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對孩子如此苦苦相逼?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對孩子如此苦苦相逼?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路

1

我們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焦慮。

你隨便去哪條大街上一摟,就能摟一大把。

而且它常常跟在做了父母的我們身邊,等待機會就鑽了進來。

而學校和培訓機構成了它們的大本營。

在媽媽們的家長里短中,也能隱約感覺到它們的痕迹。

前幾天我就在小區里聽到兩位媽媽在聊孩子。

「我家孩子3歲就開始學英語,辭彙量還是不錯的。」

「啊!3歲就開始了,難怪,我家的現在6歲了,還記不住幾個單詞。怎麼辦啊!」

去幼兒園參加家長會。

園長一臉無辜地說,「家長們啊!我們也不想給大班的孩子們布置跟幼小銜接有關的作業,老師們已經很累了,因為課程已經滿滿當當了。可是我們不能不這樣做,我們不這樣做,大班就沒有孩子來了,都去上幼小銜接了。我們也要生存啊,都是被你們做父母的逼的。」

散會之後,一切照舊,作業照常做,焦慮最後總是贏了。

所以培訓班越來越多,孩子們周末玩的時間越來越少。

好像沒有給孩子學,就會落後。

到底是什麼在逼著父母呢?

2

還記得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你今天不逼孩子學會72變,日後誰代他承受81難》。

光看標題就能讓人像打滿雞血一樣,內心焦慮卻又躍躍欲試。

這篇文章不是寫孫悟空拜師學藝,而是說要逼孩子成才。

文章拿拉小提琴這件事來聚焦。

說的是《嚮往的生活中》這個節目中嘉賓拉小提琴的例子。

作者說呂思清大師拉的好,是世界級別的。

而演員王迅呢?

文章里說他看到呂大師拉琴,「眼裡甚至有淚光閃,他的眼淚,一分是被琴聲感動,一分是羨慕,還有一分,是為自己感到遺憾。」

王迅有沒有這樣想,我們不可得知。

只是他在節目中是感嘆了,說自己當年沒有堅持,特別後悔。

說當時堅持下來就好了,至少是一個特長。

王迅的感慨很真實。

節目最後字幕上出現一行字,為什麼當初沒人逼我?

孩提時代的我們,總是很難先知先覺。

父母的逼迫可能嚴厲,卻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時我就跟朋友談論過這件事。

我覺得節目過度地強調了「逼」這個詞,而忽視了孩子本身的特長。

比如王迅,我覺得他的電影就演得很好啊。

他為什麼要跟呂大師來比拉琴呢。

要知道那是人家的專業。

你要拿自己的短板來拼人家的長處,只會感到自卑羞愧。

所以,我一直覺得,孩子的學習路上,總有不自覺的階段,也有難熬的過程,的確要逼一逼的。

但是不要拿他去跟其他孩子比,不要把方向弄錯了。

3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對孩子如此相逼。

如果你問哪位父母,你愛不愛自己的孩子。

回答肯定是很愛很愛呀!我甚至能為孩子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辭。

可為什麼因為孩子不會做題,就拿起晾衣架狠狠抽下去,或者惡語相向呢?

為什麼因為孩子考得不好,就對孩子打罵。

當你在逼著孩子飛的時候。

有沒有考慮過,我自己能不能飛?

有沒有看,是不是有風來呢?

能真正幫我們走出焦慮的,只能是自己。

因為我覺得焦慮都是從比較中產生的,從內心的恐懼中來。

當你的內心足夠強大有自己的堅持時,焦慮會被平靜取代。

很多父母,眼睛除了看著自己的孩子,還總是盯著其他的孩子。

一發現其他孩子有優秀的表現,馬上就著急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

4

有媽媽問我,魚爸你有沒有焦慮。

我當然有,比如在班級群里,每周周末都有孩子們完成老師教學內容的複習。

一到英語環節,就能看到一些孩子流利地脫稿完成對話。

而小小魚就像拉鋸一樣。

我也會著急。

但後來發現著急沒用啊。

只能陪他一遍一遍來讀。

把句子拆散,一個個來,再一句句來。

有一次,媽媽問任務完成的如何。

我就隨口說了一句「就讀一句,還不會,簡直弱爆了!那些孩子全部都讀了出來。」

天啦!

我看到他的眼淚嘩地一下涌了出來。

我下意識地覺得自己錯了。

趕緊打住。

思考了幾秒後,跟他說:「爸爸只是覺得你今天比較弱,並不是說你會一直弱。我又想了一下,那些通篇能背地孩子,都至少比你兩歲以上。我覺得你努力兩年,不!不需要兩年,你肯定能達到這個水平,我相信你!」

我看著他的神情一點點放鬆。

堆積在眼眶邊的淚水順著臉龐流了下來。

他揮手擦乾淚水,聽我說。

「所以,爸爸平時要你學習認真,你應該覺得是對的吧。老師教你,爸爸媽媽教你,你認真學,一天天積累,就會變得厲害起來。倘若你到了10歲還是這個水平,你還是會哭,但還有機會學;倘若你到了20歲還是這個水平,那我想你哭不出來了。」

「那30歲呢!」

我知道他是在暗指到了我這麼大的時候。

「到了爸爸這麼大,還不會的話,我想我會後悔。後悔當初沒有努力學。因為小時候是最好的學習階段,記憶力更好,還有專門的學校和課堂來學習。」

此時他已經徹底釋然。

而我倒是緊張了一把。

慶幸我沒有著急地去批評他,而是跟他好好地聊了這麼久。

而且能讓他開心地接受「我還有機會去好好地學習!那我就要加油」

當一個孩子內心有了這樣的原動力。

我想他學習時會自律一些。

果不其然,後來學英語的態度轉了一個大轉彎。

以上就是我「逼」孩子的辦法。

做了這件事的時候,我還需要給自己一點放鬆的空間。

這時就有點像阿Q精神了。

還有一個小辦法,能讓我輕鬆很多。

我乾脆就不看其他孩子的了。

只看他自己有沒有進步,他是不是努力了?

你就讓他在自己的基礎上進步一點,再努力一點。

最後成為他自己,這就夠了。

而不是這山望著那山高,什麼都學,結果沒有一樣精通的。

況且,再想想他詩歌只要讀幾遍就能背誦,數學練習也都是輕輕鬆鬆。

而且還酷愛閱讀呢,這不還有很多優勢的嘛!

說不定將來他擅長的是這些領域呢。

觀念這樣一轉變,就沒那麼糾結了。

這也是我常常要媽媽們多看到孩子的優點,不要總是揪住孩子的缺點不放的原因。

正面的行為一旦出現就鼓勵他繼續加油,加以強化。

而不好的行為,我們可以多做少說,幫孩子去客服、改正。

對孩子有了正確的把握時,你不會再為此揪心。

而孩子也不會被你逼得難受。

做了父母,要常常對自己的養育方法進行經常反思。

因為養孩子是沒有回頭路走的。

孩子長大了無法讓我們重新養大一次。

而且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沒有固定的法子。

所以要記得自己的初心,有所堅持,不要盲目跟風。

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來為他選擇合適的書本、興趣班。

我覺得焦慮本身沒問題,它也是情緒的一種。

只是我們過度強調它,我們的內心變得虛弱,被焦慮籠罩住時,那就會出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父母培養好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勝過給孩子報輔導班
別讓冷暴力帶大你的孩子,為人父母就是一場修行!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