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沿海地區民眾為何信仰媽祖

沿海地區民眾為何信仰媽祖

原標題:沿海地區民眾為何信仰媽祖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歷經千年的媽祖文化,已經成為東南亞乃至海內外華僑華人的共識,成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精神財富。

「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媽祖文化肇始於對一位真實歷史人物的紀念。據宋代文獻記載,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誕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島。她識天文、懂醫理,扶危濟困,善良勇敢,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農曆九月初九,在一次海上救援中獻出年僅28歲的生命。


媽祖出身普通民眾,在對媽祖的紀念中,普通百姓按照自己的願望和理想塑造她乃至神化她。媽祖的故事,最初在民間口口相傳。歷經宋、元、明、清朝廷30多次祭封褒獎,媽祖的地位不斷提高,逐漸成為民間神祇,成為一位慈悲博愛、護國庇民、可敬可親的女神。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媽祖和孔子等一起被尊為「春秋諭祭」之神,列入國家祀典。


媽祖,寄託了中華民族對崇高與善良的追求。歷代文獻指出,奉祀媽祖目的是「崇德報功」。這一信俗,一方面,包含了媽祖生前「溫良泛愛、振窮周急、捨己救人」的美德。另一方面,也包含著媽祖被神化後,和人們一起戰勝自然災害,又努力實現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傳說。一些學者認為,媽祖的「神性」,飽含著中華民族崇尚的至善美德。紀念媽祖,是中華民族對於崇高道德的認同,彰顯的是人間的大愛。


隨著宋元時期拓展海疆、明代鄭和下西洋以及清代海上貿易的繁榮,媽祖信俗從福建莆田的湄洲島走向世界,以致「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

媽祖是維護統一、象徵和平公正的和平女神。她是海峽兩岸最早聯絡的使者,所謂「兩岸不通媽祖通」,只要談及媽祖,兩岸同胞就沒有什麼隔閡。


「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在世界上為更多的人所了解所認同。為了肯定媽祖文化在推動東西方文化交流,促進人類和平與進步方面做出的歷史貢獻,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6年3月,「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寫入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湄洲媽祖祖廟也入選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首批文物點。


媽祖文化,蘊涵著中華兒女對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期盼,成為聯結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據湄洲祖廟有關資料顯示,至今,「一帶一路」沿線乃至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布有上萬座媽祖宮廟,信眾3億多人。


媽祖是中華民族的,媽祖文化是世界的。從中國到世界,再從世界到中國,媽祖精神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凝聚著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媽祖文化,作為世界各國人民文化交流、和平交往的重要媒介,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現象,成為屬於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

作者:周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海洋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海洋在線 |