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0終於淘汰F-16|解放軍沒買那款簡配的F-16,幸好,幸甚。

殲10終於淘汰F-16|解放軍沒買那款簡配的F-16,幸好,幸甚。

原標題:殲10終於淘汰F-16|解放軍沒買那款簡配的F-16,幸好,幸甚。



2019年,《航空知識》的新形象


喜歡嗎?


很多航空愛好者都知道,F-16戰鬥機一直是美國及眾多國家及地區空軍的標配。

F-16的地位從何而來?這恐怕還得從越南戰爭說起。越戰中後期,美軍裝備的一線戰鬥機是F-4。F-4在實戰中扮演的是多重角色,要進行空戰,另外就是要執行對地轟炸任務。但F-4畢竟是戰後的第二代戰鬥機,受當時導彈決勝論的影響,起初沒有裝備固定機炮,只有AIM-9響尾蛇近距空空彈和AIM-7麻雀中距彈。這些早期導彈發射條件比較苛刻,離軸攻擊能力有限,精度不理想。舉個例子,一旦中距彈沒有打中北越人民軍的米格機,瞬間兩方就會接近並陷入纏鬥。而北越米格-17和米格-19飛行員此時就會引誘F-4進入低空,利用自己飛機低空盤旋性能突出的優勢,佔據有利位置,向F-4發起致命的機炮攻擊。



越戰中的F-4飛機


美軍總結越南作戰經驗後,推出F-16,把F-4換下來。究其原因,F-4畢竟是第二代戰鬥機,越戰那會兒裝備的還是J79系列渦噴發動機,單台推力8噸多一點,裝兩台也才16噸,而F-16一台F110渦扇發動機的推力就能達到13噸以上。心臟不行,肯定影響整體作戰能力。


另外,F-4在氣動設計上只照顧了導彈空戰的需要,沒強調低空甚至跨音速段的近距機炮格鬥,而F-16採用邊條+梯形翼,綜合升力、速度、掛彈能力等多方面需求,進行了全面優化。被F-4取消的固定機炮也回到了F-16上,火控雷達和導彈性能也更加優秀。






F-16戰鬥機

因此,無論格鬥還是對地攻擊,F-16性能都更突出,儘管設計之初它僅僅是一種強調空戰能力的空優戰鬥機。


估計很多人不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還曾想讓F-16進入中國空軍服役。1987年,採用F-16作為表演機的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在北京南苑機場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給當時尚以殲6、殲7為主力裝備的中國空軍留下深刻印象。





在南苑表演的「雷鳥」隊


不過,美國不會把最先進的F-16賣給中國,而是推銷簡配版的F-16/79。


F-16/79?什麼意思?把F-16的渦扇發動機拿掉,換上了F-4的J79系列渦噴發動機。這勢必影響飛機的機動性、掛載能力和航程等關鍵性指標。三代機縮水成二代+。



這種偽三代機,性價比很差,中國當然沒要,這不光是中國當時缺錢的問題,而是花了寶貴的外匯儲備,也買不到先進技術,我們覺得太不值。那時美國人這麼做的內心是複雜的,既想讓中國幫忙抵抗蘇聯,又要儘可能地推遲中國掌握三代機技術的時間。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土面積廣大的美蘇(俄)空軍對三代機的作戰功能進行了進一步細分。近航程的進攻、防空、遮斷任務,交給輕型機,而遠程任務則交給重型機。也即我們後來看到的輕重搭配思路,美國是輕的F-16+重的F-15,蘇(俄)是輕的米格-29+重的蘇-27。這種做法雖然在同一作戰系統中保持了兩種機型,但非常適應大國空軍的要求。在作戰上,不再勉為其難,讓短腿的長途奔襲,或者讓雙發重型機執行近距任務,提升了作戰效率,節約了大量成本。想想,都是一個起落,光燃油,輕型機就比重型機省得多。


