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當記憶和體驗都可以購買時,生命的意義在哪?

當記憶和體驗都可以購買時,生命的意義在哪?

原標題:當記憶和體驗都可以購買時,生命的意義在哪?


內容來源2018年11月24日,在由葦草智酷主辦的主題為「技術與生命」的第二屆互聯網思想者大會上,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總裁余晨,作了以「軸心文明視野下的人工智慧」主題分享,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發布。


余晨:參與創辦的易寶支付是中國行業支付的開創者和領導者;先後在美國甲骨文總公司、John Deere,AT&T貝爾實驗室擔任要職。曾擔任央視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顧問。


講者| 余晨 今日筆記俠達人| 行走

封圖設計&責編| 麗麗

精華筆記?人工智慧


本文優質度:★★★★★+口感:山核桃

  • 你願意為了救五個人去犧牲一個人嗎?
  • 人工智慧,會讓每個人都變成數字時代坐井觀天的青蛙?

段永朝老師喜歡用千年尺度看互聯網,那如果用千年作為尺度,一定要回到軸心文明。

談到文明會想到金字塔,有句話叫:人類敬畏時間,時間敬畏金字塔。

金字塔多少年來已經成為文明和歷史的象徵。從金字塔到秦始皇的時間比秦始皇到我們的時間還要悠久。


但可惜的是,埃及是死亡的文明,歷史長河中充滿了已經死亡的文明,在文明的搖籃美索不達米亞,有蘇美爾、阿卡德、古巴比倫和亞述文明,美洲大陸上的阿斯特克、瑪雅和印加文明。


一、軸心文明


能夠存續到今天的文明形態只有四種:希臘、希伯來、印度和中國。這些文明被雅斯貝爾斯稱為軸心文明。


他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第一次提到了軸心時代的概念。

他談到軸心時代大概是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這樣一個集中的時間,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都發生了終極關懷的覺醒,人性的巨大飛躍The Great Leap of Being


就像生物進化歷史上的寒武紀大爆炸一樣,人類思想也存在一個大爆炸時期。


我們觀察人類歷史進程會發現軸心時代發生的前後,中間存在斷層。


在這個終極關懷覺醒的時間段內,中國處在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孔、孟、老、庄;古希臘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在古代的迦南地區,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希伯來文明中出現了猶太先知,幾百年後出現了耶穌基督;


在印度次大陸,出現了奧義書的先知,佛祖釋迦牟尼。偉大的精神領袖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而所有的社會文明現象都可以追溯到軸心時代。


西方傳統文化的基石是希臘和希伯來,希臘傳統里誕生了民主、科學和人文精神,希伯來傳統從猶太教衍生出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天主教在新教改革後分裂出了基督新教。


東方的文明傳統是印度和中國。文明是可以被相互影響的。


印度傳統里包含婆羅門教、佛教,和被佛教改造過的印度教、被伊斯蘭傳統影響的錫克教;中國很多漢語辭彙里其實是佛教詞語,比如世界、剎那、因果。


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到宋明理學新儒家才被整合到中國文明體系之中。

今天很多事情依然可以追溯到軸心文明。


比如馬克思主義有三大源頭:英國的古典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和德國的唯心主義,但馬克思主義還有一個源頭就是希伯來傳統中的救世情懷。


羅素當年做了一個對比,馬克思講的共產主義,就相當於猶太教的樂土;馬克思講的無產階級就相當於猶太教的選民,完全都是同構的。


波普爾寫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從希特勒一直追溯到柏拉圖的古希臘源頭。


過去兩千多年的人類歷史都可以看做是軸心文明核心邏輯的展開。


軸心文明關注人類生存最基本的問題,生命與死亡,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以死亡為分界線,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文明把價值錨點放在此生還是來世。希伯來和印度傳統關注來世,中國和希臘關注此生。


同樣以自我為分界線,到底是相信外部力量拯救人還是依靠人類自身的力量,希伯來和希臘是相信外部力量,希伯來相信一個至高無上的神,希臘相信有理性的世界。

中國和印度則相信人的自我救贖。

四種文明關注的關鍵詞不同。希伯來關心救贖,希臘關心的是理性、求知、真理,印度關註解脫,中國關注道德哲學和倫理。


它們的神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是超越人類理解,無條件服從的神秘力量,就像亞伯拉罕被上帝考驗時會毫不猶豫準備殺掉自己的兒子。


希臘關注什麼是真理,印度關注什麼是自我,印度教講梵天合一,梵天是自我在宇宙中的投射。中國關心的是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善。


