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傳統戲曲應融入學前師範生教育

傳統戲曲應融入學前師範生教育

傳統戲曲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具有重要的綜合教育功能。2014年教育部頒布實施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都強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師範教育的重要性。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聯合出台了《關於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民族自豪感,必須加強戲曲普及教育。

然而,由於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戲曲普及教育師資匱乏,急需將傳統戲曲納入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增加傳統戲曲知識認知,讓學前師範生感受傳統戲曲的精髓和文化內涵,儲備更多傳統音樂文化內容,提升學前師範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和教育能力,理解傳統戲曲傳承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以培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履行民族文化傳承和幼兒園優秀傳統文化啟蒙教育的責任。

分析培養需求,明確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目標

幼兒教育是奠基性教育,童年生活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幼兒教師的教育素養和教育能力直接關係著幼兒的童年幸福和終身發展。學前師範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提升幼兒教師傳統文化素養,應首先從學前師範生的教育教學抓起。

幼兒教師的職業標準為學前師範生人才培養提出了要求:全面激發學前師範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培養學前師範生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跨學科的綜合化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前師範生的職業適應能力,以滿足學前師範生的未來職業需求。因此,學前師範生人才培養需要審時度勢,調整課程設置,建立全新的聲樂教學體系,明確聲樂教學目標,凸顯人才培養的師範性。

音樂專業的聲樂教學專業性強,分為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突出表演性,培養的是專業演員。學前師範生的聲樂教學目的旨在提升師範生的藝術素養和藝術教育能力,圍繞聲樂基礎教學,才能有利於學生學習聲樂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聲樂理論的教學方法,了解聲樂文獻常識,使學生能夠做到相對準確范唱、教唱以及聲樂賞析講解。

遺憾的是,目前很多學前師範生的聲樂教學仍在效仿專業音樂院校教學模式,教學目標定位不清,嚴重不符合學前師範生的聲樂教學要求。學前師範生將來主要從事幼兒園教育工作,需要綜合掌握聲樂演唱的技能和理論,而不僅僅是美聲唱法或民族唱法,應該以適應幼兒教育的綜合音樂教學要求達成「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情感體驗為基礎」的幼兒音樂教育目的。

遴選經典曲目,豐富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內容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然而,在整個中國的聲樂界卻存在著「美聲獨霸天下」的聲樂文化現象,無論聲樂教師還是學生對美聲唱法都有明顯的審美崇尚,從演唱方法到聲樂作品,西歐聲樂文化佔據著聲樂教學的絕對主導地位,導致了聲樂教學的單一性,嚴重違背了聲樂藝術發展規律,更不符合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的多元化、基礎化要求。

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內容的單一性使得學生嚴重「營養不良」,難以擔負幼兒基礎音樂教育的重任,這要求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必須進行創新性變革,從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從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傳統戲曲中吸精納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甄選優秀傳統戲曲曲目,豐富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內容,維護聲樂文化的多樣性,以滿足學前師範生培養需求。

中國傳統戲曲歷史悠久,是一種獨特的戲劇藝術,其風格多樣堪稱世界之最。傳統戲曲凝結著某一地域的民風習俗與文化烙印,除京劇外,還有300多種地方戲曲,如越劇、評劇、錫劇、豫劇、黃梅戲等;每一劇種又包含多種唱腔流派和經典劇目,如京劇《龍鳳呈祥》、越劇《紅樓夢》、評劇《花為媒》、錫劇《珍珠塔》、豫劇《花木蘭》、黃梅戲《天仙配》等。甄選各個劇種中的代表性曲目融入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可以大大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和了解不同劇種的演唱風格和特點,感受多元化的戲曲文化和各地風土人情,理解並體驗傳統戲曲的藝術魅力和祖國傳統藝術寶庫的博大精深,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情感認同和文化自信。

繼承戲曲藝術,提高學前師範生聲樂素養

傳統戲曲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其中的「唱」和「念」是戲曲的聲樂部分,需要秉持「字正腔圓、聲情並茂」的表演手法。「演、唱」並重的傳統戲曲強調對「韻律」和「意境」的表現,注重抑揚(感情)、頓挫(語氣、節奏)、吞吐(韻味)、收放(氣氛)、濃淡(意境)、勁頭(風格)等演唱技法,要求說清字頭,唱正字腹(韻母),收好字尾(歸韻),並在行腔的過程中運用多種細膩的演唱技巧對唱腔進行潤飾,以使唱腔別具光彩和韻味,達到「腔隨字走、字領腔行」的效果,完美體現韻律美與聲音美。由於演唱形式、演唱技巧的多種多樣,形成了各劇種的風格,發展了有特色的演唱流派。

將傳統戲曲豐富的聲腔曲調演唱形式和多樣的聲樂藝術風格引入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積極引導學生接觸多種音樂風格,了解不同的聲樂狀態,讓學生在更加廣闊的視野中了解並掌握傳統戲曲不同角色、不同流派的演唱風格、演唱特點、演唱技巧,可以豐富學生的演唱風格,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提升學生的聲樂素養和教育能力。

在唱腔藝術方面,民族聲樂唱法和美聲唱法本身已經具有一套相對系統的發聲、練聲方法,作為未來從事基礎音樂教育的學前師範生不僅要學習西方美聲唱法的發聲技巧與規律,更需要學習傳統戲曲的咬字發音、吐字行腔、風格韻味等聲腔藝術,以紮根於傳統民族藝術土壤,深入汲取傳統戲曲營養,使其成為基礎聲樂藝術教育的立足之本。

傳統戲曲藝術中的「四功」(唱、做、念、打),「五法」(手、眼、身、發、步),是培養戲曲演員最基本的要素。戲曲演員苦練基本功和追求精益求精的戲曲精神為學前師範生人才培養樹立了典範,在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中應大力傳承和弘揚戲曲精神,以滿足學前師範生「一專多能」的綜合性、基礎性職業要求。

中國傳統戲曲是紮根於豐厚傳統文化土壤的綜合性藝術,是中華民族藝術寶藏,是民族精神財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傳統戲曲豐富多彩,藝術特色多元,集音樂、表演、歌舞、文學、念白、舞台等多種藝術元素於一體,具有多元教育功能,有利於當前師範生形成多維度的審美判斷能力,有利於學生積累豐富的歷史知識、文化知識,有利於傳統戲曲文化的保護、普及與傳承。

將傳統戲曲融入學前師範生聲樂教學,無論對於學前師範生的個體成長、群體塑造與幼兒的發展,還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教育,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作者系南通大學教授)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7SJB1212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2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在遊戲中給幼兒音樂啟蒙
家園校捆綁 為科學銜接搭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