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來剔紅這麼牛!

原來剔紅這麼牛!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說起剔紅的字眼,你是否很自然的就會想起某寶上幾十元幾百元隨處可見的商品?

比如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其實,我要告訴你的是,這些貨品真真是不堪入眼啊,和真正的傳統剔紅工藝差的可不止十萬八千里。剔紅之類的雕漆工藝其實是一個特別牛的工藝,我干說特別牛,你肯定不信,今天我就來說說它怎麼個牛法!

雕漆工藝始於唐,興於宋元。特別是元末時期,嘉興西塘地區出現了如張成楊茂張敏德等一批著名的漆匠,「張成造」、「楊茂造」名揚天下,其後世模仿者也是數不勝數。而明初,永樂帝任用張成後人張德剛以「果園廠」的名義為宮廷製造御用漆器,使得永樂、宣德時期的雕漆完全繼承了嘉興派「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的雕漆風格,永樂雕漆更是被乾隆視為典範。但自嘉靖開始,其雕漆的刀法開始不再藏鋒,紋飾變得稜角分明。

元末/明初 剔紅花卉紋大盤

44.5 公分,17 1/2 英寸

2017年蘇富比拍賣1,568,750 英鎊成交


元「楊茂造」剔紅花卉紋尊

高9.4cm,徑12.8cm

故宮博物院藏


元剔紅賞花圖圓盒

「張敏德造」刻名款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漆器工藝專著黃成髹飾錄》上說:「剔紅,即雕紅漆也。髹層之厚薄,硃色之明暗,雕鏤之精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錦硃色,雕法古拙可賞,復有陷地黃錦者。」主要有剔紅剔犀剔彩等種類。雕漆製造工序十分繁複、費工費時,對漆匠的技術水平要求特別高。簡單來講,就是在制好的器胎上,一層一層上大漆,因為有了厚度,才能雕刻越為複雜的圖案紋飾。少則十幾層,多則一百多層。每一次上漆都必須等到前一次上的漆干透後才能上,之後再經過打磨拋光,方能完成。算下來,一件雕漆的完成大概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你說是不是很牛?!

剔紅山水人物葵花式盤

明永樂

高4.5cm,口徑33cm

故宮博物院藏

之後還出現的一種「堆紅」工藝,其實就是對剔紅的模仿,黃成髹飾錄》稱之為「假雕紅」。因為它的雕刻方法是堆灰漆來雕刻紋飾,然後上朱漆,有點投機取巧。堆紅只是與剔紅看起來貌似而已,實質相差甚遠。至於我前頭提到的某寶剔紅商品,你就知道相比起來有多麼不忍直視了。


明宣德剔紅山水人物幾

長50.5厘米、寬30厘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明宣德剔紅孔雀牡丹紋幾

「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戧金款

通高84cm,面徑43cm,足徑57cm

故宮博物院藏


明嘉靖剔紅雙龍紋聖壽萬年盤

高4.2cm,最寬徑25.9cm

故宮博物院藏

剔紅龍鳳盒

「大明萬曆壬辰年制」款

長25.9,寬16.2,高8.7厘米

東京國立博物院

另外,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在剔紅的底層會看見黑線的痕迹,是不是好奇為什麼會有這些黑線呢?王世襄先生再《髹飾錄解說》曾解釋說,這條黑線其實是一層黑漆,是工匠雕刻的參考線。當工匠雕刻的時候看見黑線了,這就提醒工匠,已經接近漆層底層啦,不能再往下刻了,不然就把器胎露出來了。同時,也方便工匠雕刻花紋的時候做到深淺一致。同樣,我們再個別剔紅上看見的黃漆地也具有同樣的參考作用。

「張成造」剔紅雙綬牡丹紋圓盤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張成造」剔紅梔子花紋圓盤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黃漆地

元末/明初 剔紅花卉紋大盤局部

元代到明初的剔紅還有一個特點是,山水人物題材都有錦地裝飾,而元代的花卉題材則沒有,明初花卉上偶爾會出現錦地裝飾。並且天、地、水分別用不同形狀的錦紋來裝飾,我們稱為天錦地錦水錦。按照甘納爾先生的觀點,明早期錦地裝飾,其水錦一般是連續的波浪線,地面用菱形錦地來裝飾,格柵總是用於分隔地面與水面。明早期錦地裝飾的搭配相當講究,而到了明代中後期雕漆作品中,天、地、水的錦紋搭配一改之前的固定形式,搭配顯得隨意單一。

天錦、地錦


元剔紅賞花圖圓盒局部

分格地面和水面的柵欄


元剔紅賞花圖圓盒局部

分格地面和水面的柵欄

明永樂剔紅山水人物葵花式盤局部

天空和水面分界處

明永樂剔紅山水人物葵花式盤局部


明宣德剔紅山水人物幾局部

以上所述關於剔紅工藝的小知識,還僅僅只是皮毛而已,值得說道的地方還有很多。工匠在製作漆器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遠不止說的那麼簡單,百廢得一器太正常不過了。最後,文中說的不準確的地方,還望指點。

往期文章

點擊可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髹飾錄》,國人失而復得的珍貴財富
永樂帝與「果園廠」不得不說的故事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