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回應沃森機器人誤診:科技在修正中成熟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回應沃森機器人誤診:科技在修正中成熟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

11月30日,財富全球科技論壇在廣州舉行。在當天的論壇中,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對不久前引發關注的IBM沃森醫療機器人誤診一事做出了回應。

陳黎明表示,任何一個科技從孕育到開發到應用再到成熟,甚至到退出,都有自然規律。但沃森絕對不是零起點,一項科技的發展中總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科技正是在不斷地修正、不斷地學習和不斷地完善中成熟了自己,最終成為一項偉大的科技,造福人類,造福世界。

他打了一個比方:「萊特兄弟的飛機第一次起飛只飛了59秒260米,你不能期待著它一開始就成熟得像現在的夢幻787一樣,這是不現實的。」

今年7月,美國媒體報道稱,沃森醫療機器人因為給出錯誤的用藥建議而遭遇信任危機。在曝光的案例中,一名65歲男性被診斷患有肺癌,同時伴有嚴重出血癥狀,沃森給出的建議是接受化療並使用藥物「貝伐單抗Avastin」——這是一款可能導致「嚴重或致命出血」的癌症藥物,在臨床上建議不要給患有嚴重出血的患者服用。

陳黎明介紹,IBM最早推出沃森醫療健康機器人的時候,它只能輔助診療4種癌症,今天已經能夠有能力輔助診療13個不同的癌症,而且不光是提供診斷,還能夠通過基因、用藥分析,提供治療方案。

在主題為「人工智慧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的對話中,陳黎明還談到了IBM研發的人工智慧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比如,IBM最近發布了一款面向僱主的人工智慧產品,能幫助企業進行簡歷篩選和甄別人才,甚至可以幫助僱主進行判斷應聘者存在哪些缺陷,是否符合公司文化等。

當被問到,人工智慧發展對就業的影響時,陳黎明指出,世界總是因為科技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不是相反。

「回到40年前,誰會想到現在世界上有那麼多軟體的工程師、人工智慧的工程師。」陳黎明說,「1987年有科學家說,世界上的計算機除了做生產力的統計,看不出來還能有什麼其他的用處。甚至有計算機領域的一位先賢也說,世界上需要計算機的數量不會超過5台。而實際上呢,我們今天計算機不光大規模普及,而且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人庫 的精彩文章:

谷歌研發「塗色機器人」,能自動給黑白視頻上色;Remebot手術機器人完成1.3億元C輪融資
機器人發展趨於理性,下一步該怎麼走

TAG:機器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