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再見!在天安門騎單車的美國總統

再見!在天安門騎單車的美國總統

原標題:再見!在天安門騎單車的美國總統



作者:傅頤等


執行主編:任逸飛 編排:小貓


老布希去世了。

相比於把政治舞台折騰的像肥皂劇一樣的川普,作為總統的老布希離我們既遠,又顯得有些寡然無味。其實,老布希總統對於中美關係來說,確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


在我們的外交話語中,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個表述。外國研究者也挺好奇,為什麼你們中國的外交政治常常帶有點「人情味兒」?火藥味兒聞得多了,越發覺得這一點點人情味很珍貴,很值得回味。


你能想像嗎?一個美國總統年輕時候踩著單車跟老婆逛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一個美國總統每回來北京都得嘗嘗全聚德的烤鴨?一個美國總統在公開場合說,我不會忘記鄧小平當年給我的禮遇……


斯人已逝,往事並不如煙,中國與美國的故事還將繼續。


老布希的全名叫喬治·赫伯特·沃爾克·布希,1924年6月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密爾頓的名門望族之家。他的父親是一位比較出名的華爾街銀行家,也曾擔任過參議員。布希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老布希也是耶魯大學畢業


18歲時,他參加美國海軍航空兵,曾多次飛赴太平洋戰場,對日作戰。從軍隊退伍後,布希到耶魯大學攻讀經濟學,1948年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1954年,布希創辦了扎帕塔近海石油公司,賺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為百萬富翁。從50年代末起,布希棄商從政,後以共和黨員身份當選為國會眾議員。


1971年,布希被尼克松任命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01 在聯合國輸給中國

布希和中國的淵源,即始於他在聯合國的任期,始於中美兩國就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問題上展開的鬥爭。


1971年春布希到聯合國上任時,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還被美國支持的台灣當局所佔據。但不為布希所知的是,在這個現實的背後,正醞釀、進行著中美兩國最高層的絕密接觸。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毛澤東和尼克松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打開中美關係的步驟。


這年7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受尼克松派遣秘密訪華。隨後,中美雙方發表《公告》,宣布尼克松總統將於1972年訪問中國。


《公告》的發表,預示了中美友好的前景。但在兩國關係解凍之初,美國還不可能馬上承認中國,丟掉「老朋友」台灣。因此,在聯合國問題上,美國贊成中國進入聯合國並取得安理會的席位,但反對將台灣驅逐出聯合國。


這是美國第一次在聯合國中拋出「兩個中國」的主張,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



根據美國政府的指示,布希向每年一屆的聯合國大會提交了相關提案。為保住台灣的地位,他還進行了緊張的拉票活動,但美國已難以像往日一樣操縱聯合國。10月26日,在第26屆聯大表決中,美國提案被支持中國的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提案所擊敗。中國從此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台灣被驅逐出聯合國及其所屬的一切國際組織。


消息傳到國內,《人民日報》即在周恩來總理的授意和審定下,發表了一篇氣勢磅礴的社論:《歷史潮流不可抗拒》。對於美國在聯合國中遭受的重大挫折,布希很沮喪,但也只得無奈地接受。他說:「任何人都不能迴避這樣一個現實——雖然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剛剛投票的結果實際上確實代表了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的看法。」


02 主動請纓到中國


布希畢竟是一位務實的政治家。中國重返聯合國的現實,讓他感受到了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分量和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這對他未來的政治生涯產生了很大影響。


1974年,當福特總統派布希到國外任職,讓他在駐英和駐法大使職位中選擇其一時,布希做了一個出人意料而又富有遠見的決定:到尚未與美國建交的中國當聯絡處主任。他的理由很明確:「我把中國看作未來,我們最好與之合作。」


1974年10月21日下午,喬治·布希飛抵北京,出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這一天,他在日記中寫道:「中國引起我很大的興趣,令我著迷。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命,是我希望做的事。」「雖然有人警告我到中國後會感到非常孤獨,但我認為我的決定還是對的。」


到任後,布希一改前任的低調做法,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為了讓中國人更多地了解美國,他特意舉行慶祝美國獨立199周年的宴會,並電請國務院以最快的速度空運700卷火腿腸、100大包土豆片到北京。他鼓勵美國議員來華參觀,努力推進中美兩國間的交往。


