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教授的垃圾桶竟然值200鎊!英國留學,一不小心就丟了個寶

教授的垃圾桶竟然值200鎊!英國留學,一不小心就丟了個寶

他:"這垃圾桶感覺挺髒的,我拿到外面去?"

教授:「不拿。」

他:「那我能往裡扔垃圾嗎?」

教授:「不能。」

他:「???」

教授:「我自己設計的垃圾桶。」

他:「那我能帶走嗎?」

教授:「售價200鎊,付錢帶走。」

今日訪問對象:俊城

就讀院校:創意藝術大學(UCA)

就讀專業:設計創新與品牌管理

就讀時間:2017-18

工作單位:杭州某傳媒公司

工作職務:從事品牌策劃與推廣

拿到俊城照片的那刻我小驚訝了一下,他的聲音厚重略帶沉悶,沒想到電話另一端是張清秀的臉。

在UCA上學的一年裡,他設計了在中國創建米酒品牌的project,跟同學一起製作了電子雜誌,懂了怎麼把research融入到生活細節。更重要的是吸取創新理念,以及不拘泥於條框的品牌管理模式。

「Research 源於生活」

把習學到骨子了,大概就是他這個樣子。關於垃圾桶的那段對話,很隨機的發生在某一天教授的辦公室里。

後來俊城把跟老師的這段對話做進了一個project,用以探討什麼是品牌。

「什麼是品牌」 俊城的project部分截取

在這個作業中,他拿了高分,因為教授看出他懂了,懂得把 「research」 這個動作放進日常,並不是只有看書和查資料才是research,它可以無處不在,任何生活細節都可能引發你的一段思考,而你能從這段思考中感悟一些東西。這就是「敏感度」。垃圾桶作為教授創作藝術的一部分,是有價值的,不局限於載體。

「沒有對與錯,只有溝通與分享」

UCA的商學院,大概是我所認識的英國大學之中,最具個性的商學院。它很完美的把商業跟藝術相結合,即便你日後不從事藝術類工作,也可以一直帶著這樣的藝術素養和創新精神,受益終身。

雖然所在商學院,但俊城幾乎有一半的時間跟平面設計的學生一起上課,用我的理解來說,就是提前適應工作狀態,因為他們畢業之後進入工作場合,就是要跟設計師打交道。在現實工作中,他們是負責給品牌定調子、說故事、起草品牌建設構架的人,而設計師是根據這些框架和構建去執行設計的人。

教授傳遞過來的是「商量的精神」,這種精神貫通到了學習的體驗里,教授不會跟你說「這樣做是錯的」,「你應該如何如何做」,構思和設計這些事本身不存在對與錯。絕大部分時間,教授把前人的例子分享給你,並告訴你如果我是你,會做什麼樣的處理。

設計與品牌管理專業的教授們

左起:皇藝客座教授Steve,本專業教授Brian

平面設計教授Sue

所以在UCA,把教授當作一種 「學習工具」 是正確的學習方式,而不是機械性的做教授交代的任務。

當你發現設計師做出來的成品跟你預想的不一樣時,先去想他為什麼這樣做,他是基於什麼理念。嘗試不一樣的思考角度後,再去共同討論或者有給予有針對性的引導。在UCA的品牌管理學習理念中,永遠沒有條框式的「上下級」觀念,更多的是分享和鼓勵。

「把枯燥的數據生動化,數據也可以有顏色」

俊城曾參加過一個workshop,講的是如何把客戶需要知道的枯燥數據,用更生動的方式體現出來。他選做的數據是本班同學的「情緒」數據。班上22名學生,21名是開心的,只有一名不開心,這個數據你要怎麼體現出來?

最後他做出一張設計圖,由21個代表了開心的中國成語組成一張笑臉,笑臉上帶著一滴藍色的眼淚,而這滴淚就是由一個寓意傷心的成語體現出來的。

這種數據的展現理念我第一次接觸,受到很大啟發。我們在日常傳遞各種信息時,為了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有很多時候都可以使用這種創新的形式。

Workshop

「從產品衍生到文化」

「Major Project」 是所有學生都需要經歷一學年去完成的畢業設計。俊城選擇的課題是「在中國創建米酒品牌」,而在創建品牌之前,你首先要完成的是一系列思考。

「中國是否已有知名米酒品牌?提到米酒你會想到哪些牌子?如果沒有,又是為什麼?為什麼米酒沒有知名品牌,問題在產品本身,還是產品之外?。。。」

針對這些思考點,俊城進行了調查,得出的結論是跟米酒產品本身有關。通常米酒的保質期在半年左右,存放上就有了局限性。其次是人們對於米酒的定位處於做飯或養生,並沒把它當作一種普遍的飲用酒。

知道了問題所在,他想了解決方案:首先在米酒中加入紅曲米,幫助延長保質期,同時把原本的白色調製為紅色,另外加入草莓和葡萄這些水果元素,再與地區結合建立品牌個性。杭州有個青梅尖,海拔高度1314,音譯過來剛好是一生一世,把這裡作為米酒的產地,可以賦予品牌更多的故事意義。

俊城的米酒品牌設計圖部分截取

學生們做出的project方案,基本每兩周就要跟教授以演講的方式彙報一次,而俊城認為最有意義的一次溝通是教授提點他,「不要局限在產品本身」。教授舉了非常簡單的例子,兩種西瓜,一種帶藤,一種不帶,你買哪種?

