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傳奇《浣紗記》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後又被哪些劇種吸收?

明傳奇《浣紗記》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後又被哪些劇種吸收?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王雪慧

《浣紗記》,是明代梁辰魚創造的一部傳奇佳作,也是因為這部戲劇作品奠定了梁辰魚的地位,讓其躋身入中國曲藝大師的行列。《浣紗記》將歷史與愛情故事巧妙結合起來,突破了明代傳奇創作題材的局限性,對明代戲曲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梁辰魚

《浣紗記》原名《吳越春秋》,主要講述了吳越爭霸時期越國戰敗,越王勾踐在謀臣范蠡的政治謀划下最終戰勝吳國。在范蠡的謀略中最重要的一計就是美人計,他將越國浣紗美女西施進獻給吳王夫差,以此達到離間吳國君臣關係的目的,利用他們的矛盾分化吳國力量。而西施不是別人正是與范蠡兩廂情願的未婚妻,在國家興亡的面前,范蠡與西施做出重大的犧牲,舍小家保大家,最後二人的結局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泛舟而去。

《浣紗記》

從劇中主線安排中我們不難看出,這部劇不是歌頌愛情,而是在國家使命面前,個人感情是要讓位於國家大義的,國家興亡是凌駕於愛情之上的。《浣紗記》中作者塑造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極其鮮明,比如對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人物形象的塑造,一個是驕傲自大、昏庸殘暴的亡國君主,一個是忍辱負重、勵精圖治的賢明君主,吳越最後興衰的對比也表明作者是站在宏觀的歷史角度,透過自己的政治高度去解讀歷史,探尋了國家興衰敗亡的歷史規律。另外劇中對歷史人物忠佞的評判,比如他在劇中歌頌伍子胥、范蠡等忠臣謀士,批判伯嚭等奸佞之臣,這也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出作者通過戲劇作品向我們傳達的善惡觀和政治理想。

《浣紗記》中對於西施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跳脫出了傳統地「紅顏禍水」的觀念,將她塑造成為一個具有奉獻精神,舍小我保大家的愛國女性。在情感與國家的天秤上,國家重於個人,她默默堅守自己的使命,吳滅後隨范蠡而去。因此作者對范蠡與西施愛情線的敘寫,所講述的也並不是二人感情生活的種種,更多的是他們在個人感情與國家之間所作出的犧牲,凸顯了他們個人堅強的意志和超乎於常人的膽識。

劇照

《浣紗記》無疑是中國戲曲史上的一部傳世名作,不僅在內容上進行創新,而且還開創了崑山腔進行演唱的典型傳奇劇本。而今流傳的《西施》、《卧薪嘗膽》、《訪西施》、《吳越春秋》等各類型劇種作品均與《浣紗記》有一定的淵源。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胡一舟 王雪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勢有窮必變,物有孤為奇」竟陵派創始人之一的鐘惺有何作品傳世?
青花瓷僅僅是元代的嗎?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