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看點現象式教學是由芬蘭國家教委會發布的1-9年級《基礎教育國家核心課程大綱》中提出。它要求每所學校每學年至少要進行一次跨學科學習模塊,曾被媒體報道為「顛覆性的改革」。但近日,《赫爾辛基報》發表名為《研究表明:新的教學方法會嚴重破壞學習》。對此,一線芬蘭教師表示「並不奇怪」。為什麼說它會破壞學習?不適合所有學生?下文中,芬蘭教育觀察者錢文丹,將帶我們一探究竟。

註: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芬蘭吧」(ID:FinnishEdu)

文丨錢文丹 編輯丨李臻

前幾天,芬蘭教育界因一篇文章炸開了(文末有原文鏈接)。

起因是,11月18號,芬蘭《赫爾辛基報》發表了一篇名為《研究表明:新的教學方法會嚴重破壞學習》。全文在解析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一項科研結果:赫大科研團隊檢查了芬蘭15歲學生在2012年和2015年的PISA結果,仔細研究了5000多名芬蘭學生的成績,結果發現,芬蘭近幾年實施的現象式教學和數字化課堂在阻礙學習。研究發現,數字電子化課堂也是近些年芬蘭學生在PISA測試中成績下降的原因之一。

消息一出,最先按耐不住是一線教師,我所關注的芬蘭教師facebook群里,一位老師這樣說道:「對我們老師來說,這個結果一點也不奇怪。但並沒有多少人傾聽我們的聲音,而且我們的批評也被視為對變革的抵制。」

緊接著,芬蘭教育部主任Olli-Pekka Heinonen接受《赫爾辛基報》採訪,試圖出來平息這場風波:「我不承認有關數字化課堂和現象式教學,與學習成果之間聯繫的威脅。 根據目前的課程,我沒有發現這樣的威脅。「Heinonen說,「現象式學習是學習的方式之一,但芬蘭基礎教育仍主要以學科學習為主。」

不多說,直接看研究結果。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芬蘭學生在課堂使用iPad

數字化課堂在阻礙學習

參與這項研究的Aino Saarinen博士,向《赫爾辛基報》講述:「在課程中使用的數字工具越多,學習成果就越差。參與PISA測試的所有區域都有這種情況。」她指出,「這不是學生無法使用這些設備,事實上學生用得得心應手。相反,學生很容易被設備本身分散注意力,比如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 ,並經常在課堂上使用它們來做一些學業之外的事情。」

「其他國家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許多家長都說了同樣的話。」她說。

雖然這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芬蘭之前老版的課程能幫助芬蘭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她並不認為教室應該恢復到無數字化的時代。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考慮何時、如何以及由誰使用這些電子工具。」Saarinen說。

「現象式教學」在強化教育的不平等

除了增加數字工具的使用外,芬蘭2016年的課程還引入了現象式教學的學習策略。這種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做積極的主動者、在學習和研究小組中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更具學習自主權。這與傳統的學科教育有很大的差異。

Saarinen的研究表明,這種類型的學習適用於在學校表現良好並得到家庭支持的學生。但是,如果學生存在一些學習障礙,或是家庭資源較少的學生,當他們參與到現象式教學過程中, 反而是在加劇這些學生更加落後、跟不上。

赫大Liisa Keltikangas-J?rvinen教授更是認為,現象式教學在強化教育中的不平等:「目前來看,已經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和未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之間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別。按此發展下去,我們正在創造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就是父母對孩子學業的參與度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學業成就。」

「這種方法的支持者聲稱它可以解決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異,認為同伴學習是最有效的辦法。但是根據研究看,結果恰恰相反。」Saarinen說,「基於現象的教學,對數學和科學學科的成績產生了特別負面的影響。」

所有人都認同,讓學生對自己的教育和學習負更多責任至關重要。但是現象式教學所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自律性和主動性,還要求學生保持獨立,專註和靈活。

沒有幾個15歲孩子具備這些品質,並能一直做到這樣。」她說。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簡單來說,現象式教學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要求太高了。不僅是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上的要求,更是對學生自律、專註力、靈活管理自己等能力的考驗。而後者,更多指向是家庭教育的影響。一味強調家庭出身,違背芬蘭教育公平的原則。

先別說15歲孩子,我們普通成人也很難做到。孩子不是機器,發現自己不專註了,馬上能回來;發現自己不自律了,立刻能繼續投入其中。

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

我之前介紹過,實際上學科教學依然是芬蘭課堂的主流模式,而不是現象式教學。芬蘭大綱也僅是規定每一學年內必須進行一次現象式教學。至於一次是多長時間,通常是教師決定的,有的教師2、3天就結束了,有的教師可能長點,一周,但也不是全天都在「現象式教學」。

對芬蘭人而言,現象式教學也是新的教學方式,他們也處在摸索階段,況且是很謹慎地摸索,一學年只有很少課時在進行。

最近國內有些過於宣揚「現象式教學」的好處和優勢,我覺得還是應當更加謹慎對待。

對於中國教育,我們有更迫切的問題要解決,例如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教師教育。希望大家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

芬蘭人用現象式教學這一塊「補丁」來提高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和學習參與度,用這個方法治療自己的教育體制的問題。我們如果把它作為中國教育改革的路徑,大動干戈的學習,真的是方向錯了,勞民傷財。

當然,這畢竟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好奇可以,了解一下可以,目前應該僅限於小範圍測試,並不適合所有學生。

原文鏈接:

https://www.hs.fi/elama/art-2000005903400.html

https://yle.fi/uutiset/osasto/news/finlands_digital-based_curriculum_impedes_learning_researcher_finds/10514984?fbclid=IwAR0pSIndRYxWXDdkM3zozIGqDAxMVs0Q5alB_h3kexvxvUZi7bieHgCluZ4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作者介紹:錢文丹,80後上海教師。現留學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教育系,芬蘭教育創新組織HundrED大使,學習芬蘭教育模式致力於中國教育創新。文丹走訪學校、訪談教育者、對話芬蘭家長,通過這些理論學習和實證研究,讓中國讀者看見芬蘭教育、養育的細節。

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

快把「外灘教育」設為星標,

不錯過外灘君每日好文。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不要錯把芬蘭教育的「補丁」當「主流」,新式教學法嚴重破壞學習

面向3-6年級,連續2周 提升思維

小學生思維分級課【寒假班】

點擊下圖 了解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