很多時候,在人們選購一種商品時,除了貨品本身,同時也看重貨品賦予的價值和感受。

比如買房時,購入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所以眾多地產商的廣告打造了家的溫馨概念,大力推廣小區周邊環境,為的就是給予人們 「理想的生活方式」。養寵物也一樣,很多人把狗當成自己的「寶寶」,所以除了狗糧,我們還能買到狗服裝、狗傢具,這些都是商家對 「人與狗」 關係的解讀,並且根據解讀所創造出來的附加體驗或附加產品。

得到這樣的啟發後,俊城在米酒品牌中加入了「體驗」的概念,就如同人們可以在都柏林的黑啤加工廠進行參觀,了解黑啤文化和製作過程一樣。最終,他在青梅尖的米酒加工廠基礎上,設計擴建了體驗中心、酒店,供人們參觀和遊覽,把米酒從產品延伸到文化。

「給品牌以故事,我們是說故事的人」

我問了俊城為什麼會想到米酒這個提案,他說起初他也沒什麼好點子,他希望從生活中去挖掘,於是就去問爺爺平時都愛做些什麼。爺爺的回答是給奶奶做飯,再喝點兒米酒。他就一下子想到了用米酒做課題。同時,米酒於他,也有一定的情懷,小時候第一次喝酒在八歲,家人給他嘗了點兒米酒。

我聽完很有感觸,沒錯,他是對米酒有情懷的人,所以能把故事做的完整,把情感植入品牌。他完全認同品牌是必須有情感的。你看人們買米酒,他買的就一定是酒嗎?他可能買的是情緒,也可能是消愁。

你去買iPhone,你買的就是手機嗎?也不一定,你可能買的是創新和潮流;你去喝咖啡就真的是喝咖啡嗎?也可能喝了那一刻的感受,喝某個午後的慵懶和艷陽。

他說,你在街邊的那一間咖啡店裡喝著喝著,如果喝出了在巴黎街角的情懷,那就是這杯咖啡的附加價值,也是這件咖啡店想要賦予這杯咖啡的意義。

一個人也是個品牌,談吐方式決定了品牌的定位;一座城也是個品牌,塔橋就是倫敦的logo,凱旋門就是巴黎的logo. 他讓我試著把品牌當作一個人,只有把他當成人去對待,你才能賦予他故事,給予他情感。

從他的言語里我能感受到他對待生活的炙熱希望、溫暖的包容,能無限換位思考的跳脫。我開始有些惋惜身邊不太有像這樣的人,也有點兒沮喪僅跟他做了一小時的通話。他是我認為的那種在我生命中需要的一類人,能跳脫出社會賦予的條框以空中視角看世界的人,以及包容各種衝突與憂慮的人。

「我遇到過難處」

在做project過程中,他也曾遇過難題:對中國酒業市場不了解。所以復活節,他專門回國做了市場調研,試著聯繫行業里的廠商,希望能得到指點。很遺憾他發出的郵件以及打出的電話並沒有得到回應,但幸運的是俊城有開酒吧的朋友,和一些設計師朋友,所以大部分的取經工作最後是通過朋友的幫忙完成的。

我說這樣的話你有遺憾嗎。他說這是一個必經過程,教授希望大家通過這個project記住創建品牌的所有細節,而去聯繫industry partner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成功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去經歷並記住了這個環節。

Major Project 的每一個大環節都需要報告總結,上交教授:

Marketing report:分析客戶群體

Industry partner report:尋找合作對象

Literature review:市場環境的分析總結

Proposal:品牌故事與品牌框架

Project report:自我分析,遇到的困難與改進方式

每一個report分不同的時間段上交,貫穿整個學期,時間安排上恰到好處。在處理完所有書面的品牌構建後,最終俊城以平面的方式做出了米酒品牌的效果圖。

這份效果圖他是與一起上課的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共同完成的,他把品牌故事和設計理念傳遞給設計專業的學生,由對方執筆展現於平面。

我腦洞大開,忽然閃現各種日常對設計師的偏見觀念,於是問他跟設計師溝通難么?他說沒什麼難不難,這就是他們要做的工作。作為一個品牌策劃和管理人,當遇到困難時就去解決,良好的引導設計師本就是他們分內的事兒。

用俊城的話來說,UCA是讓他「打開」自己的地方,更是沉澱自己的地方。採訪結束後,他幫我挑選照片,發課上的作品給我,一直折騰到國內時間的半夜。我連聲道謝,他說能給母校出力,讓更多人去了解,我很感恩。我問他生活照是否可以放上去,他說多放點學校和老師的照片吧,私照就算了,看起來不專業。

小組討論的照片

做完他的採訪我的興奮感持續了很久,如同多年前採訪完某位知名歌手後,覺也不睡,積極主動加班剪片到半夜一樣的興緻。對撰稿人而言,遇到一位好的採訪對象,是言語上無法形容的莫大的興奮與安慰。採訪後我立即發了信息給UCA的老師,我說課程是真的好,學生是真的有溫度,甚至在一個小時的通話里,顛覆了很多我對品牌和營銷策略的既定看法,尤其跳出框架和打開自己,以及把對專業的思考融入到生活細節,我不能更贊同。

日子

 神的遊戲

張懸 

00:00/06:34

或可致電

曼城辦公室:+44 (0)161 209 3878

倫敦辦公室:+44 (0)203 856 8181

辦公時間如下:

英國周一至周五 9.00-17.00

中國周一至周五 9.30-18.30

本文內容由第三方提供

不代表英倫圈觀點,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38000隻小龍蝦在德國公園裡被捕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