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究竟做了啥?遺體已被安葬,卻仍被蘇軍挖出來挫骨揚灰

此人究竟做了啥?遺體已被安葬,卻仍被蘇軍挖出來挫骨揚灰

1918年初,雖然布爾什維克者取得了偉大的「十月革命」的勝利,但局勢堪稱內憂外患,十分不樂觀。當年4月,一股數千人的白衛軍殘餘勢力強攻葉卡捷琳諾達爾,然而這次攻勢並沒有給蘇維埃政權造成多大的麻煩,相反,這股白軍的首領拉夫爾·科爾尼洛夫的司令部卻被人扔進一枚手榴彈,這位曾經地位顯赫的俄軍統帥當場斃命,下場黯然。值得一提的是,科爾尼洛夫雖然得到了安葬,隨後趕到的蘇軍卻將他的遺體挖出並挫骨揚灰。那麼,科爾尼洛夫究竟做了什麼,令蘇維埃政權如此記恨呢?

此人究竟做了啥?遺體已被安葬,卻仍被蘇軍挖出來挫骨揚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17年9月,俄國臨時政府正面臨著一場危機。支持被羈押在監獄中的俄軍統帥拉夫爾·科爾尼洛夫的俄軍騎兵第3軍向首都彼得格勒開進,他們聲稱除非有科爾尼洛夫親自下令,否則誰也不能停止第3軍前進的步伐。情急之下,臨時政府的首腦亞歷山大·弗多洛維奇·克倫斯基不得不向列寧求助。在千鈞一髮之際,臨時政府和騎兵第3軍雙方達成妥協,前者釋放科爾尼洛夫,此時才算平息。

眾所周知,「二月革命」後,俄國形成了臨時政府和蘇維埃政權兩大政權並立的特殊局面,但科爾尼洛夫卻幾乎依靠自己的影響力,同這兩大政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科爾尼洛夫稱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在軍事上有著出色的才華,政治上也有一定天賦。1892年,從米哈伊爾炮兵學校畢業,3年後又進入總參學院。在此期間,他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904年,科爾尼洛夫參加日俄戰爭並因為作戰勇敢而獲得了一枚勳章。

此人究竟做了啥?遺體已被安葬,卻仍被蘇軍挖出來挫骨揚灰

總的來說,科爾尼洛夫在作戰指揮方面更加擅長防禦,一戰時,他指揮俄軍第48師在對德軍對戈爾利採的突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即便是用盡了渾身解數,科爾尼洛夫的部隊也幾乎被打散,他本人也負傷成為德軍戰俘。隨後,科爾尼洛夫兩次越獄失敗,他又瘋狂喝水造成心跳加速,在送醫的過程中僥倖逃脫,偽裝成一名奧地利士兵,在一個牧羊人的幫助下游過多瑙河回到了俄軍控制的區域。此舉令他一下子成為名震俄國的英雄,沙皇親自接見,還授予給他一枚英雄勳章。

科爾尼洛夫在對戈爾利採的突破中的失敗早已煙消雲散,他不僅得到升職,第48師也被冠以「鋼鐵之師」的榮譽稱號。1916年,科爾尼洛夫被任命為第25步兵軍軍長,「二月革命後」,國家杜馬首領、俄國十月黨領袖米哈伊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羅江科任命他為彼得格勒軍區司令。6月27日,科爾尼洛夫獲得步兵上將軍銜,僅10天後又被任命為西南方面軍司令。科爾尼洛夫的晉陞速度令人艷羨,他的野心也在急速膨脹。

此人究竟做了啥?遺體已被安葬,卻仍被蘇軍挖出來挫骨揚灰

1917年7月8日,科爾尼洛夫發電給俄軍最高統帥阿列克謝·阿列克謝耶維奇·布魯西洛夫,請求後者賦予他權力,不惜一切手段以恢復國內秩序。得到許可後,科爾尼洛夫下令禁止士兵集會,廢除各種宣言,對反對、示威的士兵一律按逃兵處理,他們會被處以絞刑或是槍決,屍體會被掛在路邊示眾,身旁還會擺著他們所犯下的「罪行」。

