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星高片酬背後:高片酬觀眾埋單

明星高片酬背後:高片酬觀眾埋單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新鮮辭彙的流行,讓老百姓深切認識到了價格上漲的迅猛。而事實上,有一群人的收入,漲得和農產品價格一樣快:上世紀80年代初,絕對主角六小齡童單集片酬不足70元,而如今,短短30多年,在電視劇領域穩坐頭把交椅的李幼斌單集片酬能拿到25萬元以上。演員身價上漲速度之快片酬之高令人咋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明星高片酬背後:高片酬觀眾埋單

明星演出費頻現新高

演員天價片酬,早已不是新聞。2009年,香港《蘋果日報》通過調查得知,在內地及港台演員中,成龍以1500萬美元的片酬高居榜首,然後是李連杰、周潤發、鞏俐,片酬分別為1000萬美元、800萬美元和500萬美元。有關內地明星片酬的各種傳言中流傳最廣的是:在電視劇領域,穩坐頭把交椅的李幼斌,「單集片酬在18萬元左右,加上雜七雜八的,通常能拿到25萬元以上」;陳道明的單集片酬約為22萬元;《潛伏》之後,孫紅雷的單集片酬也開到了20萬元……

雖然不少明星大腕紛紛聲明自己所拿片酬沒有那麼多,有的甚至稱,「比這個數字除以3還少」,但據記者了解,以我國電視劇為例,在其近3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速率,對明星片酬而言再正常不過。

明星高片酬背後:高片酬觀眾埋單


上世紀80年代初,電視劇《西遊記》讓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但就是這樣一個「絕對主演」,片酬不過是「每集不足70元,且整整拍了6年」。當時,普通工薪族的月工資不過數十元,這也是同時代演員片酬的基本行情。到80年代後期,隨著電視廣告的普及,演員的收入也隨之豐厚起來。《圍城》等劇為演員提供的單集片酬都達到了300元左右,但和劇集的總投入相比,所佔的份額仍是微乎其微。1991年,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里的男女主演葛優和呂麗萍,兩個人的片酬之和才500元。

其後10年,演員片酬開始井噴。1998年,以新人身份出演《永不瞑目》的陸毅,已經能拿到2000元。演員真正成了能掙大錢的職業。進入21世紀,明星們的片酬漸漸根據其當紅的程度,有了明顯的區別。時至今日,「一線男星」的單集片酬超過10萬元已基本沒有懸念。

除了片酬,明星們從劇集中獲得的附加利潤也不容小覷。在時下的熱播劇《男人幫》中,因為有了京東商城這個全劇服裝和數碼產品的供應商,男一號孫紅雷直接成為京東商城的廣告代言人,廣告收入無疑成為他片酬的豐厚補充。

明星高片酬背後:高片酬觀眾埋單

多重因素導致明星片酬高漲

業內人士分析稱,演員片酬的飆漲,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影視劇市場的繁榮是先決條件。國家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為56.9837億元,而2008年全年票房才40億元。豐厚的回報,吸引了大量投資商紛紛投拍電影,而市場號召力和新聞點足夠的明星就那麼幾個,自然成了香餑餑。在導演趙寶剛看來,製片方為了追求利益瘋搶演員,是導致演員片酬過高的重要原因。「不斷湧現的新電影公司,為了吸引大牌演員加盟、迅速在競爭中站穩腳跟,不惜提供天價片酬。」電視劇領域的情況也大致如此。各地的衛視頻道為了在收視率上拔得頭籌,紛紛將戰線提前。最初「先預購,拿到完成片後,再由台內審片組決定是否購買」的模式,不得不被淘汰。有的劇連劇本都沒成形,拿份劇情大綱和初定的演員表就賣。在看不到成片的條件下,怎樣減少投資風險?在購片人看來,大腕演員的加盟無疑能增加獲勝的籌碼。

