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屆兒童不行,太財迷

這屆兒童不行,太財迷

作者:Julie先生(爸媽精讀主筆)

周末,和同事聚完餐後,她看著我,欲言又止。

感覺有事,我家兒子和她家女兒是同班同學。

我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她,她終於開口了:「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一定是兩個娃早戀了,我心想。?

話說,她家的女兒長得眉清目秀的,我也很滿意。

於是,我有點竊喜的對她說:「但講無妨。」

她吞吞吐吐的說:「聽說,那個,你家兒子在班上做小買賣,賣些豆腐乾之類的零食,賣給我家女兒的是高價產品。」

What?

作為一個望子成龍的媽媽,從兒子還在我肚子里的時候我就自發自覺自動的聽古詩,學英語,放音樂,目的是為了培養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或藝術家或什麼家。

但現在,你告訴我,我培養的是一個在學校不務正業的二道販子?!

沒有什麼事情比這件更能摧毀一個中年老母堅如磐石的心了。

我仔細檢討了很久。

首先,雖然我們是普通家庭,但對他的零花錢自認為也沒有嚴格控制。難道是事實上我們給的零花錢不夠?

其次,這段時間,他爹經常出差,我也忙,是不是忽略了對他的思想教育?

另外,是不是他在學校外面進行什麼不法活動,需要更多的錢,我們粗心沒發現?

我找不到頭緒,決定晚上先跟兒子談談。

於是,作為鋪墊,我認真做了頓飯,誇張的迎接了放學回家的他,努力營造出母慈子孝的溫暖場景,假裝氣氛友好的展開了正式交流。

交流的過程異常順利。

兒子沒有任何抵抗地和盤托出,搞得我反倒不知所措。

之前我設想了他可能找的借口或理由,或者說不定乾脆抵賴完全不承認,那我應該如何應對的幾條策略,完全沒有用到。

兒子大大方方的承認:

是啊,不是零用錢不夠,是因為我發現了這個商機。

中午學校不讓同學們出校門,但學校的飯有時不好吃,大家都還想吃點零食,我就賺個差價。

和兒子的談話,加深了我的焦慮。

我不知道為什麼在他眼裡,完全不覺得這是個事兒。

他坦坦蕩蕩,毫不遮掩,反倒顯得我小題大做。

到底是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還是時代的變化帶來的必然結果?

這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

當我把我的困惑發到一個家長群里問:家裡有個小財迷是什麼感受時,家長群沸騰了。

有位媽媽說:她家的小財迷酷愛省錢,大夏天時,和孩子從外面回來時,她說打車,孩子說太貴了,就兩站路,走回去吧,硬拉著她走回來了。

還有位媽媽說:她家孩子回家說,中午在學校吃飯時有個同學忘了沒帶飯勺,孩子把自己的飯勺租給了同學,開心的賺了兩塊錢。

另一位媽媽說:每周末,她家孩子都要強拉著她去附近的一家蛋糕店買東西,那家蛋糕店是她們那兒很有名的一家,後來發現孩子越買越多,她覺得不正常,一問,孩子說每次幫同學們買,賺個跑腿錢。

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們這一代人在同學交往,賺錢意識,金錢態度方面,跟我們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到的教育都是「君子言於義,小人言於利」,覺得做人最關鍵的不能」掉錢眼裡」。

這種理念陪伴著我們長大,也陪伴著我們為人父母。

父母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遠離金錢,當我自己成為父母時,也同樣認為,在他成年之前,錢財我可以提供給他,他只需要好好學習,專心讀書。

可是,愣不防的,孩子以一種完全被市場經濟熏陶了的面目出現我面前,而且,出現得毫不糾結。

好像,不適應快速發展時代潮流的並不是孩子,而是我們。

專家說: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接受過財商教育。

財商這個詞是由羅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里提出的一個概念:

指的是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被他列為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

