉法性的功德,使人慢慢增長不善的心);懈怠之人,初雖小樂,後則大苦(懈怠之人,雖然會獲得一些眼前的快樂,如家庭之樂、情慾之樂、感官之樂等,但以後必然會遭受巨大的痛苦)。譬如毒食,初雖香美,久則殺人。

懈怠之心,燒諸功德,譬如大火燒諸林野(學佛者只知嗔心會火燒功德林,其實懈怠之心也是一樣的)。懈怠之人失諸功德,譬如被賊,無復遺余。如偈說:

應得而不得,已得而復失(注1),

既自輕其身,眾人亦不敬。

常處大暗中,無有諸威德,

尊貴智慧法,此事永以失。

聞諸妙道法,不能以益身,

如是之過失,皆由懈怠心。

雖聞增益法,不能得上及,

如是之過罪,皆由懈怠心。

生業不修理,不入於道法,

如是之過罪,皆由懈怠心。

上智所棄遠,中人時復近,

下愚為之沒,如豬樂在溷(注2)。

若為世中人,三事皆廢失:

欲樂及財利,福德亦復沒(注3)。

若為出家人,則不得二事:

生天及涅盤,名譽二俱失(注4)。

如是諸廢失,欲知其所由,

一切諸賊中,無過懈怠賊!

以是眾罪故,懶心不應作,

馬井二比丘,懈怠墜惡道;

雖見佛聞法,猶亦不自免!

如是等種種觀懈怠之罪,精進增長。

注釋:

注1:懈怠之人此生與佛法和善知識失之交臂,失去了寶貴人生和本應得度的機會,這就是「應得而不得」。人們一生所為之奮鬥和追求的財富、名利,死時就如同被強盜洗劫過一樣,絲毫也剩不下,唯一能夠帶走的就是自己心中的罪業和悔恨,這就是「已得而復失」。按:修行者懈怠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貪圖眼前的利樂。

注2:不精進修習佛法,貪圖欲樂之人,如同一頭臭豬很喜歡在豬圈裡當豬一樣。

注3:在家之人若不精進的修習佛法,欲樂、財富和名利這些福德,到頭來隨著生命的終結就全部浪費和失去了。按:凡眾認為很現實、很真實的東西,其實全是虛幻不實的,什麼也帶不走;而凡眾所認為虛無縹緲、虛幻不實的東西,如來世、天堂、地獄等,待其命終時全成了他們的「現實」。

注4:出家之人若不精進的修習佛法,往生上界、進入涅盤的機會,最終就像虛名一樣全部失去了。

註:括弧內為東方陽熹的注釋。

佛陀:懈怠之人,初雖小樂,後則大苦(圖)——道德真源

願您福慧具足,吉祥如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陽熹 的精彩文章:

菩薩:一切邪執,皆依我見(圖)——道德真源
康熙教子庭訓格言

TAG:東方陽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