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公園「相親角」非現代包辦婚姻 外媒:父母得聽孩子的

中國公園「相親角」非現代包辦婚姻 外媒:父母得聽孩子的

原標題:中國公園「相親角」非現代包辦婚姻 外媒:父母得聽孩子的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道外媒稱,每個周日,在北京的中山公園,成千上萬的父母和祖父母聚集在「婚戀市場」為孩子尋找愛情。上了年紀的家庭成員到這些公園宣傳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家庭見面和交談,安排孩子之間的會面。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1月27日報道,婚姻市場並非北京獨有,其中最大、最著名的位於上海的人民公園內,其他位於廣州和成都等許多中國大城市內。2016年英國演員伊恩·麥凱倫訪問了上海婚姻市場人民公園並用普通話做了自己的招牌,這非常引人注目。


報道稱,無論地理位置如何,婚姻市場都是井然有序的。家庭成員在人行道上張貼「8.5×11」大小的手寫指示牌,標有孩子的信息以及對有興趣的伴侶的要求,包括文化程度、物質財富和身體特徵等,比如擁有一套房子和一輛汽車、上過清華或北大以及能接受的最低薪水。


如果參加活動的包括父母和祖父母,那麼其中兩三個人會站在指示牌旁,其他人則在公園裡四處尋覓相配的人。家人們往往趨向於尋找目標,因此舉著牌子遊走的情況很少見,主動推銷自己的情況就更不常見了,更別說是一個外國人。

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雷克斯·西蒙斯有著與中國主要新聞機構中央電視台合作的獨特經歷,他通過一系列網路視頻從外國視角探索了中國文化中不起眼的元素。其中一個以在中山公園發現的「中國相親角」為特色。


2017年12月中旬的一個周日,西蒙斯和一個攝影團隊前往中山公園,了解更多市場情況。儘管當時的溫度只有22華氏度(約為零下5攝氏度),但公園裡仍有數千人。儘管帶著攝像機在公園裡走來走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西蒙斯很難找到採訪對象,因為父母怕被人嘲笑而不願參與拍攝。


然而,在西蒙斯做出自己的牌子後,他開始與感興趣的父母交談。雖然西蒙斯確實滿足了學歷要求,但他在其他方面並不達標。西蒙斯說:「我驚訝地發現,擁有一輛汽車和一棟房子對當地父母來說是多麼重要。」除了沒有屬於自己的汽車,西蒙斯還發現自己處於最受歡迎年齡範圍之外,「大部分是25歲到30歲之間的男女尋找伴侶的廣告,我還與有28歲、29歲和30歲女兒的父母進行了交談,因為在中國『剩女』的概念比我預想的更受關注。」


報道稱,長輩們的擔憂從根本上分為兩個陣營:要麼他們的孩子因為冷漠而沒有找到愛情(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約會),或者因為他們還沒有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婚姻市場尋求解決這一問題,同時也要解決中國約會文化的一個重要問題:家庭認可——達成最初協議的父母和祖父母往往是年輕人在尋找伴侶時最難溝通並令其滿意的人。


報道指出,雖然子女或許應該追求為他們安排的配偶,但婚姻市場並不一定是安排包辦婚姻的傳統概念,當西蒙斯問長輩們,孩子們有沒有權利選擇是否與可能安排好的對象約會時,一名男子說:「完全取決於孩子們,他們是自己世界的主人。」


「婚姻市場」一詞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準確的描述,市場第三方安排的結果似乎的確讓子女及其潛在伴侶變得商品化。但西蒙斯說,實際上情況非常不同:「這更像是機會,而不是安排。就像包括『探探』、『陌陌』和『tinder』在內的在線約會應用軟體一樣,還有很多夥伴,很多機會,你不必追求每一個,區別在於線上線下以及誰在這麼做。」


報道稱,婚姻市場通過線下配對進入家庭,取決於婚姻關係的成立需要首先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這個長期傳統。儘管對西蒙斯來說這並沒有奏效,但相比於社交軟體上的瀏覽,中國年輕人通過在市場上建立家庭關係可能會更成功。(編譯/胡溦)


