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航母與F-35B,日本又要「大建」了嗎?

航母與F-35B,日本又要「大建」了嗎?

原標題:航母與F-35B,日本又要「大建」了嗎?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多炮塔艦隊」上的幾篇相關文章刪改而來。


最近一周,「航空母艦」無疑是世界各國海上力量中的一個高頻關鍵詞:先是11月25日,新華社官方微信公眾號透露我國第三艘航母已經在建;緊接著,11月26日、28日,日本媒體披露今年年底新版《防衛計劃大綱》中將寫入增購約100架F-35戰鬥機(含20架F-35B型)、新建「多功能母艦」、改造「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為F-35B載艦等內容;然後又是11月29日,在記者會上在被問及中國在建第三艘航母「更多細節」時,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表示「中國將通盤考慮航母的建設發展問題」。

《空母伊吹》的劇情終於要開始了嗎?!


中日兩國在航母問題上如此「互動」,其中有太多細節可以討論。幾個月前「多炮塔艦隊」發過一組淺析日韓航母建造能力的文章,其中就提到了日本變換名目建造航母和F-35B帶來新一輪輕型航母熱潮的可能性,同時提到,長遠來看,受限於勞動力不足等因素,日本未來的航母發展之路很難重現當年的「大建」景象。今天就來聊聊此事。


JMU的重大利好

別的先不說,這對日本造船業(尤其是承建過「出雲」級的JMU)絕對是重大利好消息啊!造一條「出雲」級就要將近1200億日元,改造2條+新造2條F-35B載艦,怎麼也得3000億日元起步吧?雖說裡面相當一部分都是設備和原材料採購費用,但即便只賺個加工費那也是肉啊!


JMU(日本海事聯合)由JFE(日本鋼鐵工程)的造船業務子公司「Universal造船」與日本老牌造船企業IHI(石川島播磨重工)於2012年合併而成,在日本各地有多家船廠,造船產能超過300萬總噸/年,是日本排名第二的造船企業集團(排名第一的今治造船目前尚無軍用艦艇建造實績),在全世界也能排得進前十。JMU旗下的橫濱磯子造船廠,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重要的艦艇總裝廠之一。2018年7月30日,排水量上萬噸的宙斯盾驅逐艦「摩耶」號從這裡出塢;更早些時候,2艘「日向」級2艘「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先後在此建成。

JMU橫濱磯子造船廠衛星照片

JMU橫濱磯子造船廠廠區布置簡圖


其廠區布置簡圖中:「內業工場(內業工場)」是分段加工車間,在此建造艦船的分段和總段;「建造ドック」是將艦船分段和總段總組成型的船塢,長約330米、寬約50米;4條「突堤」是舾裝碼頭區域,艦船出塢後由拖輪拖到此處進行碼頭舾裝作業;「修理工場(修理工場)」旁邊的「修理ドック」是用於修理船舶的船塢,長約425米、寬約60米。在這些主要建築之間則是寬闊的道路和堆場。從衛星照片和布置簡圖中可以看到,其廠區由填海造陸而來,布置得方正規整,十分有利於大規模連續高效生產。


從2艘「日向」級和2艘「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的建造過程來看,JMU橫濱磯子造船廠的表現也確實稱得上高效:


「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首艦「日向」號於2006年5月11日實現首個分段入塢(俗稱「開始鋪設龍骨」),2007年8月23日出塢、開始碼頭舾裝,塢內工期僅15個月出頭;該艦於2009年3月18日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從首個分段入塢到交付僅34個月。二號艦「伊勢」號於2008年5月30日實現首個分段入塢,2009年8月21日出塢、開始碼頭舾裝,塢內工期進一步壓縮至不到15個月;該艦於2011年3月16日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從首個分段入塢到交付不到34個月。


「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相比於滿載排水量1.9萬噸的「日向」級,「出雲」級的滿載排水量擴大到2.7萬噸,其工期也略有延長。首艦「出雲」號於2012年1月27日實現首個分段入塢,2013年8月6日出塢、開始碼頭舾裝,塢內工期約18個月;該艦於2015年3月25日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從首個分段入塢到交付近38個月。二號艦「加賀」號於2013年10月7日實現首個分段入塢,2015年8月27日出塢、開始碼頭舾裝,塢內工期約22個月;該艦於2017年3月22日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從首個分段入塢到交付約41個月。

