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一個詭異的思想實驗:瑪麗的黑白房間

一個詭異的思想實驗:瑪麗的黑白房間

文/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

澳大利亞哲學家弗蘭克·傑克遜(Frank Jackson)關於色彩科學家瑪麗的思想實驗通常被看作是「知識論證」,自1982年發表以來,就一直以其非凡的活力不斷引發出哲學家的直覺泵。單就其直覺泵的數量和可靠性而言,它必須被算作有史以來分析哲學家所發明的最成功的直覺泵之一。它簡直就是一個經典,被永久地列入心靈哲學本科課程的必讀書目,幾本很有分量的選集也專門討論過它的含義。有意思的是,它的作者隨後宣布放棄思想實驗的結論,但這並沒有削弱它的影響力。

下面便是這一思想實驗的全部內容,也許略有變動,不過依然非常清晰:

瑪麗是一位天才科學家,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她被迫待在一間只有黑白色的屋子裡,並通過一台黑白電視研究世界。她專攻視覺神經生理學,讓我們假設,當我們看到一個熟透了的西紅柿或天空,並使用諸如「紅色」「藍色」等辭彙時,她熟知此時出現的所有物理信息。比如說,她發現,所有的過程不過是來自天空不同波長的光波組合刺激到了視網膜,隨後,該刺激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聲帶收縮,並將空氣從肺部排出,最終,我們說出了這句話:「天空是藍色的。」

瑪麗從小生活在一個只有黑色和白色的房間里。她通過閱讀,知道這世界上有除了黑色與白色之外的各種顏色,也知道各種關於色彩的物理知識以及生理學知識,但是她從來沒有真的看過那些顏色。有一天,當她從房間出來,看到藍天白雲與各種真實的色彩,請問她是否因為這樣的經驗而掌握到任何之前不擁有的知識?圖源:William Nava

不可否認,原則上,我們可以從黑白電視機上獲得所有這些物理信息,否則,函授大學必然會用到彩色電視機。當瑪麗走出黑白屋子,或是給她配上一台彩色電視時,會發生什麼呢?她能學到什麼?結論似乎相當明顯,她會學到有關這個世界的知識以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視覺經驗。不可避免的是,她以前的知識是不完整的。但她不是早已熟知了所有的物理信息嗎?因此,存在著比這一切更多的東西,所以,物理主義(即唯物主義,該理論否認二元論)是錯的。

這是一個優秀的直覺泵嗎?讓我們來轉動旋鈕,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實際上,這可能會花費我們非常長的時間去熟知相關文獻,不過,這項工作我已經做了。因此,在這裡,我將簡單地闡明一些有待檢視的旋鈕,把結論留給你們當作練習。如果樂意的話,你可以得出自己的結論,你能想出一個新的轉動旋鈕的方式嗎? 20多年前,我曾對這些旋鈕做了初步的分析,並發表了一個令人掃興的結論,結果,這個結論被人們嚴重忽視了:「它就像一個優秀的直覺泵,缺乏經驗的人也能一下子就看出其要點。然而,事實上,它是一個低劣的思想實驗,它其實是在蠱惑我們誤解它的前提!

讓我們看看是否如此。我認為,想像這樣一個場景要比人們通常假定的那樣來得更為困難,他們想像的東西太過簡單,總是從一個錯誤的假設出發得到了他們的結論。

第一個旋鈕:待在一間黑白屋裡通過黑白電視研究世界。

假設她戴著黑色或白色的手套,不許她在洗澡時看自己的身體,但是,切斷色彩的所有「外部來源」這種想法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無法實現的。難道我們要給她裝上某種裝置以防她的眼睛看到她自己或者試著給她造成「光幻視」(phosphenes)?難道在她看到實際色彩之前,她就不能在夢中看到?如果不可以的話,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在她將色彩「存儲」於大腦之前,必須「通過眼睛獲取」?在這個簡單的假設背後,有關色彩的民間理論亂作一團。

圖源:The Daily Omnivore

第二個旋鈕:當我們看到一個熟透了的西紅柿或天空,並使用諸如紅色』『藍色等辭彙時,她熟知此時出現的所有物理信息。

出現的所有物理信息?有多少呢?是不是就像擁有世界上所有的金錢那樣?那會是什麼呢?要想像這一點並不容易,其困難程度不亞於想像所有那些使該思想實驗可以得到它想要得到的結論的東西。它必須包括發生在所有大腦中的有關反應的全部信息,包括瑪麗的大腦,尤其是,它必須包含任何條件下對所有色彩的全部感情以及情緒反應。因此,瑪麗得非常詳細地分辨,哪些色彩會讓她感到平靜,哪些會使她心煩意亂,接觸哪些色彩會加深她的印象,哪些色彩會讓她心不在焉,而哪些又會使她厭惡等等。她被禁止用自己做實驗了么?這可既沒有作弊,也沒有將任何彩色的東西偷偷地放進她的小屋子。如果你無法想像所有的這一切或更多,那麼你就無法跟進這一思想實驗。這就像是被要求將一個圓設想成一個 1000邊形。從一個心理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的練習能推導出很多含意,而這些含意並不能由另一個心理表徵推導而出。比方說,在這個案例中,我們是不是應該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即,如果瑪麗熟知所有信息,那麼,毫無疑問,由於擔負著成千上萬的百科全書詞條和圖表,她整個人將處在一個心力衰竭的狀態。

如果傑克遜曾假定瑪麗擁有「物理全知」的能力,不只是關於色彩,還關於每個層面上所有的物理事實,小到夸克,大至星系。所有讀者,就算不是全部,也都會反對,認為這樣的壯舉太不切實際了,很難當真。但假定瑪麗僅僅知道關於色覺的所有物理事實,也沒有實質上減少幻想。

讓我們想像瑪麗有10億個腦袋……」

別犯傻啦!