先進技術不光永遠買不來,還有可能想買也買不到。話不是說說而已。80年代末,中美關係一度急轉直下。別說買飛機了,連合作改進殲8Ⅱ火控雷達的項目都被美方單方面毀約。此時解放軍連一架三代機都沒有裝備,處於捉襟見肘的危機階段。後來,眾所周知的是,90年代初中國從解體前的蘇聯獲得第一批蘇-27,這也是解放軍的第一款重型三代戰鬥機。但是,同樣國土遼闊的中國,還缺乏一款真正的第三代輕型戰鬥機。直到殲10的出現。



蘇-27也去過南苑。


殲10立項時間並不晚,「十號工程」早在1984年就正式開始了,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具體負責。成飛在具體方案研究上,確立了符合世界第三代戰鬥機潮流的整體設計思想和鴨翼氣動布局。殲10的最新改進型已經服役。有媒體分析,殲10新型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服役,能運用國產先進中距彈實施遠程攻擊,優勢日益明顯。


殲10的發展進程其實也是不平靜的。可以想像,如果80年代引進了簡配版F-16,或者其他西方戰機,殲10可能也像運10飛機那樣,早早無疾而終。甚至在引進蘇-27以後,也曾有聲音建議把殲10項目砍了,理由是我們裝備不起兩種飛機。當時我們的財政狀況,極為吃緊,這個理由是成立的。




殲10飛機


現在想想,如果當時決策者手一哆嗦,下馬殲10,中國掌握國產三代機技術至少要往後再推10年。也即,如果沒有殲10的項目經驗積累,成飛今天說不定還在研究三代機。四代機殲20?做夢或許都夢不到。


殲10的出現,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意義有以下幾條。


01


通過殲10,中國航空工業把三代機的技術摸出了門道。


02


重新梳理、完善、建設了現代戰機所需的所有要素,涵蓋了全產業鏈。設計、生產製造,包括大推力第三代渦扇發動機、先進武器及先進航電設備等關鍵系統的配套,都有了根,有了立足點。


03


關鍵是培養了一支年輕的、敢於開拓創新的航空科技團隊。


離了上述三條,免不了長期的低水平重複,國內同業先例太多。指望買來個航空裝備現代化,更是不可能。其實相反的例子也是我們中國人的。

上世紀80年代,海峽對岸的中國台灣,原本已經研製出IDF經國號戰機,雖然推力略顯不足,但離全面掌握三代機技術已為時不遠。但那時,台灣軍事採購弊案叢生,引進法制單發「幻影」2000飛機給經國號的發展蒙上了陰影,到了引進美國的F-16,則徹底擊垮了自主的戰鬥機工業。經國號不再出新機,最重要的是,設計隊伍徹底流散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哪成?美國人精明得很,下手也狠,你往後老老實實買我的飛機就行了,money first,別的不要想太多。近日,島內又有人提出要引進F-16V生產線。不禁讓人啞然失笑,這冤大頭還要當多久?




IDF經國號


話說回來,世界三代機里F-16確實非常優秀,飛機也很漂亮,傳統布局帶來視覺上的穩定性。《航空知識》作為一本具備國際視野、展現世界航空的科普雜誌,也曾把F-16作為剪影圖標。


不過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我們看到了引爆各大媒體網站的殲10B矢量驗證機,我們覺得確實應該換換視覺體驗了。





珠海殲10B矢量驗證機特技震撼全場


殲10本身已經具備了國際范兒。藝術家趙麗蓉老師曾在小品中說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的殲10,在三代機里已經足夠優秀,換裝發動機和航電後,更是進入世界領先梯隊。它誕生以來的偉大歷史,不僅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在世界航空發展進程中,也該有一席之地。


所以,從2019年1月刊開始,殲10的剪影將出現在航空知識的封面上。雜誌會像殲10一樣,越來越好看。


2019 一月號封面(點擊圖片購買)


再見,F-16!


約起來!殲10!加油吧!中國航空!


廣告


航空知識2019年度預訂


火爆開啟


這是一本悟空的雜誌

2019你約了嗎?


《航空知識》2019年度訂閱


點擊此處 立即預定

航空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知識官方賬號 的精彩文章:

飛機客艙地板下都有些什麼?

TAG:航空知識官方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