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路遙小傳:改變馬雲的《人生》,平凡人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

路遙小傳:改變馬雲的《人生》,平凡人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東西望)

【1949年12月3日】路遙小傳:改變馬雲的《人生》,平凡人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

1949年12月3日,路遙生於陝西省清澗縣王家堡村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原名王衛國。1966年(17歲),路遙從延川縣中學初中畢業。

這時恰逢文化大革命爆發,路遙成為學生組織「井岡山」的負責人。隨後,又串聯起來,成為「延川縣紅色造反第四野戰軍」(簡稱「紅四野」)的負責人。1968年(19歲),他以群眾組織代表身份,在延川縣革命委員會任副主任。

一年後,他仕途受挫,作為「回鄉知青」,回到老家務農。這段時間裡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曾在小學當民辦教師一年。

1970年(21歲),他開始寫作,主要是寫詩。從公社大隊黑板報,自編文藝小報《山花》,到縣級刊物《延川文化》,再到延安地區的《延安報》、陝西省的《陝西文藝》,他一步一步闖出自己的文學道路,頗有名氣。

(1970年,路遙(左)與摯友在黃河畔合影)

1973年(24歲),他作為工農兵大學生,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1976年,大學畢業後,在陝西省文聯主辦的《陝西文藝》任編輯。開始嘗試寫短篇小說,並越寫越長。

(1976年,延安大學中文系73級畢業留念。(第三排右一為路遙))

1980年,他完成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講述了文革期間,某縣一個造反派組織斗縣委書記的故事,完全取材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1978年,路遙與妻子林達結婚)

1982年,他完成中篇小說《人生》,再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轟動一時。小說講述了改革開放時期,陝北地區城鄉生活的變化和糾葛。《人生》因此入選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1984年,他將《人生》改編為劇本,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為電影。該片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1985)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員(吳玉芳)兩項大獎。

馬雲曾說:「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路遙在柳青墓前)

在一個偏僻的煤礦醫院,路遙開始了新的創作。「寫作整個地進人狂熱狀態。身體幾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種純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性質。」1986年,出版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路遙在煤礦)

在黃土高原腹地的一個偏僻小縣城裡,因為生活沒有規律,「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來吃了百餘副湯藥,身體略有恢復,繼續寫作。1988年,出版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當第三部還在創作之中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開始播出這部小說,由受聽眾喜愛的演播藝術家」李野墨演播,引起強烈反響。

1989年,在榆林賓館中,路遙徹夜寫作,出版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表現了從文革到改革開放時期(1975—1885),中國陝北城鄉生活的變遷。小說刻畫了眾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小說又極具溫暖,充滿人性,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境遇的同時,又體現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願望,以及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

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並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和「陝北史詩」。

1992年8月,路遙因已患數年的乙肝形成肝硬化,入住醫院。11月17日,病逝,年僅43歲。

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一個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179篇作品,營員「東西望」的第37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2年前的今天,12個人絕地反擊,638次暗殺不死的卡斯特羅去世
追隨馬克思一輩子的「第二提琴手」恩格斯,誕辰198周年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