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扶起戶外角色遊戲中的「弱勢幼兒」

扶起戶外角色遊戲中的「弱勢幼兒」

我園有一片小樹林,裡面分散投放了4種顏色的小木屋,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木屋作為「家」,在這裡開展創造性戶外角色遊戲。

我發現,中班孩子在戶外角色遊戲情境中並不滿足於和環境材料互動,而是越來越多地展現交往需求與行為。比如,你會聽到「寶寶,快回來吃飯!」「媽媽,我拿了一塊蕾絲,給你當裙子!」……但是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在戶外角色遊戲場景中,總會有一兩個「弱勢幼兒」,他們不會選擇自己的「家」,不會主動與夥伴互動,甚至不會有夥伴發現他們的遊戲行為。

在我觀察孩子們的第一次戶外角色遊戲時,小雨吸引了我。這個小女孩,一頭平頂短髮,性格相對內向,語言表達能力也比其他孩子弱一截。

在遊戲中,其他幼兒都能去材料歸放處選擇某種材料,拿回自己的「家」。但小雨只拿了掃把,原地掃了幾下,就不知道該幹什麼了。有個夥伴來取材料時碰了她一下,她抬眼看了一下。看到夥伴拿著木樁,她放下掃把,也去搬木樁……來來回回取材料的夥伴很多,沒有一個夥伴主動與小雨交流,只是偶爾能聽到她自言自語。整個遊戲時間,小雨一直在材料歸放範圍內無目的地活動,直到遊戲結束。

轉眼又到了第二次戶外角色遊戲。小雨和上次一樣,也隨著人流去了材料歸放處,當她再次出現換材料的行為時,我介入了。「小雨,這是什麼呀?」「杯子!」「來看看,夥伴拿著杯子在幹什麼?」我牽著她的手走出了材料歸放處,並追隨著前面拿杯子的孩子一起進入綠色小木屋。她開始跟著小夥伴一起倒水、捕蝴蝶、爬樹……直到遊戲結束。

這次,雖然小雨依舊不清楚自己的角色,沒有創造性遊戲行為,但通過介入,我幫助小雨擴大了遊戲範圍。從材料歸放處到小樹林,小雨從關注夥伴們選取的材料,到關注夥伴們的遊戲行為,而且增加了遊戲內容,也出現了與遊戲行為有關的語言。

但與此同時,我意識到要幫助小雨擺脫遊戲的弱勢地位,僅靠簡單介入幫一把是不夠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指出: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以及不斷適應生活的能力。所以第三次遊戲,我採取了更多的支持策略。

首先,支持孩子選擇「家」。在主題活動「中秋月兒圓」中,孩子們對「一家人吃團圓飯」有了初步認識,所以我們在玩戶外角色遊戲前開展了一次選擇活動「你選擇在小樹林的哪個家吃團圓飯?」小雨愉快地選擇了「黃黃家」(黃色小木屋)。黃黃家的7個夥伴分配了角色並簡單進行了相認。這樣的選擇尊重了每個孩子的活動經驗,也滿足了每個孩子的遊戲需求,保證了每個孩子都有家,避免弱勢的小雨被遺落。

其次,支持以強帶弱。孩子們決定把室內遊戲時製作的「月餅」帶入戶外角色遊戲。那「一個家可以領幾個月餅呢?」孩子們經過討論,初步制定了使用新材料的規則,即一個家裡有幾個人就領幾個月餅,可以派一到兩個人負責去材料歸放處領月餅。小雨雖然沒有發表想法,但夥伴們討論時,她聽得很認真,還點頭表示認同。

遊戲開始後,小雨跟著黃黃家的兩個夥伴去了材料區。家裡的A幼兒取出一支筆在紙上一畫,說:「我畫個圈,就是一個月餅。」畫好後,他對旁邊的夥伴說:「你們也來畫圈,誰畫的就是誰的(月餅)。」4名幼兒先後畫好,A對著背包回來的B說:「寶寶,你來畫,畫了有月餅吃。」A又對拿著掃把回來的C說:「媽媽,你也來畫。」等他們都畫好後,A數了數說:「6個圈,還有誰呢?」他們四處看了看,D說:「還有一個小雨。」很快,他們四處搜尋小雨,B在材料歸放處找到了小雨,牽著她的手回來,拿著筆對她說:「你也畫一個。」小雨看了看,也畫了個圈。B數了數:「7個,拿7個月餅。」說完她和A手拉手帶著紙去領了7個月餅回來,並喊起來:「來吃月餅啦!」「來吃團圓飯了!」小雨也被人牽著,一起遊戲。

在這次遊戲中,我支持孩子們自由討論,制定大部分孩子都能理解的遊戲規則,同時也啟發幼兒在遊戲情境中想辦法關注「家」中的每一位成員,帶領弱勢幼兒一起開展有目的、有情節的遊戲。

連續三次戶外角色遊戲結束後,小雨發生了變化。最明顯的是,她參與遊戲的熱情越來越高了。小雨的案例值得深思:首先,教師應當能夠準確地對遊戲環境中孩子們的能力水平進行判斷,快速識別出弱勢幼兒;其次,教師應儘快明確這些弱勢幼兒究竟弱在哪裡;再其次,教師應想方設法從弱勢幼兒的需要和水平出發,創設支持他們的物質和心理環境,從而一點點扶起他們。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中心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2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這個時代需要什麼樣的兒童文學
全國生態文明信息化教學成果遴選結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