科爾尼洛夫同布爾什維克們的梁子恐怕就是在此時結下的,但當他的所作所為被媒體宣揚出去後,立刻引來一片讚賞。資本主義者和有產者將他稱為「俄國的救星」,他用殘酷的手段鎮壓士兵,名譽非但沒有受到折損,聲望反而進一步提升。1917年7月19日,科爾尼洛夫被任命為俄軍最高統帥,但他並不知足,反而要求政府授予他幾乎等同於獨裁者的權力。

此人究竟做了啥?遺體已被安葬,卻仍被蘇軍挖出來挫骨揚灰

科爾尼洛夫對臨時政府的軟弱妥協態度非常鄙視,處處做對,他的做法終於引起了臨時政府的不滿,9月初,科爾尼洛夫終於翻臉,策劃並發動了軍事叛變,史稱「科爾尼洛夫叛亂」。臨時政府將科爾尼洛夫解除一切職務並逮捕,隨後出現了我們文章之前提到的那一幕。表面上看,科爾尼洛夫叛亂是兩家妥協為收場,但實際上,臨時政府輸得更慘。後者不但將自己拋入信任危機中,還給了布爾什維克反戈一擊的機會。原本握著一手好牌的臨時政府走到這一步,跟他們的首腦克倫斯基有著很大關係。

比起科爾尼洛夫這樣強硬的軍隊統帥,克倫斯基更像是一個跳樑小丑。後者是列寧打小的玩伴,兩人一起長大,後來的政見卻出現了天差地別的分歧。克倫斯基口才極佳,精力充沛卻能力平平,得勢後拒絕俄國退出一戰,本身又沒有能力領導俄軍取勝,一連串的失敗遭致俄國民眾對臨時政府大為不滿。他鼓吹民主,卻處處坑蒙百姓,對政治上不同的聲音不惜一切手段鎮壓。克倫斯基親自組建起來的所謂的「預備國會」被政治家們戲稱為「澡堂預備室」,他甚至想要遷都到莫斯科,僅僅是為了放棄彼得格勒,藉助德軍的力量消滅蘇維埃政權在彼得格勒的勢力。

此人究竟做了啥?遺體已被安葬,卻仍被蘇軍挖出來挫骨揚灰

可以說,科爾尼洛夫叛變是科爾尼洛夫與克倫斯基兩人生涯共同的分水嶺,兩人隨後的表現卻截然相反。「十月革命」爆發後,克倫斯基見大事不好,開會時還聲稱要堅守到底,「會親自去迎接開來的增援部隊」,會議結束後就立刻乘著美國大使館的汽車逃跑了。在隨後的反攻中,臨時政府武裝受挫,大勢已去,克倫斯基將軍隊指揮權交給杜赫寧將軍,自己揚言要去彼得格勒主持大局,誰知他卻化裝成女人再一次逃跑了。這一次,克倫斯基逃出了俄國,跑到巴黎避難。

當科爾尼洛夫從監獄被釋放後,他立馬在頓河下游一帶拉起了一支軍隊,並同阿列克謝耶夫和卡列金等昔日的俄軍將領一起組建起了歷史上著名的「白色政權」。白色政權給蘇俄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但科爾尼洛夫卻死得有些荒唐。他死後,昔日的戰友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將他安葬並取代他繼續領導這支部隊,雖然科爾尼洛夫的葬身地點足夠隱蔽,但還是被隨後趕來的蘇俄紅軍找到了。

此人究竟做了啥?遺體已被安葬,卻仍被蘇軍挖出來挫骨揚灰

諷刺的是,從歷史的角度看,正是科爾尼洛夫叛亂給了蘇維埃政權逆襲的良機,臨時政府正是因此事失去權威,俄國民眾轉而開始支持蘇維埃政權。但這並不能避免他的遺體被粗魯地挖出來,最終被挫骨揚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