【延伸閱讀】用約會軟體相親靠譜嗎?外媒:老年人和年輕人代溝明顯


參考消息網6月30日報道外媒稱,在線約會軟體的激增並未影響傳統「相親市場」在中國的流行。在是否可以把人生大事放心交給數字世界的問題上,老年人與年輕人的代溝正在明顯擴大。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網站6月29日報道,以非正式方式組織起來的相親市場通常於周末在大城市的公園裡開設,詳述單身人士年齡、身高、職業和性格的信息會得到展示。

一個周六的上午,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在南方城市深圳的一個市場上見到一位只透露自己姓王的中年男子。他說:「如果父母不幫忙以這種方式介紹,那他們的子女就不會得到機會和信息。」


王先生一邊等待著和瀏覽自己35歲女兒信息的人攀談,一邊對記者說:「20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現在已經快40歲了,父母們都很焦急。」


和王先生一樣,市場上的大多數人都是中年或年邁的父母,他們在那裡以子女的名義展示個人信息,而子女通常對此不知情。


一名試圖為自己41歲的女兒尋覓佳偶的婦女說:「車很便宜,所以有車不重要,有房子才重要。」


報道稱,周末相親市場在全中國都能找到,但深圳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它像磁石般吸引著中國南方各省的年輕勞動力。這種對工作機會和職業的重視意味著深圳的結婚年齡(30.8歲)要比中國的大多數其他大城市高。


中國某約會軟體創始人兼CEO王宇說:「中國人往往到家鄉以外的城市去求學和工作,所以他們格外孤獨——他們實際上沒有朋友、家人或是其他人來把他們介紹給別人。」


王宇認為,中國缺乏一種「搭訕文化」,這使得約會軟體特別適合中國市場。


他說:「搭訕行為實際上並不被接受——如果你接近某個陌生人並開始搭訕,這會被看作是一種不良行為,而你會被當成流氓。」


王宇將中國較為含蓄的約會文化歸因於年輕人不怎麼搞家庭派對和泡吧,而西方年輕人這方面的活動較為豐富。


一名在深圳瀏覽徵婚廣告的年輕女性說:「年輕人更喜歡在線軟體——在那上面聊天更容易。」(編譯/馮雪)

資料圖:人們在相親會上查看徵婚信息。(新華社發)


(2018-06-30 00:12:02)


【延伸閱讀】日媒稱中國適婚青年愛用相親網站:悄悄找對象 不會被人知道


參考消息網6月10日報道日媒稱,年輕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會被父母催婚。在看重面子的中國,這種壓力要比日本大得多。可是尋找人生伴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通過網路來尋覓佳偶的人越來越多。報道認為,網上徵婚受歡迎的原因似乎是可以悄悄尋找對象,不會被外人知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6月5日報道,「當時馬上快30了,家裡不停催,很著急」,在上海工作的王女士(31歲)回憶起3年前的事這樣說。她表示,自己工作的單位女性居多。來自東北遼寧省的王女士幾乎沒機會認識適齡未婚男性。


當時,她從朋友那裡聽說了相親網站。她朋友就是通過相親網站認識了自己的丈夫,於是王女士交了198元會費成為相親網站的註冊會員。雖然王女士最後與朋友介紹的男性結婚了,但她表示「相親網站很方便,估計經常上網的年輕人會用的更多」。


報道稱,中國的調查公司艾瑞諮詢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的網上相親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6%,達到40億元。預計今後將繼續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擴大至52.7億元。


報道表示,網上相親通常是先支付費用完成註冊,然後就可以瀏覽其他註冊用戶的照片、職業、年齡等基本信息以及興趣等資料。如果有中意的對象,就可以和對方聯繫,如果雙方在網上聊得來,則可以線下見面。


據報道,網上相親市場出現增長的背景是年輕人受到父母的催婚壓力。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認為結婚是理所應當的事。在王小姐的家鄉東北,很多人不到25歲就結婚了。隨著自己朋友的孩子一個個結婚,而自家的孩子還沒有結婚,這些父母便焦急起來。


報道稱,此外,由於朋友的孩子結婚時需要「隨份子」,如果自己的孩子一直不結婚,隨出去的份子就收不回來。不少父母退休之後需要依靠子女。出於面子和自身養老的考慮,一般子女到了25歲,父母便開始催婚。