「日向」級和「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其尺寸均較小(「日向」級長197米、寬33米,「出雲」級長248米、寬38米),放進JMU橫濱磯子造船廠長約330米、寬約50米的建造船塢里顯得綽綽有餘。即使要建造類似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或者中國「遼寧」號這種尺寸的中型航空母艦,JMU橫濱磯子造船廠也不存在硬體上的障礙。當然,如果要建造超級航空母艦,JMU橫濱磯子造船廠的這座建造船塢就很局促了,需要佔用長約425米、寬約60米的修理船塢。


對日本而言,建造航母不存在任何技術上的障礙,財政上也完全負擔得起,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其國內政治。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大力要求僕從國提升防務開支、分擔美國壓力的外部背景下(原文為了避嫌,楊愛紅當時沒寫日本西面鄰國的壓力233),日本國內保守勢力的「大建」野心也勢必膨脹,很有可能促使東京當局決定建造能夠搭載F-35B戰鬥機的航空母艦,當然玩弄文字遊戲、弄出「航空支援驅逐艦」之類奇怪名號也是少不了的。(這是楊愛紅幾個月前寫這篇文章時的猜測,現在日本媒體給出的名號是「多功能母艦」。)屆時,JMU橫濱磯子造船廠就又能忙活幾年了。

環太平洋軍演期間的「日向」號,擺拍的時候把美國海軍的超級航母擋在身後,竟也有了幾分「正規空母」的架勢。

——美軍航母:你戧戲!


——日向:你管得了我,還管得了PLAN愛打誰嗎?


F-35B:新時代的「鷂」


歷史上,劃時代的「鷂」式系列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出現,讓一些二三流海軍擁有了可在較小飛行甲板上起降的固定翼艦載機,催生了英國「無敵」級、義大利「加里波第」號、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以及泰國「差克里·納呂貝特」號)等輕型航空母艦,還讓美國海軍的兩棲攻擊艦和印度等國的二手「老破小」航母獲得了全新的戰鬥力。隨著F-35B的生產步入正軌,新一輪的輕型航空母艦建造和購買浪潮也很可能浮出水面。


目前,F-35B共有3個買家:美國海軍陸戰隊(以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作為載機艦),英國海軍(以「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作為載機艦),義大利海軍(以「加富爾」號輕型航空母艦作為載機艦)。除了這3家已經確定的用戶,日本海上自衛隊、韓國海軍、澳大利亞海軍都是經常被熱議的可能買家。除了剛剛被曝光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澳大利亞海軍對F-35B載艦的需求是最接近於實現的。


「巧合」的是,日本、澳大利亞都是亞太國家,也都是美國的重要僕從國(說好聽點是「盟國」),其海上武裝力量也都已經擁有直通式飛行甲板載機艦。其中澳大利亞造船業雖不如日韓發達,但其與西班牙合作建造的「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起降固定翼戰鬥機、設有滑躍式艏部飛行甲板,不用費力改裝就可運作F-35B。——未來的亞太地區,將很可能是搭載F-35B的兩棲攻擊艦或輕型航空母艦極為密集的區域。

澳大利亞海軍「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其上翹的滑躍式艏部飛行甲板十分顯眼。該型艦由西班牙的Navantia集團與澳大利亞本土的BAE集團合作設計建造。


相比於缺乏系統配套和整合能力、從鋼材到設備都需要「東拼西湊」、設計也得仰賴國外團隊的印度「國產」航空母艦工程,日韓等國雖然也需要向歐美國家進口部分艦上設備,但這種依賴並不是單方面的,歐美國家與日韓的國防工業互補性很強,日韓兩國自身的工業體系也能保證相當一部分艦上設備的供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韓造船業具備不俗的系統整合和自主設計能力,可以很好地貫徹「以我為主」的整合設計思路。這也就保證了其能夠快速高效完成航母設計建造,並控制好時間節點,不至於像某些國家那樣反覆跳票。


