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有效課堂教學的三個著眼點

有效課堂教學的三個著眼點

有效課堂教學的三個著眼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著眼於基礎

重視「雙基」是中國教育的特色和優點,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著眼於「雙基」更應有全新的視角和切人點。

有些人對基礎的理解過於狹窄,將基礎紮實僅僅理解為知識數量的堆積。其實,新課程從一開始就沒有淡化或忽視「雙基」,只不過是以一種全新的視野去審視「雙基」,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位。

那麼究竟什麼是基礎?在新課程背景下,不僅僅是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還應當包括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慾、積極的探索精神、堅持真理的態度以及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是新時期為學生全面打好基礎的基本內涵。還應當明確的是,基礎是多種要素的有機整合,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本素養,不單純是知識和技能。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生規劃能力、創業意識等也是基礎,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礎,儘管這些「基礎」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

如何打好基礎呢?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只重結論,忽視過程;另一種是只重過程,忽視結論。沒有過程的結果是沒有體驗、沒有深刻理解的結果;不追求結果的過程也是缺乏價值和意義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要著眼於「雙基」,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學會學習,並且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處理好「雙基」和「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辯證關係。實際上,新課程背景下的重視「雙基」比打好傳統意義上的「基礎」更為困難,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效課堂教學的三個著眼點

(二)著眼於當堂吸收

教學的成敗、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上課的成敗與質量的高低。備好課是為了上好課,而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等都是課堂教學的補充、促進與保證。在教學工作的諸多環節中,上課是中心的一環,抓住了課堂教學,就抓住了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旦教師在課堂上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好,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聽懂學會,做到當堂理解吸收,就必然要影響整個教學質量,而且此後其他環節都難以彌補,即使課後再去加班加點,搞「課內損失課外補」,也是捨本逐末、收效甚微。

因此,應堅決反對那種忽視課堂四十分鐘質量和效益,加重學生課後負擔的做法。教師應集中主要精力上好每一堂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求效益,力爭每一位學生能當堂消化,當堂理解。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負擔,不需要課後再通過各種練習題來掌握,能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使他們學得輕鬆,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也使教師減輕負擔,不需要課後花大量的個人時間在學生身上,而可以把一部分時間花在自我發展上。可以說,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有效課堂教學的三個著眼點

(三)著眼於中後等生

後進生,一種表現為成績差,一種表現為思想落後及行為習慣差。優生則相反。而介於優生和後進生之間的則為中等生。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要真正實施公平教育,就不能忽視這個群體的教育。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著眼於中等生和後進生進行教學呢?

第一,課堂里給予關注。優生得到關注或得到認可的機會是公認的,相比而言,中等生和後進生往往容易被忽視,許多老師採取「自生自滅」的教育方法,導致他們提高不快。如果老師心中能有這部分學生,哪怕是一個眼神,讓他們覺得老師眼裡有他們,他們會更自信,更自覺。

第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形成動手動腦習慣。要注意培養中等生和後進生自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讓他們體驗失敗與成功。鍛煉他們的意志,使他們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於面對困難,勇於戰勝困難,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的艱辛過程和喜悅成果。

第三,課堂教學中,給學習較困難的學生一定的機會做「老師的小助手」。這種方式可以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迫使他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中來。在課堂中可以設置一些環節讓他們參與,比如在數學課中讓他們幫老師板書一些定義,在英語課中協助老師表演節目……讓他們積极參与到課堂中來,提高他們在班級中的地位,改變他們在同學當中的形象,這無疑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逐步提高成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