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少有的女性兩彈科學家:三百個郵包資料寄回國,去世前捐獻所有

少有的女性兩彈科學家:三百個郵包資料寄回國,去世前捐獻所有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它們被合稱為「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國家給予了部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共有23位授勛者,比如說耳聞能詳的錢學森、鄧稼先等等,毫無例外他們都是男性,是當時的時代歧視女性么!?顯然不是,當時從事兩彈一星研究的科學家大都誕生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而那個年代社會風氣倡導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正因此,無數女性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更加無緣從事這樣高精尖的工作——

當然,凡事總有例外,今天介紹的便是其中少有的女性兩彈科學家:王承書

1912年6月26日,王承書出生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之家,雖然父親在日本留過學,比當時的大多數人更為開明,但父親依然希望女兒的未來是相夫教子,排行第二的她就是按照傳統的詩、書、禮、易的次序取名為「王承書」的!

和眾多的科學家一樣,王承書也是一代學霸,1930年18歲的王承書被保送到燕京大學,王承書從小就喜歡數學,而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自然科學就是物理學,她毅然選擇了物理系,正如社會現實反映的那樣,當時幾乎沒有女子就讀物理系,在該班13個入學新生中,她是唯一的女性,同時也是上、下兩個年級中唯一的女生!!!

在燕京大學,王承書也完成了絕大部分女孩認為的最重要的事——結婚,和導師、物理學家張文裕結合在了一起,讀研究生,留校任教······對物理學理解愈深刻,她愈覺察到自己的貧乏,她希望前往當時的物理學中心美國深造。開明的丈夫張文裕也尊重並支持她的決定,1941年,王承書到密歇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國際物理學權威烏倫貝克教授:

在美國大的舞台以及精密儀器的幫助下,王承書綻放了更多的光與熱,她與導師共同提出了一個震動學界的觀點,即以兩人名字命名的「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後來更是第一個發現求解玻爾茲曼方程的本徵值理論,提出「WCV」方程,再後來丈夫張文裕也被邀請到了美國······可以說王承書的事業、家庭幾乎都在了美國~~~

然而1949年當得知新中國成立時,王承書夫婦當即決定回國,只是美國已經下令壓制這個新生的雄獅:凡是在美國從事理工、農學、醫學的中國科學家都不允許出境!王承書夫婦一次又一次提出申請,然而又被一次又一次駁回,不過王承書夫婦也沒有坐以待斃,將自己專業的書刊和資料一份份寄回祖國,待到1956年她回到祖國時,累計寄來了300多個郵包,填補了新中國大量的空白!

回憶道這件事時,她只說,自己想回來,回中國做貢獻。尤其簡單的一句話,但她做的事詮釋了一切~~~

王承書在原子彈研製中從事的是鈾同位素分離工作,與她在國際上獲得認可的領域沒有多少聯繫,但卻與原子彈爆炸息息相關,這意味著她將拋棄所有;而為了保密,她則從國內、國際的物理學術殿堂銷聲匿跡,再沒在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論文,連給學生的著作審校也不願署名。。。

鄧小平曾來到504廠視察工作進度,在清一色的男性科學家中看到了王承書,「我記得你!但自從群英會後就見不到你了,連張文裕都不知道你在哪裡,原來你在這兒啊……

——這也意味著孩子將見不到母親,而此時丈夫也在帶領團隊在莫斯科進行核研究,她曾愧疚地說道,對國家的承諾我都能兌現,唯獨對孩子的沒有······

1994年6月18日,王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臨走前,她還留下了一份遺書:

2)遺體不必火化,捐贈給醫學研究或教學單位,希望充分利用可用的部分;

4)存款、國庫券及現金等,除留8000元給未婚的大姐王承詩補貼生活費用外,零存整取的作為最後一次黨費,其餘全捐給「希望工程」······

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這就是偉大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撿唯一鎏金銅蠶,借50元路費捐贈拒外國八千收購:不能賣到外國
忽必烈製作鎮國神器,被道士用作腌鹹菜,馬可波羅:價值四座大城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