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張紙巾激發孩子的求知慾、獨立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一張紙巾激發孩子的求知慾、獨立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我以前也接觸過一些關於STEM的啟蒙,但說實話到了科學啟蒙這塊,我自己還是有點犯怵的。然後你們都知道的,人一畏難,總是習慣給自己找借口的,「我自己很多知識都是高中學了然後忘記了,而且我也不指望小D這樣的年紀要去了解牛頓三大定律吧,這些反正以後高中也會學」。

最近開始學習了《早期科學思維啟蒙》的課程,真的是大開眼界,一下子把我之前的很多疑惑和顧慮都消除了,然後也把我之前斷斷續續了解到的STEM的知識點一下子串起來了。

接下來會和大家分享這些,大多數都是有點「現學現賣」的,但這也是我公號一直以來的風格,我用這樣的「輸出」帶動自己更多的「輸入」,而大家的留言交流也能讓我們共同思考更多。

今天先不說系統理論,就說一個這個周末我和小D玩的遊戲,希望可以更加直觀地讓大家感受到科學思維啟蒙的作用,以及它真的不是遙不可及,而是每天生活中都可以有的。

下面的這些照片都是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事後我補拍的,和小D玩的過程沒辦法第一時間記錄,對於孩子的拍照我始終一個原則就是「不打擾」,有時也挺遺憾小D當場那些興奮好奇的表現都沒記錄下來,但如果再次讓我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先全心全意陪她玩的。

白天的時候,我和小D說,媽媽要變個魔術,你要看嗎?小D一聽就來勁了,馬上說,好啊好啊,然後就在遊戲墊上規划了起來,「媽媽,這是舞台,你在這裡表演,我是觀眾,我坐在這裡看」。

然後我就開始邀請小D了,「這個魔術很特別,需要小D做個小助手幫助我準備,你可以嗎?」 「可以!」小D興奮地大叫。「嗯,那你要仔細聽指令了哦,因為魔術準備工作很多,要認真聽」。小D真的就靜下來,開始認真聽我說了。

「好,那你聽好了,我需要一張廚房紙巾,兩隻不同顏色的水筆,一個玻璃杯,玻璃杯里要裝一點水。好了,指令布置完畢,魔術小助手開始行動吧!」 小D立馬行動了起來,紙巾、水筆、玻璃杯都找來了,但忘記了去灌水。我就和她一起去灌了一點點水。

反思第一點:任何啟蒙活動不要只讓孩子參與「主體」,準備工作和結束工作也可以邀請孩子加入。一方面是調動孩子積極性,讓他們更有「參與感」;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鍛煉的意義所在。比如這次小D的準備工作就是在鍛煉她聽指令和短期記憶力。

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就開始了魔術表演。我把紙巾撕成長條,用水筆在兩張紙巾條上畫了兩個點。然後我就問小D,「你看到了什麼?」 「紙巾」。

「對,這是紙巾,媽媽接下來的魔術需要你非常非常仔細看的,你現在再看看還有什麼?」 「一個紅色的點,一個黑色的點,在紙巾上」。

「嗯,那媽媽接下來的魔術要把這兩個紙巾放進水裡,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紙巾濕了」。

「媽媽可是有魔法的哦,不僅僅紙巾濕了,還會有其他發生哦。所以你要再次仔細看一下,把這兩張紙巾現在的樣子記錄下來,咔嚓!」,然後我們互相模仿「假裝拍照」,這是我經常用的提醒小D認真觀察的方法,就像拍照一樣記住我們現在眼睛所看到的。

反思第二點:科學思維的啟蒙,或者說任何啟蒙活動的第一步都是「用心觀察」。現在生活節奏快,大人小孩都普遍浮躁,太多人都是「看過」卻沒「看到」,總在趕著完成任務。

提醒孩子用自己的話描述出自己看到的,可以非常好地提高觀察力、專註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之後,我就先把其中一條紙巾放進了水杯(這裡需要注意不要讓水接觸到水筆的記號)。然後拿出來讓小D看,「不要眨眼睛哦,魔術開始了,abracadabra!」(我用的是英文的魔法咒語,隊友喜歡用嘛哩嘛哩哄,哈哈,大家隨意哦)。

「點沒了,融化了!」 小D叫了起來。「嗯,再看看,還有什麼魔術嗎?」 小D湊上來看了一會,然後和我說,「水在動!」

我說,「你怎麼看到水在動的啊?」,「因為顏色在往上走,是水在動」,之後,第二條紙巾就由小D進行變魔術了,也成功了,小D可得意了。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當我把這兩張紙巾放下來時,小D自己看了一下,然後指著左面那個問我,「媽媽,為什麼這裡有綠色?」。這個其實是我自己忽略的,不是她指出我都沒注意,「對哦,剛才我們用的是黑色的水筆,為什麼是綠色的呢?」

