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沒有飛機,沒有衛星,怎麼畫地圖?難題被此人破解

古人沒有飛機,沒有衛星,怎麼畫地圖?難題被此人破解

大家都知道,地圖是人類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否則分分鐘迷路。無論是探索世界,還是行軍打仗,沒有地圖肯定是不幸的,但古代人沒有飛機,也沒有衛星,怎麼測繪地圖呢?

傳說中炎帝為了測繪地圖,徒步走了幾十萬里;大禹為了治水,也派人靠走路測繪地圖。

大禹的徒弟測繪地圖是帶的工具叫做「準繩」和「規矩」,但基本上是對一些農田數據進行記錄,並沒有辦法全部的記錄一個地方全部的地形地貌。

漢代人想到一個辦法,用馬車進行測量,又叫「記里鼓車」,大概的原理是馬車後面有一個鼓,鼓是由木頭人敲的,輪子賺了若干圈之後就敲一下。這樣只要用馬車跑一圈,人們就不能知道城市間的距離,所以這個時期的地圖,大體上就是一些城市或者村莊,而沒有其他的地標。

西晉時期,一個叫裴秀的人出現了,這個人是個畫地圖的天才,如果晚生幾百年,或許能夠開啟不同的大航海時代。他提出了「製圖六體」,親自主持測繪修訂了《禹貢地域圖》,我國出現了最早的地圖集。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隆中對」里掛的那張地圖,真實的歷史上應該並不存在,因為即使是裴秀,也只是做了地圖集,而沒有畫出那樣優秀的地圖。

製圖六體包括「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

"分率",用以反映面積、長寬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准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係;

"道里",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

"高下",即相對高程;

"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

沈括、朱思本等有名的古代大家在世時都進行過地圖繪製,繼承了製圖六體。千年後的張居正、雍正等人進行土地測量,使用的也是這種方法。

直到西方發現地球是個球體,人們才發現如果進行更大面積的測繪,製圖六體可能就不那麼精確了。當然,現在我們有了北斗系統,就不用你考慮這麼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正的海瑞,是怎樣的人?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