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座已然消逝的村落——梅花村

一座已然消逝的村落——梅花村

原標題:一座已然消逝的村落——梅花村




小島故事JM第二十篇文章


位於南澳島深澳鎮總兵府西南二厝仔的山坡上,屹立著幾塊清朝官員遺留下來的摩崖石刻,其中有一塊上面篆刻著「梅花村」三個大字,這塊石刻上的每個字高40厘米,款字10厘米。據當地人介紹,這裡就是當年盛極一時的「梅花村落」遺址。


那個曾經被譽為世外桃源的「梅花村」,到底經歷過哪些歲月的洗禮,為什麼今天會變成一個荒涼的無人之地?要想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就要從一個名叫陳林每的南澳總兵說起。乾隆十年(1745年),陳林每受朝廷派遣,接任南澳總兵一職,於是他便領著一大家子人來到這裡。

他任南澳總兵期間,母親因為年老病逝,之後陳林每就在總兵府南側近3公里的山坡上,找了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以便來埋葬他母親的屍體,同時還找來僧尼每日為其誦經超度。根據古代喪禮規則,陳林每還需為母親戴孝三年,且守孝期間不得離任當前官職。


三年期滿後,陳林每又派人在距墳地百米處,動工修建了一座一廳一房二伸手的大宅,賜給一個改姓陳的家奴,以此來守護他母親的墳地,而住在這裡的人,大部分都以耕田為生。同時為了表達對母親的崇敬與思念之情,陳林每在墳地附近的石頭上刻下「瞻屺(qǐ)」二字。



(梅花村遺址)


恰逢陳林每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被派往其他地方出任總兵,而來接手南澳總兵一職的是名叫倪鴻範的福建人。同年,貴州萬山人陳廷枚,也被調往南澳當任海防軍民同知,以便輔助新任南澳總兵倪鴻範的工作。

在進行交接儀式的過程中,新任南澳總兵倪鴻範,偶然發現總兵府內,某些角落還留有舉行喪禮用的白布,心裡不由得感到一絲奇怪。於是便在交接儀式過後,詢問陳林每緣由才知道,這些白布是祭奠他母親後,沒有清理乾淨而留下來的。


得知事情原委後,倪鴻範請求上山祭拜陳林每的母親,但由於他自己將被派往別處任職而不能同往,於是便派手下的官兵與倪鴻範一同前去,此去祭拜的還有我們前面講到的南澳海防軍民同知陳廷枚。


倪鴻範與陳廷枚這兩人,平日里都喜歡舞文弄墨,來到這山坡上見此地環境優美,花香鳥語,古梅成林,泉潺不息,百姓安居樂業,猶如世外桃源一般。於是他們在祭拜完陳林每的母親後,兩人便在距墳地2米處的巨石上,各自留下了一首古詩,分別為:


新構數櫞列帳窩,亭亭石扇墨揮摩。


泉潺不息歡人意,莫羨名山僧剎多。

庚午初春溫陵倪鴻範題並書


山勢嵯峨石徑斜,顛嵐翠繞自繁華。


憑臨流水情無限,結伴閑行逸興賒。


庚午初春萬山陳廷枚題並書

臨走之時,手下人告知倪鴻範,此村落還沒有命名。接著倪鴻範用目光掃視了周圍一下,臉上不由得浮現出一絲笑容,隨即提筆在一塊石頭上寫下「梅花村」三個大字,然後哈哈大笑而去,這就是「梅花村」之名的由來。



(梅花村摩崖石刻遺址)


雖然「梅花村」當年盛極一時,且常有當地官員來此踏青,但是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到民國時期「梅花村」僅存三戶人家,直到最後一戶人家陳青(最早守墓陳姓家奴之孫)移居廈門,這裡也變成了無人居住的村落。


當我們再踏近這片地段時,周圍都是刺荊、野藤橫生,掩蓋了進入石刻的道路,顯然已經看不到「梅花村」當年的原貌,這經歷了兩百多年的「梅花村落」,從此就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這未免不禁讓人感到一絲惋惜。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小島故事JM】作者版權所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感謝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島故事 的精彩文章:

能力與選擇哪個更重要,他的經歷可以告訴你

TAG:小島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