布希夫婦常到外地旅行,訪問工廠和農村,接觸普通百姓,了解現實的中國。在致家人的信中,他曾以美國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這樣評價中國:「生活在這裡真困難——這是一塊充滿矛盾的土地。社會封閉,沒有不同意見;但另一方面,他們已經從路有餓死骨的舊時代進步了許多。」



這是當時布希的真實心境。在北京,布希夫婦常常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入境問俗,尋求友誼。至今他們還保存著一張在天安門廣場的合影。照片中的布希身著便裝,手推自行車,面帶笑容。他的車架上清晰地印有一行中文拼音:YONGJIU(永久)。正因為這段經歷,日後布希以總統身份偕夫人訪華時,李鵬總理特意送給他們兩輛「飛鴿牌」自行車作為紀念。


布希曾於1975年的10月和12月,陪同來訪的國務卿基辛格和福特總統會見過毛澤東主席。在第一次會見中,毛主席問:這位大使,你為什麼不來見我?布希答:那將非常榮幸,但我怕你太忙。毛主席說:我不忙,我不管國內事務,我只讀國際新聞。你一定要來見我。


當時,布希和聯絡處的同事還以為這是一句客套話,後來才得知毛主席講話從來都是算數的。布希為自己沒有順勢提出會見要求而感到遺憾。


03 鄧小平的禮遇

1975年底,布希接到白宮調令,要他出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布希擔心中國方面對這個職位有不好的看法,沒有提出向中方高層領導辭行的要求。沒想到,在離職回國的前一天(12月6日),鄧小平副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設宴為他餞行,並讚揚他對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所起的作用。鄧小平表示,中國歡迎布希來訪問,即使是作為中央情報局局長。這種破格的禮遇讓布希十分感動。



布希回國後,當了兩年中情局局長、八年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


在里根執政的8年期間,喬治·布希一直是一位對里根總統非常忠誠的副總統,由於里根時期美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通貨膨脹受到遏制,失業率也創造了14年來的最低點,因此,里根政府獲得了美國民眾的大力支持。


在1988年的總統大選上,美國人民將大部分選票投給了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喬治·布希,希望共和黨執政後,能夠繼續實行讓民眾受益的政策。


在宣誓就職總統1個月後,布希出訪中國。此舉主要是出於加強美中關係的戰略考慮,但也包含了他對中國的友情。在北京,鄧小平會見並宴請了這位老朋友。在和李鵬總理會談時,布希認為鄧小平是一位善於思考全球性重大問題的思想家,並表示:「現在我作為總統來中國,不會忘記當年鄧小平給我的禮遇。」


鄧小平逝世後,布希立即發表聲明,表示沉痛哀悼。他說:「當我獲悉鄧小平先生逝世的消息時,我為中國人民失去這樣一位偉大領袖而深感悲痛。我非常敬佩他,也敬佩他為中國創建的豐功偉績。」


布希前後十餘次訪問中國,到過許多地方,感受到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和進步。1994年他參觀浦東新區時,對當地的投資環境和發展前景很感興趣。布希風趣地說:「如果我再年輕一點,我一定來浦東參與投資。」


但老布希夫婦最愛吃的還是北京烤鴨。在回到美國之後,他還常常對北京烤鴨念念不忘.常常和家人去華盛頓近郊弗吉尼亞州的北京飯店吃中國菜.每次都必點北京烤鴨。布希家族最愛吃的5道菜——北京烤鴨、椒鹽大蝦、北京風味羊排、干煸牛肉絲、干煸四季豆,後來還被那家飯店稱為「布希菜單」,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只要說出「布希菜單」,飯店就會將這5道菜端上桌。


老布希說,美中兩國需要進行戰略性對話,需要加深了解。因為在當今世界上,再沒有比這一雙邊關係更重要的了。


參考文獻

  • 傅頤:《老布希的中國緣:曾騎永久牌自行車走街串巷》,《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11月21日。
  • 王毅編著:《白宮回眸總統們的私人相冊》,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6。


歷史研習社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改革如何搞垮大清帝國?

TAG:歷史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