其次,明星本人長期積累下來的口碑和號召力,亦是其片酬上漲的主要原因。一線明星的一張臉確實能成為票房保證,而對更多二、三線明星來說,自我炒作也是其「身價」飆升的原因之一。一位經紀人告訴記者:「明星的片酬也是經紀人的業績目標,不排除有些經紀人會故意放出一些明星身價暴增的消息,或者由經紀人代明星喊出虛高價格。」

明星高片酬背後:高片酬觀眾埋單

高片酬影響作品質量

明星片酬暴漲,觀眾成了最主要的「買單者」。有人曾在2008年兩會期間呼籲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將「降低電影票價、限制明星片酬」的議題提交給大會討論,認為過高的片酬導致電影票價過高,使「廣大工薪族望票興嘆、無緣進入電影院」。

部分影視劇的質量,也成了片酬上漲的「犧牲品」。導演滕華弢曾對記者坦言:「這個行業,真正懂戲活兒(劇本和表演)的人其實很少。投資商有戲就先找章子怡,章子怡不行了找趙薇,趙薇不行了找姚晨。但這三個人的感覺其實完全不一樣。」採訪過程中,不止一個人告訴記者,演員片酬目前已成為一部戲最大的支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前主席楊偉光曾指出,「電視劇質量低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演員的片酬過高。以前拍電視劇,片酬占製作費的40%左右,而現在普遍在60%,甚至高達80%。剩下的費用怎麼可能製作出優秀作品?」

一旦投資成本固定,為明星支付的片酬越多,製作費用就會越少,這會影響製作水平。為壓縮開支,劇組只得聘用大量民工,有的劇組,燈光、道具都只請一個專業人員當組長,其餘都由民工頂替。有的劇組為了搶戲重複進景、壓縮景地拍攝,200個景壓縮到150個,有些小的景乾脆刪掉了。就這樣,電視台沖著大腕演員的名聲,花高價錢買電視劇,但結果買到的,卻是一些降低了成本的次品。而電視台高價購買的電視劇版權為了能賣出一個好片酬又不惜自行「注水」以拖得更長的播出周期,觀眾被迫要接受被打散的故事情節,畫蛇添足無關痛癢的多餘鏡頭,這又導致了花大成本製作的原本期待極高的影視劇到了最終的接受環節觀眾處落得尷尬評價。

國際對策:從票房中拿分紅

演員片酬過高,在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演藝界都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在美國,與片酬如影隨形的高額稅收,是最讓影星們「心疼」的。2000年,在好萊塢發展的成龍就為電影《贖金之王》和《火拚時速2》向政府繳納了上億的稅金。「雖然心疼,但在美國,殺人可能不用坐牢,逃稅卻要坐牢。」成龍對媒體說。

給票房設定一個基數,超過部分參與分紅,是目前國際上較為通行的一種辦法。1995年,影片《阿甘正傳》為湯姆漢克斯帶來了7000萬美元的利潤,其中包括了分紅;2009年,約翰尼德普在《加勒比海盜4》中出演男主角,得到了3800萬美元加5500萬美元票房分紅的天價報酬;在好萊塢謀求發展的中國影星成龍、李連杰等,也開始提出票房分紅的要求。

明星高片酬背後:高片酬觀眾埋單

韓國的做法則是「限薪」。2008年年底,為了挽救韓劇市場,韓國電視劇製作協會發函通知各電視台與製作公司,設定每位演員每集70分鐘的片酬最高不得超過1500萬韓元(約合8.5萬元人民幣)。隨後,又內部分發給各大電視台一份《製作費項目類別上限推薦計劃》,推薦了各類演員的片酬上限。

2010年,有傳言稱,我國廣電總局也要出台政策限制演員片酬。傳言終歸沒能成真。但從老百姓的熱烈討論中可以看到,是時候認真考慮明星片酬的問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300萬川軍出川抗戰,64萬多人傷亡
南京保衛戰失敗解析:1937年的南京,究竟都發生了什麼?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