再過若干年,待到F-35戰鬥機家族越來越常見、乃至「飛入尋常百姓家」後,擁有F-35使用經驗與發達造船業的日韓等國,完全可能像「鷂」式時代的西班牙那樣,向試圖更新老舊艦隊、打造現代化海軍而自身又缺乏造艦能力的某些國家推銷其兩棲攻擊艦或輕型航空母艦。


日本航母建造能力的軟肋


在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總裝廠中,JMU橫濱磯子造船廠的地位談不上特別突出。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井造船等旗下的造船廠,承包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大部分驅逐艦、潛艇、登陸艦、補給艦等艦艇。在日本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的支持下,只要投入充足的經費,這些企業完全可以在幾年之內打造一支擁有兩到三個中型航空母艦編隊的強大海軍。除了核潛艇、航空母艦和艦載機,日本海上自衛隊並不需要額外採購太多東西就能實現這個目標(如果不考慮海上自衛隊人員短缺的話)。


——但也到此為止了。日本海上自衛隊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在短時間內「大建」更多空母、重現舊日本帝國海軍機動部隊的「輝煌」,除了面臨政治阻力和財政壓力,還受到其建造能力軟肋的限制。這一軟肋就是勞動力。根據日本造船工業協會的調查統計,目前,其會員單位造船部門的技術人員與勞務工人總數僅4萬人左右(少於上海幾家造船廠員工人數之和)。憑藉精細管理和大量應用自動化技術,日本造船業仍能維持一定產能;但軍用艦艇建造的複雜度和對人工的依賴度遠高於結構較為平直簡單的民用貨運船舶,正規航空母艦更是以工程量巨大著稱,其對勞動力的吞噬效應相當驚人。一旦開始「大建」,日本造船業將瞬間陷入勞動力短缺的窘境中。


為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日本政府於2018年6月宣布,計劃在勞動力短缺最為嚴重的5個行業(造船業、農業、社會護理業、建築業和酒店業)設立新的「指定技能」勞工簽證類別,在2025年之前引進50萬外籍勞工。其相關立法將於近期提交日本國會,預計最早可能於2019年4月開始實施。目前,外籍勞工赴日在大型船廠從事電焊工等技術工種的薪酬平均約900日元/小時,加上加班工資,年收入能達到300萬日元左右(約合20萬人民幣),並且還包食宿。這樣的薪酬待遇在日本屬於相當低的水平,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他國工人而言仍具有較高吸引力,相當於在中國收入的2倍左右。中國也是日本外籍勞工最主要的來源國:目前在日的外籍勞工超過100萬人,其中約3成來自於中國。日本造船業從中國「挖人」由來已久,也培養了一些具有較高水平的技術工人。中國企業進軍液化天然氣船等高端船型的過程中,從日本「挖回來」的技術工人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無論怎麼引進外籍勞工,日本本國技術工人隊伍的萎縮終究是無法避免的。近幾年,川崎重工等老牌造船企業相繼宣布,其民用貨運船舶建造業務將全部轉移至海外投資設立的新工廠(如中日合資的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和大連中遠海運川崎),其本土造船廠今後將全力以赴承接海上自衛隊更新艦艇的訂單。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其勞動力短缺和成本壓力。長遠來看,日本也終將重蹈美國、英國等國造船業萎縮成造艦業的覆轍,其軍用艦艇建造成本也將被推高到新的高度。屆時,日本即使還有航母建造能力,也將僅能維持有限產能。

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上世紀末日本在華投資設立的第一家大型現代化造船廠


客觀地講,F-35B及其載艦的擴散,勢必對中國海空軍構成不小的壓力。面對這股黑潮,我們除了繼續深化新時代軍事改革、加緊推進海空軍裝備現代化、問一問「我們的兩棲攻擊艦在哪裡?海絲帶在哪裡?」,還應當進一步推動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升級和體系改革,在全球競爭中戰勝對手、奪取更大市場份額,同時 增強國內造船業對人才的吸引力、減少其外流,促使競爭對手的造船業加速萎縮,從而大幅抬高其造艦成本、從根本上扼殺其造艦競賽潛力。


國際軍事


打開觀察者網APP,閱讀體驗更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除了引渡第一案,國家監委今年還有一項「首創」成效頗大
原泉:特朗普和普京不見面了,讓烏克蘭也失去了一次機會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