為什麼軸心文明如此重要?因為它們試圖跨越哲學上不可逾越的鴻溝。


希伯來人解決的是臨在性和超越性之間的鴻溝,希臘超越的是表象和真理之間的鴻溝。


印度關注客體和主體之間的鴻溝,中國關注應然和實然世界的鴻溝,就是世界應該如何和是什麼樣的。就是哲學中的休謨問題。

簡單粗暴的概括:希伯來可以被看作是神學,希臘是物理學,更嚴格的說是形而上學,印度是心理學,中國是道德哲學和倫理學。

從認知模型上理解:無論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還是經驗主義、理性主義,其實我們關注的都是主體、客體及其相互關係。


印度文明是和主體相關,希臘是和客體相關。主體去認知客體還有主體永遠到達不了的不可知域,就是康德講的物自體,這是希伯來想代表的東西。


當主體了解客體時並不是一張白板,有一些約束性條件,用康德的話就是「人類為自然立法」,用先驗的範疇來理解客體,這就是規範性和道德的起源。而代表了中國文明。

二、何為軸心性?

1. 是一種人文的終極關懷的覺醒。


2. 它們代表了反身性和批判性這些高階思維。


3. 理解世界的模型從神話變成了理論。


4. 多維度上的脫嵌。金融領域金錢的概念就是脫嵌。

古代的交換是物物交換,因為沒有辦法把價值從物品里抽離、脫嵌出來。


承認金錢的概念需要認知上有飛躍,就是把價值從價值的載體中脫嵌出來。


脫嵌可以分兩種,一是終極價值可以從眼前的價值中脫嵌出來,二是個體從社會中脫嵌出來。


古文明中道德律價值觀都是嵌入到社會中的,因為天災人禍社會崩塌解體文明則隨之死亡,正是因為有了脫嵌才使得軸心文明成為不朽的文明。


因為即使社會解體了個體還可以成為文明火種的載體,才使得軸心文明具有反脆弱性。

5. 超越性。

簡單地講四種文明都產生了看見遠方、未來、彼岸的能力。瑪雅和埃及雖然也會祈禱祭祀,但祈求的都是現世現報的回應,而非超越性的價值。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本傑明·施瓦茨講的「退而遠瞻」standing back and lookingbeyond


用一副油畫表現就是德國浪漫主義畫家Caspar David Friedrich所繪製的雲端的漫步者(又名:霧海上的流浪者The wanderer above the seaof fog


用亞斯貝爾斯的話:哲學最終是一個單槍匹馬的事業,最終每個人都要單獨面對死亡。


人類的偉大與渺小都來自我們的孤獨。


三、一部詮釋軸心文明的電影


軸心文明的理念用一部奇幻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可以詮釋。


少年派中存在前後兩個故事,表達了人類文明的兩種認知狀態,兩種話語體系:

一是米索斯的認知,就是神話,所有和文學、藝術、宗教相關的;

二是邏各斯,簡單講就是邏輯,擺事實講道理。

「少年派」講的就是這兩種話語模式的衝突。


雖然軸心時代的飛躍是從米索斯慢慢的變成了邏各斯,但整個軸心文明的超越視野,跟現在相比同樣是一個巨大的神話,是米索斯的認知模式。


《少年派》的漂流與沉浮,跟整個人類歷史的文明沉浮,有著很有意思的同構性。


就像少年派在一直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中找到了信仰,同樣四種軸心文明也都是在面對文明死亡的威脅所湧現出來的。


有三個重要的關鍵詞:


死亡: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正處在社會分崩離析、禮崩樂壞,面臨社會解體的無奈;希臘、印度也都處在這樣的歷史之中。


孤獨:剛才提到的「退而遠瞻」,只有你一個人面對死亡時,想清生命的意義時,文明的火種才會有反脆弱性。


社會與文明、道德律與價值觀的載體,不能以社會作為單位而應以個人為單位,個人應該成為承載文明的火種。


彼岸:少年派一個人在海上漂流,但他一直可以看到彼岸,因為他有信仰。

軸心文明和古文明的價值體系,最大區別就在於軸心文明能夠看見遠方、看見彼岸,不只為了此地此刻的繁榮,而是有相信一種超越性的價值。


正是這些才決定了軸心文明的走向。


這部電影中也有很多隱喻。電影中有代表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印度文明的角色,原著小說中也有中國人的角色。


總之這部電影是非常有意思地對軸心文明的詮釋。


四、數字科技下


軸心文明的視野面臨何種挑戰?


