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明代的國家祭祀是什麼樣的?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明代的國家祭祀是什麼樣的?

原標題:「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明代的國家祭祀是什麼樣的?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程世鵬


在古代中國,祭祀是和戰爭一樣重要的頭等大事,是我們華夏禮典的一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何為「祭祀呢」?天神稱祀,地祇稱祭。但是,祭祀是要嚴格按照等級制度的,所以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來祭,諸侯大夫只能祭山川,而士庶則只能去祭己祖先和灶神。由於祭祀與國運息息相關,這一禮制就被延續保留了下來,明朝也不例外。


古代祭天的場景


在對前代的祭祀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明代的祭祀體系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明初五禮,祭祀活動列於「吉禮」,分大、中、小三個級別的祭祀。其中,大祀又包括:朝日、夕月、圜丘、方澤、宗廟、社稷、先農;中祀包括:風雲、雷雨、岳鎮、太歲、星辰、海瀆、山川、先師、旗纛、歷代帝王、司中、司命、司民、司祿、壽星;其他諸神的祭祀都是小祀。大祀皆是皇帝親自去祭拜,中祀和小祀則是派遣其他官員去致祭。每年大祀十三次,中祀二十五次,小祀有八次。


從大、中、小祭祀來看,明代國家規定的祭祀對象是十分駁雜的,包括自然、先師、祖先、歷代明王、英雄豪傑、大學問家、道德典範、有功於國家社稷或者地方社會者、個別民間信仰神、無家野鬼合成的群體。這些群體構成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天」。


古代祭祀雕刻


除了這些規範性的祭祀活動之外,明朝還會因為一些具體當時發生的事情,不定期的舉辦一些其他的祭祀活動,比如說天文異象或者自然災害等等。除此之外,明朝還會舉行一些齋醮法會,比如超度軍人,給皇室祝壽等等。可以看出,明朝的祭祀體系是一種觀念上的秩序框架,維護者民間信仰的穩定,但是在崇拜祭祀的界限已經逐漸模糊,以儒家為基礎,又融合了佛道觀念以及民間雜神,為民間活動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間。



古代祭祀禮器

參考資料:


張廷玉:明史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余繼登:典故紀聞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胡一舟 王雪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從「蘇常」到「湖廣」?明代經濟區位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湖廣熟,天下足」,明代經濟有哪些階段性特點?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