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今日恭迎燃燈節暨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圓寂日!

今日恭迎燃燈節暨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圓寂日!

今日2018年12月2日(農曆十月二十五)燃燈節,燃燈節是為了紀念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逝世而舉行的活動。這天凡屬該教派的各大小寺廟、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內外的神壇上,家中的經堂里,點酥油燈,晝夜不滅。

燃燈節又稱「五公節」,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省、區藏族人民的宗教節日,每年藏曆十月二十五日舉行,為期一天。燃燈節是為了紀念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的殊勝節日。

人們將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稱為「第二佛陀」,並在藏傳佛教中被尊崇為大智文殊菩薩的示現化身。他自青少年起,廣拜高僧良師,博通佛教顯密義理;後又著書立說和講經傳法,構建顯密相融之佛學體系,確立中觀應成派之思想權威。可以說,宗喀巴大師的一生是追求佛教事業、實現宗教理想的人生。

求學生涯

宗喀巴大師出身於藏族信佛世家,年滿3歲時,正值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四世噶瑪巴活佛·若貝多傑(1340-1383)赴北京途經宗喀地方,他隨父母拜見噶瑪巴活佛,噶瑪巴授予宗喀巴近事戒,賜名貢噶寧布,並預言他將來會成為佛教主持者,配得上釋迦牟尼的好徒弟。同年,宗喀巴被高僧頓珠仁欽收為門徒,傳授佛教禮拜儀軌,包括誦讀文殊菩薩五字真言,賜予密宗名號,頓悅多傑。

宗喀巴年滿7歲時在夏瓊寺正式出家為僧,在頓珠仁欽座前受沙彌戒,取法名為洛桑札巴,接受寺院正規教育。宗喀巴在頓珠仁欽的教導下,學習進步很快。宗喀巴在夏瓊寺經過10年勤奮學習,在佛教顯密宗方面已打下堅實的基礎。16歲那年(1372年),他遵照頓珠仁欽上師的重託,前往西藏求學深造。

宗喀巴大師從17歲至36歲之間,在西藏廣拜藏傳佛教各派高僧名師,勤奮學習,嫻熟佛教顯密教理;同時,潛心修學密宗實踐和宗教儀軌,系統研習薩迦派的「道果法」、噶舉派的「大手印法」等各派密法,還專門研習噶當派的教法及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最後博通各派教義和實踐修行,遂建構自己的佛學思想體系。

1378年,宗喀巴收到母親的一封附有幾根白髮的信,長期埋藏在心靈深處的對於母親的思念,便油然而生,他再次產生回去探望母親的念頭。同時,他又感到這樣做,則意味著要離開擺在他面前的更重要的任務,在佛教學業上不免半途而廢。所以,他再次狠下心發誓永遠留在西藏,只好給母親寄去一張自畫的個人像。據民間傳說,母親收到兒子的自畫像後,畫像竟然喊出一聲「媽媽」,她也因這個奇蹟而得到莫大的安慰,不久安然去世。

著書立說

宗喀巴自30歲始著書立說,相繼撰寫《善說金鬘》、《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和《中觀廣釋》等傳世之作。構建顯密相融之佛學體系,確立中觀應成派之思想權威。特別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兩部巨著代表著宗喀巴大師的佛學思想體系。

後來問世的《宗喀巴全集》,共19函(帙),140餘部(篇),已有拉薩、哲蚌寺、扎什倫布寺、塔爾寺和德格等不同木刻版本流通。其中:佛教顯宗論著以《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中論廣釋》、《菩薩戒品釋》等為代表;佛教密宗論著以《密宗道次第廣論》《密續之王密集教授五次第明炬論》、《一切續部之王吉祥密集本續廣釋品義攝論》、《密集根本釋明燈》等為代表。

建寺立宗

第七繞迥土牛年,即明永樂七年(1409),宗喀巴大師得到西藏地方帕主第悉政權闡化王·札巴堅贊(1374-1440)的支持和資助,在拉薩大昭寺首次成功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祈願大法會,藏語稱「摩蘭欽莫」,法會自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當時參加的僧侶達萬人,觀光朝禮俗人達幾萬人。祈願大法會的成功舉辦,使宗喀巴在廣大僧俗信徒中贏得巨大聲譽,隨之他的宗教威望和社會地位迅速提升。

是年,宗喀巴大師又得到帕主第悉政權屬下的貴族仁青貝和仁青隆布父子的大力贊助,在拉薩以東偏北的卓日沃齊山腰創建甘丹尊勝洲道場,簡稱「甘丹寺」。之後,宗喀巴以甘丹寺為基地,整頓藏傳佛教秩序,改革藏傳佛教弊端,尤其倡導出家僧人嚴守佛教戒律。宗喀巴早在31歲時就以振興佛教戒律為己任,頭戴持律者所戴的黃色僧帽,以嚴守佛教戒律之標誌。他針對當時不少僧人輕視經教,不務理論的次第學習,以專修密法為終身目標的現象,提倡出家僧人遵循佛教顯密宗的修學次第,先研習顯宗教理,後修學密宗實踐。同時,宗喀巴要求出家僧人必須住寺過純粹宗教生活,嚴禁僧人娶妻生子,參與世俗社會。最終宗喀巴以噶當派教義為立宗之本,中觀應成派為本宗之思想觀見,並綜合各派學說之長,親自修行實踐為證驗,建立了新的佛學體系,遂形成格魯派,即善規派。

宗喀巴在構建寺院教育體制的過程中,不僅富有創見性地將五部大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且在寺院內建立了學科分類、高低分層的教育機制。根據五部大論的相互關係和內容深淺不同等特點,制定先學攝類學,認為攝類學或釋量論是開啟一切佛學知識之門的鑰匙;其次為般若學,認為般若學是佛學的基礎理論;之後為中觀學,認為中觀學是建立佛學觀點的理論基石;而後為俱舍論,認為俱舍論是領會小乘之因、道、果理論的權威經典;最後是戒律學,認為戒律學是了解和遵循佛教戒律學的歷史和規則,以及如何修持和授受佛教戒律的經典理論。

可以說,宗喀巴大師在融會貫通五部大論的基礎上建立的寺院教育體制,是一種系統掌握佛教三藏的頗具科學性的修學體系。這一教育體制後來在格魯派各大寺院中普遍推行,並且對藏傳佛教其他宗派的修學體系,亦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培養弟子

藏曆第七繞迥土豬年(1419)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師在駐錫地甘丹寺圓寂,享年63歲。宗喀巴圓寂後,造銀質靈塔,供於甘丹寺。

宗喀巴的嗣法弟子,如同滿天繁星,數不勝數,且人才輩出。其中,顯密兼通者以嘉曹傑·達瑪仁欽、克珠傑·格勒貝桑和朵丹·絳白嘉措為代表;顯宗精通者以絳央卻傑·扎西班丹、強欽卻傑·釋迦益西和根敦珠巴為代表;密宗成就者以傑尊·喜熱桑格為代表。他們在前後藏建造大型顯密宗寺院,建立法脈一統而多途傳承的祖寺群,為推動格魯派蓬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字 |《中國藏學》尕藏加

戊戌年(2018)燃燈節暨

宗喀巴大師圓寂日供燈法會共修

今日2018年12月2日(農曆十月二十五),是紀念宗喀巴大師的燃燈節。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戊戌年燃燈節供燈法會共修,祈願如來正法久住世間,持教大德長久住世;加持眾等恆時享用正法的妙樂,究竟證得無上菩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TAG: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