在今天科技發展的年代,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我們面臨著馬斯克提到的「存在性的威脅」。


前些天聯合國研究報告表明,人類只有12年時間來逆轉全球變暖。


但全球變暖還是工業時代留給我們的遺病。

今天用《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的話講,隨著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兩頭髮展帶來的威脅,是從內部瓦解人類。

軸心文明關注的基本問題,比如死亡、個體、自由意志、現實、道德、超越性等等,在人工智慧和現代科技面前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撼動。


1.對待死亡的看法。


再過多少年,可能人類的定義都要變掉。庫茲韋爾經常鼓吹2045奇點來臨。他樂觀的認為在2045年人類可以實現數字化的永生。


意識可以上傳到電腦里,即使肉體死掉了,意識還可以活下去。但實際上嚴肅的科學家並沒有人相信他的想法。


不過這並不排除,因為生命科學與信息科學的發展,可以改變我們對死亡的看法。


以前的分化,可能只是生活的質量分化,有錢人以此為身份標誌來炫耀,但今天有錢可能真的可以續命。


這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現在沒有真正的答案。


2.個體邊界。


在生命科學和人工智慧的時代,對個體的邊界,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隱私。


如果講得再玄一點,未來如果生命科學和人工智慧再發展,我們的體驗都是可以互相交換的。


《銀翼殺手》這部電影里有句很恐怖的話:

你的記憶是真實的,但那個記憶不是你自己的。

在電影《全面回憶》中,你可以去購買別人的記憶和體驗。


到那個時候,個體邊界、意義又在什麼地方?


3.自由意志。


今天很多研究表明,很多購物網站推薦的產品,可能比用戶自己挑選的產品,更受用戶的喜歡。

也就是說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需要什麼。在這種情況下,自由意志的意義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已經被侵蝕了?

隨著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有這樣一個Ben Libet的試驗,在意識到要做某些行為之前的100毫秒,是可以檢測到準備電位的。


就是說,我們以為是意識在指揮行動,實際上行動要比意識早100毫秒。這意味著自由意志可能只是一個幻像。


4.現實與真相。


今天不同人在谷歌上搜索同一個關鍵詞,得到的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因為搜索引擎可以投其所好,給每個人個人化的結果。


這就是互聯網所謂的迴音壁現象,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結果,最後每個人都變成數字時代坐井觀天的青蛙。


特朗普選舉時,大家都在講後真相時代。


本來信息爆炸,真相應該變得越來越容易知道,但今天的現實是現實變得越來越不容易知道。


還不講再加上虛擬現實和其它可以改變現實的方法,


5.道德挑戰。


倫理學會講到「電車難題」。一輛電車開過來會壓死正在施工的五個工人,但如果你板一下道岔,可能旁邊的軌道上只有一個人。


你願不願意為了救五個人去犧牲那一個人?可能80%的人都覺得從功利上來講應該做。


但是換一個說法,如果醫院裡有五個人奄奄一息,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


這時候來了個健康的人體檢,你會不會為了救五個病人,把這個健康人殺掉,把他的器官拿出來移植給那五個人?


邏輯上這兩個例子完全是等價的,但大多數人在第二種情況下不會做這樣的選擇。


這個思想實驗只是倫理學上的一個假想。但今天如果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碰到這種路況,可能就是工程師要去實現的演算法。


我們就真的要去判斷,是不是願意為了救五個人去犧牲一個人。如果犧牲的那個人是車主,你還會不會買那個車。


在約翰·羅爾斯的倫理學裡程碑式著作《正義論》中有一個重要概念:


無知之幕。在設計公正的社會秩序時,要首先假設人們都是無知的。人們不知道自己未來到底是窮人還是富人,是白人還是黑人。


所以就像我們切蛋糕一樣,那個負責切的人,一定要最後拿,這樣才能把蛋糕切得最公正。同樣這時設計出來的社會秩序,才會最公正。


但是在生命科學和人工智慧的時代,無知之幕不存在了。比如,在保險精算領域,要算得恰到好處,但不能知道得太多。


可能可以知道這一群人比那一群人更容易得某一種病,所以多收他們一點錢。


但如果數據精確到能知道這個人99.99%的概率一定會某種病,就不會給他保險了,整個模型就失敗了。


今天,在沒有人教導的情況下,人工智慧程序已經自己學會了歧視和偏見。這樣的未來對倫理意味著什麼?