好吧。她有100萬個腦袋……」

就這麼定了!當真?

現在我相對簡單地將故事變得富有戲劇化,我鼓勵人們思考一個完全不同的結局:

有一天,把瑪麗關起來的人覺得是時候讓她看到色彩了。他們使了一個小花招:準備了一個鮮艷的藍色香蕉作為瑪麗的第一次色彩體驗。瑪麗看了看說:「嘿!還想騙我!香蕉是黃色的,但這東西是藍色的!」關她的人大吃一驚。她是如何做到的?「很簡單,」她清楚,「要知道,我可是知道一切的一切——迄今為止所有已知的關於色覺的物理因果。所以,毫無疑問,在你把香蕉拿給我之前,我早就記下了一個黃色或藍色物體,甚至一個綠色的對象等,會帶給我的所有物理感受,這些感受會對我的神經系統產生影響。所以,我已經準確地知道了我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畢竟,做出這種思考的『純粹性』不就是你那赫赫有名的『感受質』嗎?我一點兒也不對我的藍色感受感到驚訝,使我感到驚訝的是,你居然會使這種下三濫的把戲。我知道,你很難想像我會對自己的知道得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對藍色的感受絲毫不感到驚訝。當然,你很難想像這一切。任何人都很難想像有人知道有關物理一切的一切 !」

人們大都認為事情不會這樣發展下去。傑克遜漫不經心地說道,「實在太明顯了,走出房間後,她會學習到有關這個世界的知識,以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視覺體驗。」喬治·格雷厄姆(George Graham)和特里·霍根(Terry Horgan)也會說道,「當然(叮!),我們覺得,她應該既感到驚訝又覺得高興。」但這是一個錯誤,這正是瑪麗這個思想實驗的錯誤所在。當瑪麗第一次看到色彩時會像得到了某種啟示,這個結論因為看上去實在不錯,所以之後便沒人再願意費心去思考這個故事該如何發展了。其實,它根本就不該如此編排。

傑克遜的直覺泵極好地暴露了大量關於色彩體驗本質的天真思考,毫無疑問,大腦在大部分時間都為我所有,所以,我們承認,他很好地從民間理論那兒引出了一些有內涵的東西。但他的目的是要反對這種假設,即物理科學有能力解釋所有的色彩現象。當然,在真實世界中,處在瑪麗位置上的人會學到一些新東西,因為,關於色彩,無論她知道多少,總是會存在大量關於色彩的物理效應,對此她並無知曉。該思想實驗只是一個被設想得很極端的案例,它使傑克遜的「實在太明顯了」以及格雷厄姆和霍根的「當然」不得其所。如果你依然傾向於認為我對故事結局的改動根本是不可能的,那麼,且看看你能為你的信念提供什麼樣的辯護。如果你的一番考量能避開數以百計的哲學家這麼多年來艱苦卓絕的思索,那倒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當然,它畢竟是一個無與倫比的直覺泵,30年來,它讓哲學家們「有口飯吃」。

補充內容:

「直覺泵」是心靈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造的詞,其實意思就是能激發直覺的「思想實驗」。早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就開始利用直覺泵了,比如柏拉圖的「洞喻」:在洞穴中,人們被鎖鏈拴住,只能看到真實事物投射在牆壁上的影子。時光流轉,複雜的論證掉色枯萎,而故事還在大腦里清晰如昨。

「瑪麗房間」、「缸中之腦」、「中文屋」這些哲學家創造的直覺泵,早就摻進了流行文化,以不同面目浮現。這麼說來,哲學家的工作方式其實有點像科幻小說家,編造一個個腦洞大開的故事,然後轉動旋鈕,仔細調整這個故事的部件,看看故事裡的每句話都有什麼作用。或許,這種不自由的編排方式就是傳說的中的「最高級的想像力」。

本文由湛廬文化授權發布,摘取自《直覺泵和其他思考工具》,略有改動。

——別走,此處有贈書——

《直覺泵和其他思考工具》(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

「無神論四大騎士」、心靈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集畢生之力搜集、創造的直覺泵大全。在這77個章節里,進入故事的世界,從公認的直覺開始做思想實驗,看它將我們帶到何方。

本文(僅限微信訂閱號平台)留言點贊數最高的前3名讀者

(截至明天中午12點前)

請後台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用戶名+地址+手機號

我們將送出《直覺泵》給到三位

沒趕上的

只能點下方小程序自己掏腰包了:

「利維坦」(微信號liweitan2014

微博:利維坦行星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慧園路三號 的精彩文章:

柯南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這次沒有怪盜基德救場!

TAG:文慧園路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