他同時還認為,智商反映人作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社會人的社會生存能力;而財商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在網上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Emmett,他想買一輛自行車。

但他的父母想通過這件事讓孩子學會賺錢這件事。

爸爸表示:「我不想這麼輕易就滿足他,我建議他,把舊玩具和毛絨動物們都賣掉,就足夠買一輛新的自行車了。」

於是孩子賣了舊玩具和毛絨動物,拿著這些錢去買自行車。

但在他們去買自行車的路上,Emmett看上了一台刨冰機,他想了想,決定放棄自行車,轉而買一台刨冰機用來做生意賺錢。

從此之後,一到周末,小男孩就在自家門前支起「刨冰蛋卷攤位」。

第一次開張,Emmett賺了12美元,很開心。

一開始,他只準備了一袋冰和三種口味。

爸爸說:

有不少家長都鼓勵孩子去賺錢,但有時候他們忽略了很多重要的因素,比如擺攤的位置,比如售賣的內容,我希望在這方面為兒子把把關,也是想助他創業一臂之力。

在爸爸的引導下,小男孩不斷的推陳出新,他的刨冰攤位從最初的三種口味,逐漸發展到如今的21種口味,他的盈利也從最初的12美元,漲到了現在的25美元。

孩子自己也在不斷地想出很多推銷的妙招。

在周末的自行車比賽上,小男孩把自己的攤位擺了過去,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他想到贈送夏威夷花環的方式。

你以為孩子在賺錢的過程中決定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嗎?

不,孩子的理想是將來成為一個圖書館管理員或者空手道教練。

Emmett的父母說:

我們希望我們的兒子將來能永遠追隨著自己的熱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對他的期待只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將財商教育與人格教育,理想教育融會貫通,這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現代教育理念。

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下屬的專門研究財務安全和幫助人們構建財務能力的機構—財務安全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

6歲到12歲之間的兒童對經濟問題的理解力會突飛猛進,到大約12歲時就會「基本成熟」,因此,6至12歲,是兒童掌握財務基本概念的最佳時間。

所以,當發現孩子財迷時,並不是孩子有什麼問題,恰恰應該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

首先,讓孩子學會正確認識錢

讓孩子正確認識錢,是兒童財商教育的第一步。

讓孩子明白錢可以實現「買賣」的交換關係;告訴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可以賺錢,也可以通過交換賺錢。

其次,告訴孩子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最合理

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說過幾句簡單但道理頗深的話:

一個人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既講節約,又講效果;

花自己的錢,辦人家的事,只講節約,不講效果;

花人家的錢,辦自己的事,只講效果,不講節約;

花人家的錢辦人家的事,既不講效果,又不講節約。

幫孩子建立個人的財富賬戶,讓孩子養成「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的思維模式。

引導孩子學會拓展經濟來源

在孩子有了金錢的概念或意識後,為他們提供一定的零用錢,讓他們自己決定如何存錢來實現目標(而不是由家長代為保存)。

在直接給孩子零用錢的同時,適當引導孩子拓展自己的「經濟來源」,比如教會孩子合理合法的賺錢。

有人說:

關於財商的教育,關於金錢,更是關於我們和子女的關係,以及我們和世界的關係。

很久以來,傳統教育讓我們從小談錢色變,但現在發現沒錢不行。

張愛玲說:「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孩子比我們更早地意識到了這一點。這是時代的必然,並不是什麼壞事。

真正的財商教育,不僅僅是一種能力的教育,更是對孩子人格和素養的一種培養。

願家裡的每個小財迷,都在父母的教育下,知道錢的來處,也知道錢的用途;知道賺錢的不易,也知道學會正確賺錢是一種能力。

作者簡介:Julie先生,富書專欄作者,70後職場媽媽,用溫暖的文字邂逅世界的美好,路多遠,走多遠。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媽媽,你滾」:不愛自己的父母,養不出懂事的孩子
「直升機父母」帶出來的娃,後來怎麼樣了?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