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吳三桂沒有引清軍入關,李自成能統一天下嗎?你怎麼看?

如果吳三桂沒有引清軍入關,李自成能統一天下嗎?你怎麼看?

原標題:如果吳三桂沒有引清軍入關,李自成能統一天下嗎?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吳三桂表示:「李自成能不能統一天下關我屁事?我特么招誰惹誰了!」


1644年對於我國而言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在這一年,明朝覆亡,李自成成為北京之主,然後僅僅過了42天,東北的清軍殺來,我國的歷史軌跡徹底轉向。

在明亡清興的歷史大潮中,吳三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正是他投降了多爾袞,在山海關前擊敗了李自成,然後放清軍入關,清朝才最終奪取了天下。


所以很多人說,吳三桂決定了明亡清興的歷史發展軌跡。那麼真的是這樣嗎?靜夜史認為並不是這樣,吳三桂雖然駐守的山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且手中掌握著4萬關寧軍。但是,他絕對起不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也就是說,即使有吳三桂,清朝也會入關;即使沒有吳三桂,李自成也不可能統一天下!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李自成集團難成大器


從李自成屢戰屢敗的造反事迹來看,李自成有著百折不撓的精神和不推翻明朝不罷休的英雄氣概,但再多的氣概也掩蓋不了令人捉急的能力!


試想,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打一次敗一次?而且還是被以少勝多?你就是再百折不撓,能抵消掉常敗將軍的稱號?


一般而言,如果領導者能力欠缺,有一個強大的創業團隊也是可以反敗為勝的,但是很可惜,李自成同樣沒有。


關於李自成為何創業團隊為何這麼水,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多次分析過,只是因為朱元璋釜底抽薪式的科舉制度改革。一方面,給你高官厚祿的誘惑;另一方面,再給你一百次也考不上的超高門檻,於是知識分子的一生就被八股文給圈住了。朱元璋創業時身邊很多藏龍卧虎的江湖人士,而推行了八股文後,這些人士不見了,劉伯溫級別的人物更是難尋。

這就是李自成面臨的現狀,沒人,你還造個什麼反?


李自成巔峰時,團隊中學歷最高的就是丞相牛金星,學歷舉人,比秀才高點,但是距離進士還差得遠。而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制定出統一天下的策略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李自成西安稱帝後,隨即大軍兵發北京,然後佔領了北京。沒有穩固根據地的李自成然後遭遇了一片石大戰的慘敗,退出北京後成了流浪的喪家之犬。


而在進北京前,李自成還沒有做好推翻清朝,重建新王朝的準備。


可以說,李自成是邊學邊做,但是歷史不會給他這個時間,特別是南有南明,北有清朝,西有張獻忠等的情況下,李自成只能到閻王那裡去補課。

2、清軍入關是歷史必然


沒有吳三桂清軍就入不了關,這是很多人的固有思維。


難道清朝就只能眼睜睜地被山海關困死?你想多了。事實上自從1628年開始,清朝就學會了繞道漠南蒙古從正北方向進攻明朝。雖然遠,但是容易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而後,清朝進行了5次這樣的突襲!

在清朝1635年徹底征服漠南蒙古後,漠南蒙古成了清朝的附屬,清朝將勢力延伸到整個長城以北!


這意味著,此時的清軍可以從長城以北的任何一個據點發起進攻,而明朝卻仍然在山海關里打瞌睡。


1644年的李自成,雖然顛覆了明朝,但是絕對不意味著李自成可以打遍全國無敵手。因為此時的東北、蒙古高原南部被清朝掌控。蒙古高原北部、西域以及青藏高原地區,雖然沒有被清朝統治,但是這些地方都對清朝表示臣服。


而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在南明政權手裡,革命盟友張獻忠則在四川鬧革命。還有幾個不聽話的獨立勢力,比如左良玉集團。


另外,在東南沿海,佔據了台島的荷蘭殖民者仍然在覬覦大陸,其他殖民者也在紛至沓來。


這些,李自成沒有想到,也應付不了。但是清朝可以!


因為征服了整個蒙古地區,清朝得以依靠地形優勢迅速南下,並打出了為崇禎報仇的口號,於是北方舊臣望風投降,清朝迅速集聚了強大勢力,進而消滅李自成集團,平推南明各政權,對殖民者進行有力回擊。


清朝不受朱元璋八股文改革的影響,其依靠的是強悍的八旗武裝,這是清朝融合各民族精英,迅速鯨吞中原的重要保證。而且清朝在關外時期已經制定了奪取天下的戰略,其眼光比李自成集團更長。


所以,清朝最有統一天下的希望。


3、吳三桂力量並不龐大


前文說過,清朝已經將勢力延伸到整個長城以北,所以固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可以說非常尷尬。畢竟清朝不一定從你這過,就可以抄你的後路。


所以從戰略價值上來講,吳三桂的作用真的不算大。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就分析過,吳三桂的本質是赤裸裸的軍閥,所謂有奶便是娘,在他眼中一切民族大義都是扯淡,不如自己的瀟洒快活來得實在。這就決定了吳三桂拿著大明的錢糧,卻隨時有可能轉投別人的懷抱。


果然,在李自成進攻北京時,得到崇禎諭旨的吳三桂快馬加鞭地趕去救駕,200多公里的漫長路程只走了17天,把馬腿都快跑斷了。然後得到崇禎自縊的消息,吳三桂更是光速一般地逃回了山海關。


而後,李自成和多爾袞都招降吳三桂,吳三桂雖然沒有節操,但他知道跟著李自成沒前途,所以和李自成鬧掰後,吳三桂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投降多爾袞。


在吳三桂眼中,自己和多爾袞是做交易,借清軍擊敗李自成,將黃河以北劃給清朝,公平買賣,童叟無欺。不過,多爾袞卻把吳三桂當初了僕人,並指揮吳三桂對李自成窮追猛打。


身份的轉換意味著吳三桂根本沒有與清朝抗衡的實力,如果李自成和多爾袞夾擊,4萬人只有餓死在山海關內。


而吳三桂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清朝的馬前卒拚死效命,不過當時投降清朝的將領和軍隊多了,吳三桂並不是不可或缺,即使其他軍隊勢力弱小,不過是佔據中原時間晚一些,不會影響最終的結局。


所以,神化吳三桂毫無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為什麼不敢和俄羅斯打?
明朝末年有多少個藩王,養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錢?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