6.超越性喪失。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里有一段非常重要的描述:「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先知的時代。」


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政治家某種意義上都是先知。


先知按照定義來講不需要生活在自己的年代,他們需要一個緩衝區,需要有一種能看到未來的能力。


但今天我們生活在現世現報的時代,選民需要馬上的響應,任何人不會有耐心。

所以在這個時代,任何人不會有超越性。

特朗普上台就是很好的例子。所有人都生活在現在時,沒有人關心未來,也沒有人去審視過去。所有的價值判斷,都塌縮到此地此刻一個單點。


某種意義上現代性,都生活在尼采和弗洛伊德的陰影里。當尼采講上帝已死時,他講的不只是基督教,希伯來傳統的上帝死了。


實際上他講的是柏拉圖的理性世界死掉了,他講的實際上是超越性死掉了。


在我們這個世界之外,不存在另外一個價值世界,因為我們不相信存在一個彼岸和遠方的世界。


同樣,當弗洛伊德告訴我們,人類90%的意識都在潛意識之中。這使得人類有意義的自醒變得不可能。


因為我們一直賦予人類一種道德主體的地位。但在弗洛伊德的時代會發現,道德主體正在被慢慢地分解。


在現代性下,軸心時代最主要的兩樣東西,超越性和個體的覺醒已經不復存在。


五、人工智慧最重要的危險


人工智慧的時代最重要的危險,是分不清什麼是智能,什麼是人工意識。

很多人以為智能就是意識,但實際上智能只是一種從外部判斷的功能。

當機器滿足圖靈測試的時候,只要它的輸入輸出看著跟人沒有區別,我們就認為機器擁有和人一樣的智能。


但這只是第三人稱外部的判斷,而意識是一種內在的狀態,一種主觀的體驗。


舉幾個例子:

1.中文屋測試。


屋子裡一個人完全不懂中文的人,只要教會他一套處理符號的演算法和規則,就可以通過中文的圖靈測試,屋子外看上去這個人就是會說中文的,但其實是這個人完全不理解中文。


2. 蝙蝠的認知。


蝙蝠是瞎子,它整個的世界都是由聲波組成的。


作為人類,雖然我們可以了解它聲波物理學的工作原理,但我們永遠體驗不了一個聲波組成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3 .聾啞兒童的世界。


對於聾啞兒童,你可以告訴他們聲音的物理本質就是波,不同樂器產生不同的波形,但他們永遠不會擁有聽到音樂時的主觀體驗。

所以如果我們區分不出人工智慧跟人工意識的區別,我們未來面臨的世界可能就是殭屍組成的世界。我們分不清符號跟符號指涉的對象。



馬格利特有一幅畫,《這不是一隻煙斗》。實際上它講的是地圖並不等於世界。這只是一張煙斗的畫,而不是一個真正的煙斗。


而今天我們很多人最大的錯誤就是把符號和符號指涉的對象搞錯了。


人類跟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我們七萬年前經歷了所謂的認知革命,然後產生了語言和符號。


語言和符號,真正讓人類和動物區分開來,給了人類某種超越性的能力。但同時也導致人類進入某種陷阱,帶來某種異化。


我們會經常搞不清楚,什麼是語言,什麼是語言指涉的對象。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但人類卻成為了語言的奴隸。


今天所有的現代性,這些新科技,包括人工智慧,作為符號思維的終極性代表。


它給人類帶來的可能是浮士德的交換。浮士德出賣了自己的靈魂給魔鬼,換來力量。


今天我們的力量比任何歷史上都要強大,但我們正在失去意義的世界。就像物理學家溫伯格講的:我們知道的越多,最後發現世界越沒有意義。


所以因為人工智慧、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毫無疑問,我們被自覺不自覺地推向新的軸心時代。


就像兩千年前人類的那場文化和歷史革命,奠定了之後兩千年的歷史一樣,今天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可能會影響未來千年的歷史。


今天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動蕩的時代里,重新找回意義。


主辦方簡介——



葦草智酷(全稱:北京葦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由 朱嘉明、胡泳、王俊秀、姜奇平、梁春曉、邵青、段永朝七位創始合伙人發起,成立於 2017 年 9 月 22 日。其前身是已運營四年的互聯網思想者社區——網路智酷。


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葦草智酷凝聚了一批互聯網領域的思想者、研究者和實踐者,通過主題沙龍、專題研討、公開課、講座、學術出版、互聯網思想研究等形式,在互聯網、智能科技、產業互聯網、新媒體轉型等領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受到了各方讚譽。


葦草智酷秉承「讓天下思想者連接起來」、「讓思想流動起來」、「讓思想直立行走」的主旨和願景,在泛互聯網思想領域中,立足全球視野,總結中國經驗和智慧,提煉中國主張。


萬科副總裁:最好的團隊,要向魔獸世界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記俠 的精彩文章:

TAG:筆記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