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為什麼沒有佔領東南亞?這一個小疾病,卻困擾了中國千年!

中國為什麼沒有佔領東南亞?這一個小疾病,卻困擾了中國千年!

翻開中國歷史,會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即:古代中國開疆拓土,主要是向西和向北,很少重點向東南亞!即便向東南亞開疆拓土,往往也只是到交趾緬甸一代,再往南就沒有了!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中國西方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東南亞地區的戰鬥力顯然不強,屬於軟柿子,沒什麼強大政權!既然如此,為何古代中國不橫掃東南亞,為帝國開疆拓土呢?

傳統觀點大家都知道,其實還有一個關鍵原因:說白了就是一個小疾病,卻困擾了中國千年,卻讓中國飲恨東南亞,讓越戰美軍損兵80萬!這就是瘧(nüè)疾,俗稱打擺子,是一種傳染病,主要由蚊蟲叮咬傳播!

值得一提的是,屠呦呦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獎,就是因為發現了抗瘧疾特效藥的「青蒿素」(中國組織了一個科研公關,這就是五二三項目,有興趣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從這一刻起,瘧疾肆虐人類的一頁,才總算翻了過去!

大家別小看這一傳染病,這是一個對中國、世界的軍事戰略,有深遠影響的傳染病!古代王朝之所以放棄東南亞,不是戰略眼光不行,而是有客觀原因,瘧疾就是其中之一!

在古代文獻上,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這兩個字,即:瘴氣!其實,這是古代對南方的惡性瘧疾的一種稱呼!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就有「五月驅兵入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和「瘴氣密布,觸之即死」,使軍事行動受阻的描述。

唐朝攻打南詔國時,為何損失慘重?《資治通鑒》記載,754年李宓領兵七萬征討南詔,結果將士十之七八死於瘧疾和飢餓,由此導致全軍覆沒,李宓被俘!對此,白居易有詩云,「聞道雲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

李定國在雲南時,之所以最後抗清失敗,有一個關鍵也是因為瘧疾,有時還沒有打仗,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可以說,幾乎每一次在南方或越南緬甸地區的作戰,史書上都有「軍中大疫」的記載!在這一種情況下,中原王朝自然很難持續,所以每一次都是打敗對手之後,就匆匆班師回朝,飲恨東南亞,根本沒辦法長久作戰,原因就在於無法防範瘧疾!

古代軍隊一旦遭遇瘧疾,如果規模再大一些,那麼就幾乎可以說是不戰而敗了。所以,早在春秋戰國,孫子兵法中就說:「軍無大疫,是謂必勝」。

其實,對於瘧疾問題,西方人也沒有好辦法。在殖民時代,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在殖民南洋時,開始也只是佔據一些據點,並不敢深入內地,除了實力不足之外,還因為瘧疾問題!

在19世紀,中國人下南洋的時候,瘧疾的發病率甚至超過70%,死亡率更是達到30%。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已經有了奎寧,但發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很高,對西方人也一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歐洲戰場上,由於瘧疾而造成減員有數十萬人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太平洋戰場上更為嚴重,尤其是熱帶地區的島嶼上,瘧疾讓美日雙方頭疼!

當然,最著名的是1944年,日軍出兵印緬邊境,因帕爾戰役還沒有開始時,10萬軍隊就有6 萬餘人患瘧疾,不戰自潰。如果沒有瘧疾,日軍一旦打進印度的話,二戰格局又將如何?

關於瘧疾,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曾發過一句經典的牢騷:「我的士兵 1 / 3 得了瘧疾,1 / 3 在照顧瘧疾患者,只有 1 / 3 能戰鬥。」

實際上,一直到越戰期間,瘧疾依然是東南亞戰場的關鍵阻礙!1967~1970年4年間,侵越美軍因瘧疾減員損兵80萬人!

由此可見,並不是古代中國不想佔領東南亞,而是環境實在太惡劣了,瘴氣太可怕了了,以至於每一次都有很大的損失。於是,久而久之,中原王朝就沒了興趣!所以說,如今看來,瘧疾雖微不足道的小疾病,卻改變了中國歷史,甚至是世界歷史!

所以,大家看東南亞發生的戰爭時,都要考慮瘧疾這一問題(其實,看到任何歷史,都需要綜合考慮)。如果沒有瘧疾這一「長城」,憑東南亞的實力,早就被人橫掃若干遍了!

關於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其實創意來自於古人。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但從這一籠統的記載,到準確的找出「青蒿素」,人類用了1600多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鴻門宴的引發人,只是一個「龍套」,卻差點讓項羽劉邦火拚!
諸葛亮家族的一個智慧,只有四個字,後世猶太人精通此道!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