在遼寧省大連市上班的孫女士(24歲)就是一位受到父母催婚壓力的單身女性。孫女士來自黑龍江省的農村,她的同學幾乎全部結婚生子了。


報道表示,孫女士每次春節回家,都會因為結婚的事和父母吵架。2018年春節,她幾乎每天都被逼著去相親。像孫女士一樣不堪父母催婚壓力的年輕人開始偷偷通過相親網站來尋找結婚對象。


報道稱,另一方面,隨著收入增加,厭倦了父母的催婚,堅持不結婚的人也出現增加。中國的結婚人數呈逐年減少的趨勢。能否讓這些「單身主義者」轉變態度願意結婚也將左右今後婚戀市場的動向。


漫畫:被逼婚 新華社發 朱慧卿 作


(2018-06-10 00:18:01)


【延伸閱讀】34歲美女相親被諷像「郊區房」?女攝影師拍攝中國「殘酷」的婚姻市場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道港媒稱,中國攝影師郭盈光去年夏天去上海市區的相親角相親,她被不斷地問同一個問題:「你多大年紀了?」


據香港《南華早報》3月25日報道,郭盈光,34歲,許多經常在周末去著名的上海人民公園幫自己孩子相親的父母,都覺得她太老了。


一位中年男子甚至把她比作房產,聲稱她就像是在郊區的一個漂亮的房子,外表好看,但年齡太大。


報道稱,郭盈光用隱藏的攝像機拍攝了一些家長的評論,隨後該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被觀看超過1400萬次。

報道稱,在她的拍攝中一位男士問她,「獲得碩士學位的用處有多大?學士學位就足夠了。就像那句老話說的那樣『女子無才便是德』」。郭盈光在紙上寫了一個自己的介紹,提到她在倫敦學習後獲得了碩士學位,結果被這位男士嘲諷。


「我站在那裡,聽他們談論我。我覺得這個世界既殘忍又殘酷。在他們看來,我是沒有價值的。」郭盈光說。


報道稱,郭盈光在相親角的經歷也促使她拍攝了一系列以「計劃中的婚姻」和「剩女」為主題的攝影和藝術項目。


報道稱,她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去了相親角十多次,並製作了一本名為《順從的幸福》的照片集。


她的作品展示了公園寧靜的自然環境,並配上了一些皺眉的中年男人和女人的照片,他們手裡拿著廣告,向他們孩子潛在的約會對象炫耀。


報道稱,郭盈光的作品概括了中國人對婚姻和女性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之間的衝突:一種觀點認為,女性為了獲得幸福需要結婚;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女性可以創造她們自己有價值和意義的生活。


報道稱,郭盈光的視頻引起了中國那些受教育程度較高、旅遊經驗豐富、且財務獨立的女性的強烈共鳴,她們認為自己不一定要進入婚姻市場,她們的價值並不是由年齡來決定的。


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評論郭盈光的作品時說,老年人即使過了一輩子也不懂這個概念,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而一個由從眾而形成的婚姻,其結果永遠不會幸福。


報道稱,郭盈光在30歲時決定到倫敦學習藝術之前,曾在《中國日報》和路透社當過攝影記者。


她的男朋友在交往了9年之後和她分手,而她自己也很難過。

郭盈光說:「我在床上躺了好幾天,盯著天花板,想我的人生或許結束了。」


最終,她意識到,關係的終結意味著她可以追求其他抱負。


她提高了自己的英語能力,並獲得了在倫敦學習兩年的機會。


郭盈光在英國首都受到了她結識的勇敢、自由奔放的女性的啟發。她說:「我想讓更多的女性知道,你不必在意別人的想法,你有權過上自己的生活。唯一可以判斷我們的人只有我們自己。」(編譯/王天僚)


資料圖:一名女士在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瀏覽相親信息。 新華社發


(2018-04-02 00:18:01)


【延伸閱讀】美媒:共青團組織辦相親活動 欲幫中國年輕人「脫單」


參考消息網1月16日報道美媒稱,計劃生育政策和重男輕女觀念導致中國男性過剩。由於擔心性別比例失衡導致不穩定,中國決定採取一種更加強有力的市場干預行為:集體相親。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11日報道,蔡軍(音)參加了政府主辦的相親活動。他早早地來到了活動現場,並在前排找了個位置坐下,調整了一下眼鏡,眼睛盯著手機。


