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突厥可汗率領10萬鐵騎來到長安城外,李世民如何智勇退敵?

突厥可汗率領10萬鐵騎來到長安城外,李世民如何智勇退敵?

原標題:突厥可汗率領10萬鐵騎來到長安城外,李世民如何智勇退敵?


古代中國北方有一個突厥國,突厥可汗是阿史那氏,曾經兼并了其他草原部落氏族,形成了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統稱為突厥,不久後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唐朝時,東突厥時常南下侵略邊境。唐高祖李淵忙於平定內亂,對東突厥採取姑息安撫策略,與他們訂下和約。然而東突厥背信棄義,屢屢違背和約,仍然進犯唐朝邊境。

唐高祖李淵晚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等人。李淵無奈,只好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便退位做了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


當時,東突厥頡利可汗在位,見唐朝皇位更替,李世民初即位,以為唐朝政權尚未穩定,覺得有機可圖,於是親自率10萬騎兵急速突襲,直奔京城長安。



事發突然,李世民完全沒有防備,來不及徵調軍隊,而京城兵力空虛。東突厥騎兵在路上遭到了唐朝將士的阻擋,但突厥人仗著兵力優勢,主力部隊還是來到了長安城郊外,停駐在不遠處的渭水河邊。

頡利可汗不知道長安城守備的情況,不敢貿然進攻,於是派心腹執失思力作為使者,入京去見李世民,藉機打探虛實。執失思力誇口說,突厥可汗率領百萬大軍已經來到了長安城外。李世民譴責突厥可汗背信棄義,違背了兩國之前訂下的和平盟約,並威脅要殺執失思力。執失思力害怕了,請求饒命。宰相蕭瑀、封德彝勸諫李世民,不如以禮遣送執失思力回去。李世民不同意,命人將執失思力綁在門下省。



李世民處置突厥使臣執失思力的方法很得當。如果放執失思力回去,他就會向頡利可汗彙報京城的情況,那麼頡利可汗可能就會馬上進攻。而不放執失思力回去,頡利可汗不知道京城虛實,可能就不敢輕易攻城。


面對當前困境,李世民沒有棄城逃走,而是與侍中高士廉、中書令房玄齡、將軍周范等六人騎馬出城,來到渭水邊。李世民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並譴責頡利可汗背信違約。


各部落酋長看見李世民來了,都大驚失色,下馬拜見。不久,長安守軍來到,旗幟和鎧甲格外鮮明,部隊安靜嚴整,突厥人大驚。頡利可汗看見各酋長拜見李世民,或許會擔心各酋長不能完全儘力攻城,又見長安守軍隊伍嚴整,或許會擔心不能戰勝他們,心中為此疑慮不安,不知所措。頡利可汗自然也明白唐朝各地的軍隊正迅速趕來支援京城,時間拖的越久越對突厥不利,他見討不到好處,於是請求和好,李世民答應了。


之前,宰相蕭瑀以為李世民輕敵,勸李世民不要見突厥可汗。李世民說:「突厥大舉入侵,是以為我們剛剛發生內亂,政局不穩,覺得朕不能調兵遣將。朕若閉城不出,他們就會肆無忌憚地擄掠,所以朕獨自出城,表示無所畏懼,朕又整頓軍隊而來,表達必戰的決心。突厥大軍深入我境,害怕不能回家,軍心不穩。所以與他們交戰,我們會勝,與他們和好,我們也能無憂,制伏他們,在此一舉!」


第二天,李世民殺白馬,與頡利可汗在渭水橋上訂下盟約,於是突厥撤兵。這便是載於史冊的渭水之盟。


事後,宰相蕭瑀問李世民:「頡利可汗來此,諸將大多請求出戰,而陛下不聽,然後突厥兵自己退去。請問陛下放走他們的意圖是什麼?」


李世民回答:「突厥兵多但隊伍不嚴整,他們君臣之間唯利是圖。頡利可汗在渭水西邊,而他的部落酋長、大將等都前來拜見朕,朕若趁機將他們綁了,也是很容易的。而且朕又命長孫無忌、李靖率軍埋伏在幽州等待,如果我們前後夾擊,擊敗突厥也很容易。然而朕剛即位,首要的事情是安定國內,與突厥較量高下,傷亡必多。如果擊敗突厥而沒有滅掉,突厥可汗就會卧薪嘗膽,奮發圖強,與朕結怨,再次捲土重來,我們該怎麼抵擋?如今突厥退兵,朕賜給突厥可汗美玉綢緞,他必會驕傲自大,驕傲正是滅亡的開始,所以說『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後來,頡利可汗驕傲自大,部落反叛。李世民趁機派李靖、徐茂公等六道總管攻打東突厥,最終將東突厥消滅。


李世民與東突厥訂下渭水之盟,而盟約的具體條款不見記載,想必唐朝送了大量的金銀玉帛才能打發突厥回家。李世民視渭水之盟為恥辱,畢竟讓人家打到家門口,無論如何修飾智勇退敵,也難掩其恥。幸好李世民最終滅了東突厥,雪恥已經有餘。


參考史書:《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上·突厥上》


流年檐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階苔】,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檐雨階苔 的精彩文章:

李白和郭子儀,曾經互相救過對方一次,他倆有何交情?
李世民滅了東突厥,活捉了突厥可汗,是如何對待他的?

TAG:檐雨階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