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眼區分秦俑和漢俑,方法拿走不謝!

一眼區分秦俑和漢俑,方法拿走不謝!

「漢承秦制」自然也包括藝術品的製作在內,有人認為,漢俑的陶塑藝術直接受到秦俑藝術的影響。秦俑和漢俑雖然在取材於現實適度誇張和繪塑結合的製作方式上有諸多相同之處,然而由於時代背景的差異,漢俑在承接秦俑的塑造手法上另有側重和發展。多種因素導致了秦漢俑各自鮮明的藝術特色,那麼怎樣才能一眼就識別出秦漢俑的差別呢?

秦 立射武士俑 陶質 高187cm 秦始皇陵東側一號兵馬俑坑出土

本圖攝影:羅忠民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全集秦漢雕塑篇

由「漢承秦制」作為一個切入點,似乎已經成為研究秦漢藝術的永恆規律,漢俑和秦俑在藝術上的異同同樣成為一個無法繞過的學術話題。直觀來看,秦俑和漢俑首先在體量上顯現出了巨大差距。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實際身高基本在170cm至181.5cm之間,而漢兵馬俑的實際高度一般在50cm至60cm左右。

西漢中期 兵馬俑 灰陶 高者54cm 低者25cm

1984年冬發現於徐州市郊獅子山鄉獅子山村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全集秦漢雕塑篇

楊武站說:「漢俑跟秦俑最大的區別就是漢俑體量較小。體量小的話首先在用工和用料上的成本就會減小。另外,漢代的俑基本都是用模子將身子和四肢做好,到細節部分再進行繪畫,這樣的製作過程,相比秦俑一個個進行塑造,會稍微快一些。」

漢俑體量較小是源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漢初提倡節儉,對於陪葬的俑相比秦代自然會縮小比例,根據目前出土的漢俑實物來看,漢俑的普遍體量基本是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

咸陽楊家灣漢長陵陪葬墓 漢兵馬俑

現藏咸陽博物館

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漢俑實物在人物神態上,似乎都與秦俑有著微妙區別。以兵馬俑為例,秦兵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由於每個陶俑的裝束和神態都不一樣,所以秦兵馬俑素來有「千人千面」之稱。基於此,有人將秦俑的審美特性定義為寫實,將漢俑的審美特性定義為寫意。

西漢 塑衣式彩繪男侍俑 現藏漢陽陵博物館

攝影:動脈影 圖片來源:網路

楊武站認為:「秦俑和漢俑都是寫實。只是秦俑更側重於『塑』,而漢俑更注重『繪』,從根本上來說,無論是哪個朝代的俑,都無法脫離當時的現實。包括俑的色彩搭配、服飾特點,都來源於現實生活。俑的風格不可能是憑空想像的,它一定是從現實里抽取一部分再去想像。從這個層面來說的話,秦俑和漢俑都是基於現實的藝術創作。」

西漢初期 彩繪陶射俑 灰陶彩繪 高51cm

1950年出土於陝西咸陽韓家灣

秦俑和漢俑雖然都基於現實運用了誇張和提煉的藝術表現手法,但是兩者誇張和概括的程度卻是明顯不同的。陽陵漢俑中有一位跨馬披甲的老婦人,被稱為「夕陽餘暉下的巾幗英雄」。在這位老婦人的塑造上,製作者採用了特別大膽的誇張手法,使之鼓如半個皮球,而她的眼睛則被擠到一線溝里去了。像這樣大膽的誇張手法,在秦俑里還尚未發現。

西漢 彩繪跽坐女俑 陝西省漢陽陵陪葬墓園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楊家灣出土的漢俑是西漢早期的代表風格,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漢俑基本都是著衣式的。著衣式漢俑非常華麗,身體是陶質,加有彩繪,四肢是木質的,所穿服飾皆為有機質,至於兵馬俑一般都會身著用皮革製作的鎧甲。」楊武站說。

西周晚期 木俑 梁帶村502號墓出土

現藏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著衣式陶俑指的是裝有木質手臂、身著絲麻或者皮革之類有機衣物的陶俑。因為衣物難以保存,現存的著衣式陶俑基本呈裸體狀,所以也成為「裸體俑」。著衣式陶俑表面有彩繪,面部和軀體為橙紅色、灰色或者黑色,頭髮、眼睛等為黑色。這類陶俑是西漢帝陵中獨有的陪葬品,其他各個時期的陵墓中至今都沒有發現。

原文作者:張敏(採訪嘉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 楊武站)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11月刊《秦、漢陶俑——取材現實的藝術創作》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梵高沒錢雇模特對鏡自照,成就了這批自畫像!
中西園藝交流——法國畫作中的中國園林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