相親大會已經進行了4個小時,人群漸漸散去,負責音響的工作人員開始收拾東西,可蔡軍幾乎還沒和女生說過話,更別提要到電話號碼了。於是,他做了一件任何人都沒想到他會做的事情:他衝上台唱了一首情歌。

他唱道:「一個島鎖住一個人,我等的船還不來。」


報道稱,中國共青團希望成為那艘船,或者說給他帶來一艘船,船上最好還有一位妻子。他們不希望看到蔡軍以及數以千萬計的年輕人繼續單身。


共青團浙江省委說,2017年有大約10萬名年輕人參加了它主辦的相親大會。


於是,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數百名單身青年聚集到杭州郊外一個人造沙灘上。蔡軍抓住了機會——麥克風。他說:「坐在家裡可找不到女朋友。」


報道稱,負責讓杭州單身青年走出家門的人是共青團浙江省委宣傳部的幹部王輝球。


2017年春天,共青團高層宣布,團組織今後將通過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來解決「婚戀問題」。


從那以後,王輝球經常花費數周時間籌備相親活動,並在周末現場監督這些活動。


王輝球認為一個群團組織很適合當紅娘。他說,當然私人交友應用軟體很受歡迎,但它們很少擁有像共青團旗下的交友婚戀平台這樣的影響力。


他呼籲年輕人對騙子扎堆、收費高昂的私人交友應用軟體保持警惕。他說:「一個完全商業化的市場是可能出問題的。」


他補充說:「如果你通過共青團找到了對象,你自然會覺得跟我們更親密了。」

報道稱,為了培養這種親密感,共青團浙江省委打造了一個「公益婚戀交友平台」——「親青戀」。


在註冊並經過認證後,用戶可以瀏覽數千份簡介。他們還可以得到交友婚戀方面的建議,共青團給它起的名字是「戀愛課堂」。


不過,報道稱,蔡軍的勇敢行為還沒有為他換來一個電話號碼。儘管「脫單」的機會不大,但他還是很樂觀。在被問到「脫單」的前景時,他頗富詩意地談到了心靈相通,然後念了一句唐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蔡軍在政府主辦的相親活動中登台獻唱(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


(2018-01-16 11:55:00)


【延伸閱讀】中國2億單身人士推動約會行業繁榮 有人願花20萬買相親服務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道英媒稱,中國的單身人士為找到伴侶正在斥重金學習戀愛課程,推動了約會產業的迅猛發展。據估計中國有2億單身人士。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2月5日報道,相親網站和探探等應用軟體非常流行。然而,許多對網戀感到失望的單身者每年花費20萬元用於線下相親服務的會員費和教授約會禮儀的課程。


根據官方媒體的數據,中國約會產業2015年產值約27億元人民幣,隨著人們可以享受越來越多的服務,這一數據預計將增加。


一位29歲化名於紅的北京女子對媒體表示,她花費1.2萬元參加了一個為時6個月教授戀愛技巧的網路課程,另花1600元參加了一個組織社交活動的約會俱樂部。

她說,人們還可以付費參加額外的活動,從而有更多機會遇到那個合適的人。她許多單身朋友都購買了約會服務,她不是唯一花銷很多的人。


報道稱,在北京男性可花7400元與一名男性「魅力專家」參加為時一周的戀愛技巧課程。課程包括去購物中心和夜店與女士聊天,指導如何讚賞女性並通過微信進行實時在線約會幫助。


報道稱,中國女性如果近30歲還未結婚有時會被殘酷地稱為「剩女」。許多相親公司利用這一點對超過30歲的客戶收取更高的額外費用。


生活在北京的喬治·劉30多歲,他說男性為戀愛常常花銷更大,因為他們常常要為約會付賬。他說:「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我們不能去一家便宜的飯店或隨便一家咖啡廳。一場體面的約會通常要花費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編譯/胡溦)


資料圖:一名市民在濟南千佛山公園舉行的「七月七相親大會」上用手機記錄相親信息。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2017-12-07 00:19:0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烏海軍「不請自入」 俄開火強力阻止 專家:另有「隱情」
「隱形」坦克來了?軍車偽裝「外套」問世 可隨環境變色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