「嗯,為什麼呢?」小D學著我的口氣也問了一遍。「媽媽也不知道,但我很好奇,其他水筆也會變顏色嗎,我們要不要試試看」。

之後,我和小D就把一盒水筆都試了一下,每個測試之前,我和她又有了「預見超能力」,我們會來猜測它們是否會變色,然後一個一個來驗證判斷是否正確。

整個過程特別歡樂,不管猜對猜錯,揭曉答案的那一刻我和她都是充滿期待的。

反思第三點:任何啟蒙活動都不會完全按照我們設計規划進行的,比如這次活動中的這個小插曲(還很有可能孩子興趣不在這,看到一半就走了)。這也提醒我們,和孩子互動時需要以他們為主導。我當時已經想好了,即使遊戲到這裡也挺好的。

小D可以觀察到不同,然後用自己的方法去驗證不同,這本身也是一種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如果年紀更大的孩子,我們還能問問她為什麼這麼猜測,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在鍛煉孩子邏輯思維和說服能力。

我們後來陸續測了8隻水筆,上面是其中的一部分測試,只有黑色變色了,「嗯~為什麼會這樣呢?」我開始了提問,然後我們母女倆都陷入了沉思(說實話,我是真的不知道)。「因為有些顏色就是幾個顏色一起才有的」,小D突然說道。

「哦,是嗎,你怎麼知道的?」,我很驚訝地問道。小D好像突然想到什麼似的和我說,「Annie帶我們做過,在Dorothy的照片里」(Annie是他們幼兒園的藝術老師,她說的照片就是他們幼兒園和我們家長溝通的軟體)。於是,我們真的就在那裡找到了下面這張圖片。

反思第四點:儘管這是他們學校的活動,但這也是我之前和大家分享過的畫畫啟蒙的要點,引導孩子留意不同顏色的變化(戳->不上昂貴畫畫班,父母也能成為孩子的藝術啟蒙老師)。

這樣的活動初看都是「沒用」的,但任何活動的本質都該從讓孩子理解,「它是怎麼運作的」,畫畫最初的啟蒙對我來說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怎麼用顏色,怎麼用工具,怎麼掌控手的力量,而不是一副具象的畫。

解惑了這個後,小D還是頗有點沾沾自喜的,然後她像記起了什麼似的,問我,」那麼水為什麼會動呢?點為什麼融化了呢?」

這個我是提前做了準備的,我就和她說,「水都是從高濃度的地方流向低濃度的地方」,嗯,說完後肯定聽不懂。

我就繼續說,「就好比我們所在的這個客廳,如果媽媽、小D、爸爸、還有小D那麼多的毛絨玩具和娃娃,全部擠在這個角落裡,那麼這個角落就很擁擠,這就是高濃度」。我邊說邊抱著小D擠到了沙發角落,小D一邊「咯咯咯」笑,一邊說,「太擠了!」

「是啊,水也覺得太擠了,所以它也在說,哎呀,請讓開一點,太擠了!然後水就像我們一樣,一點一點往外移動,你看這樣是不是就不擠了」,我邊說邊慢慢鬆開小D,遠離她一點點。

「哇,水也會覺得擠,所以水就動了,從高濃度到了低濃度」,小D開心地把這句話重複了好久,

反思第五點: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父母學會使用「類比」很重要。這是我一直在學習的技巧,任何一個陌生的、抽象的、難懂的概念,我都會在講給小D聽之前想一下用怎樣的「打比方」可以讓她更好理解。當然,這也提醒了我們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課。

這也是我公號文章里一直會運用的方法,比如之前分享的性教育裡面關於「個人界限」,我就用了「身體的泡泡」來做類比,戳->社會「兇險」,這才是家長幫助孩子「金剛護體」的第一步)

這就是我們之間發生的小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什麼啟發?估計大家都知道,我其實在談的是「分子運動」,這個概念本身的確沒必要去給學齡前的孩子講。

而且我是個商科生,也許今天讀者里有理化專業的朋友一定會覺得有些話說的很不專業嚴謹。但學齡前的科學思維啟蒙不是去教概念,而是可以去喚醒孩子內在的好奇,打開觀察世界的眼睛。

這是我們之前傳統教育里很大的一個誤區,科學被拆分成了數理化生物這樣的單獨課程。其實,科學不只是一門一門的課程,更加不是只屬於科學家的,它是一種思維模式。

科學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如何運作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科學是我們每個人由內而發的探索欲,科學是我們通過「提問、實踐、論證」來認識世界的方法。科學思維是每個孩子和大人都該擁有的!

大J叨叨叨

每次寫這樣的總會想提醒大家,不要直觀看文章的例子,而是把它當成一個思維模式的改變。我很早之前寫過的《有錢才能見世面?普通家庭這麼做同樣可以打開孩子的眼界》就提到過,通識教育是一種很重要的思維模式。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用這個例子來和孩子講「分子運動」,每個人都有知識的短板,但從日常生活中去想想,哪裡可以提醒孩子更好觀察用嘴說出自己看到的,哪些活動可以更加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哪些可以引導提問探尋答案而不是一味灌輸。

科學對我來說也是難的,今天分享的這篇肯定不少朋友也覺得難。但如果你是我公號的老朋友,我想提醒大家,也是提醒我自己,想想當年我公號分享的那些內容,當時看是不是也覺得很難,但如今大部分話題一定都覺得遊刃有餘了。

學了,有反思了,哪怕只是行動一點點,我們都是在前進的,這就是「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大家千呼萬喚的遊戲力訓練營二期開售了
演技派孩子和學習"讀心術"的老母親日常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